【摘 要】時空體一詞最早是由俄國文藝理論家巴赫金提出的,巴赫金將其闡釋為敘事時間與空間維度的聚合交互與統(tǒng)一。相較于巴赫金其他理論,敘事體最早并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然而它卻是巴赫金理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這一理論外延和內核的不斷深化與發(fā)展,理論界將時空體理論廣泛運用于分析文學文本,并將其運用到電影分析、文化研究、課堂教育等等文學之外的各領域的論述中。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討時空體敘事體系下敘事語義與敘事語法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時空體;敘事語義;敘事語法;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00-01
一、時空體
時空體這一概念巴赫金在他的《長篇小說的時間形式和時空體形式》一書中,進行了較為詳盡的闡述:“文學中已經藝術地把握了的時間關系和空間關系相互間的重要聯(lián)系,我們將稱之為時空體(хронотоп)。這一術語見之于數(shù)學科學中,源自相對論,以相對論(愛因斯坦)為依據(jù)。它在相對論中具有的特殊含義,對我們來說并無關緊要;我們把它借用到文學理論中來,幾乎是作為一種比喻(說幾乎而并非完全)。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這個術語表示著空間和時間的不可分割(時間是空間的第四維)?!?/p>
時間維度與空間維度本源自于自然科學的范疇,然而其又與語言的研究有重疊的部分。在巴赫金的時空體理論下,同一敘事語境中的時間標志點和空間標志點具有相互沖突,相互彌補,相互融合等特征。時間和空間特征在這一系列的相互作用下逐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機制,并且二者通過相互的作用分享著某些共通性,又同時保有了自身的某些特定的屬性。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這種時空體的交互作用展現(xiàn)藝術觀點和世界觀,創(chuàng)建起了屬于作者所獨有的微觀世界。作者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往往會利用時空體的完整性和完成性來表現(xiàn)出文學作品的哲學意義和邏輯推導過程,以將讀者成功地引導至由特定時空維度構建起的情境中。因而,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作者對于時空體敘事方法的運用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激發(fā)讀者的興趣與好奇心,提高故事結構的完整度。
二、時空體視閾下的敘事語義與敘事語法
時空體敘事是一種敘事學模式,它將時空、人和動作的形式與內容交互融合后重構于同一敘事層面中。與傳統(tǒng)敘事學不同的是,巴赫金的時空體敘事是在構建時空維度與人物的基礎上將動作的形式與內容進行進一步限定,從而形成一個基本的情景框架。在巴赫金的時空體理論中,時空題材是認知化的。因而,巴赫金的時空觀中,時間是由題材,形式和認知范疇三個層面所構建的。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敘事語義和敘事語法的交互作用就產生于這一時空體建構的過程。敘事語義可從兩個層面上進行分析:外在( 表現(xiàn)) 層面和內在層面。語義中的敘事意指可以是語言性或是非語言性,這兩種都并不會影響敘事結構語義表征,同樣地也不會影響其意義結構內在層級的完整性。
敘事語法往往體現(xiàn)在敘事語義的深層結構中。敘事語義的深層結構包含基本句法學和基本語義學這兩個方向。其中基本句法學可以立足宏觀,旨在研究文本產生的因素、功能性應用性和理解。在此層面上,基本句法學也可以作為表層敘事語法的前提條件。而基本語義學旨在研究文本的潛在價值,這種價值是抽象性的,是無法直接從通過語義分析得出,但是卻極有可能隱藏著的潛在研究價值。它由各種基本義素范疇或分類系統(tǒng)組成,同樣也被視為敘事語義的前提條件?;谝陨戏N種不難看出,敘事語義與敘事語法是存在交界面的。正是得益于兩者之間的這一交界面,語義才得以實現(xiàn)形式上的轉換。而語義的形式轉換也為語法的轉換提供了可能。而這一交界面就是巴赫金所提出的詞匯語法位。
三、閱讀教學中敘事語義與敘事語法的作用
前文中已提到,敘事語義中的敘事意指既可以是語言性的又可以是非語言性的,這兩種形式都不會影響到敘事結構語義表征,也不會影響到其意義結構內在層級的完整性。在閱讀教學中,掌握時空體敘事學結構有益于幫助學生建構起基本情境架構和類型結構,以降低學生的對文本理解上的難度。
首先,以時空體中“時空”的運行模式為切入點。巴赫金對時空的描述為:“這個情節(jié)展開在非常廣闊多樣的地理背景上”在敘事時空維度中,時空場點可以是任意的。敘事情節(jié)是由敘事對象在任意場景下,按照特定時間維度為軸線,通過敘事對象特定的動作而建構成的。在此過程中,敘事場景的不確定性是因為敘事對象是“人”或擬人化的主體。而動作的形式與內容又有其特定的時間維度,這一點主要體現(xiàn)在時態(tài)的變換中。因而,動作的時間維度與時空場點的時間維度在實際閱讀中往往是交織纏繞在一起的,這也恰恰是學生閱讀中理解的主要難點。在閱讀教學中,理清敘事語義與敘事語法轉換時涉及的隱藏的詞匯語法位,對時間維度進行歸集與總結,幫助學生建立起一個全景。其次,在閱讀文本中“人”是敘事文本的敘事對象,這一敘事對象有其主觀性,有認知、情感、價值等不穩(wěn)定因素。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將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
參考文獻
[1]潘月琴.巴赫金時空體理論初探[J].俄羅斯文藝,2005年第3期.
[2][美]凱特琳娜·克拉克、邁克爾·霍奎斯特.米哈伊爾·巴赫金[M].語冰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3]Holquist,Michael.Dialogism:Bakhtin and His World [M],Routledge,2002.
[4]Ladin,Jay.Fleshing Out the Chronotope [C].Emerson,Caryl.Critical Essays on Mikhail Bakhtin.G.K.Hall,1999.
[5]薛亙華.巴赫金時空體理論的學術價值重議[J].新疆大學學報,2018 年第 2 期.
[6]巴赫金.小說理論[M].白春仁,曉河,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7]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M].白春仁,顧亞鈴,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8:344.
[8]章小鳳.時空體[J].外國文學,2018年第2期.
[9]趙麗琴.巴赫金“時空體”理論的內涵及支點[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第28卷第1期.
[10]王銘玉.符號的結構語義分析與敘事語義分析—Greimas思想探析[J].當代語言學,2013年第15卷第1期.
[11]孫鵬程、孫良好.巴赫金時空體理論研究的四條思路[J].黑河學刊,2009年第8期.
[12]孫鵬程.時空體敘事學概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74-87.
作者簡介:褚倩雯(1987.7-),女,漢族,安徽合肥人,合肥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