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金花
漳州外國語學校是一所年輕的民辦學校。建立之初,學校管理混亂,學生打架斗毆不斷,教師流失嚴重,數(shù)學特級教師李軍洪剛接任校長時,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嚴峻現(xiàn)實。李校長從實際出發(fā),大力改革,讓這所薄弱學校在短短幾年間,改頭換面。
校長的主要任務是“搭班子、定戰(zhàn)略、帶隊伍”,首要目標當是營造良好的校風。官風決定教風,教風帶動學風。李校長認為,校風=官風+教風+學風,對學校的管理,重不在“管”,而在于“理”:理好管理團隊,理好學校的規(guī)矩(制度),理出一支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理好怎樣教及怎樣學,理好家長該怎樣做,理出濃郁的“校園文化”,理出學校的個性特色,理出滿意的教學質量。
1.思想引領方向
一個社會組織,其架構必定是金字塔型的,但構建起來,不是從下往上,而是由上至下的。第一步,校長與中層干部一個個談心交流,除個別反映較大的辭退以外,大部分原地不動,穩(wěn)定為主,邊用邊指導邊觀察。第二步,“醒腦”—講規(guī)矩提要求:一是服從,一級對一級負責,不得推諉扯皮;二是有執(zhí)行力,有布置,有落實,有檢查反饋;三是想事做事,不做木偶人。同時告誡大家,要有責任意識—校興我興;大局意識—協(xié)作共贏;服務意識—一切服務于教學,一切服務于教師,一切服務于學生及家長,該辦的要馬上辦。
每周的行政會上,他常講:“每個人做好自己的事,否則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大家都累。”他以老大難的學生宿舍為例:“宿舍秩序亂哄哄,衛(wèi)生又差,還經(jīng)常沒水沒空調。學生長期休息不好,如何安心學習?難怪家長投訴那么多。主任怪段長不配合,生管老師怪班主任不配合,段長怪主任沒管理好,相互扯皮。結果是班主任每天下晚自習后還要過去,疲于應付,非常辛苦,弄得沒人愿意當班主任。班主任最主要的工作,是抓學生的教育教學及班級管理,而不是來抓這件事的。問題出在哪?就出在寢室管理層?!睂W校迅速調整生管處負責人,同時厘清職責:在寢室發(fā)生的一切,都由生管處及生管老師負責;寢室之外的,全由年段長及班主任負責。
2.制度規(guī)范管理
解決思想問題后,就是尋找方法提升能力。他要求制定處室及年段的職責,出臺各部門“標準化管理細則”,列出了規(guī)范的模式、規(guī)定的動作、規(guī)矩的操作和客觀的評價。他認為,學校的常規(guī)工作都是周期性的,因此關鍵是第一年做好,后面就是修補及不斷創(chuàng)新。
在一次行政會上,李校長說:“辦好一所學校,從行政的角度出發(fā),有兩個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一是決策,二是落實。作為學?!竽X的校長室,綜合各方面意見做出決策后 ,關鍵就看作為‘手足的中層群體的執(zhí)行力。執(zhí)行不是簡單的上傳下達,隨意布置了事,而是動腦筋、想辦法,并且高效率地去做。”
學校實行聘任制,學校聘段長,段長聘班主任,班主任聘科任教師。這樣,教師的服從及協(xié)作意識更強。同時,將年段人數(shù)過千的初中部分為兩個部管理,有競爭才有動力。為了加強管理,每個年級段都建立工作群,每天的行政值日情況要及時反饋在群中,有圖有真相;值日小結也要發(fā)在群中,既是了解,也是監(jiān)督。
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而遴選并培訓好培養(yǎng)人才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fā)展的重中之重。教師隊伍強大的根本在于教師的素養(yǎng),在于“師德”,在于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因此,李校長從本校實際出發(fā),鉆研學校教師隊伍的特點,提出了符合本校特色的教學宗旨。
1.師為本
民辦校的一個特點是青年教師多,這既有長處也有不足。長處是年輕人活力四射、熱情高,易和學生打成一片;不足是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及為人處事經(jīng)驗不足。唯有富有成效的培訓及教研,才能使他們少走彎路、快速成長。每年暑期,學校都要對青年教師進行一周的培訓,內容涵蓋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及技能,通過拜師“結對子”,以及“先聽課,再上課”等方式,提升青年教師的能力水平。
“教書,就是以最快最簡潔最通俗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及掌握。”李校長認為,做教師不僅是技術活,而且是藝術活,同時也是情感活,“會教”才能“教會”。剛從教的青年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要解決三大問題:思想問題、素養(yǎng)問題及功夫問題。思想問題是要解決用“心”的問題,有情懷、有使命感,熱愛教師這個職業(yè),把職業(yè)當事業(yè),才能全身心投入。
有了情懷就要加強素養(yǎng),教師的素養(yǎng)包括專業(yè)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及能力素養(yǎng)等,唯有不斷地浸潤修煉,才能逐漸提升素養(yǎng)。青年教師會接受教研培訓和備課培訓兩種培訓。李校長認為,教研組是“戰(zhàn)略”單位,主要提升教師的方法技能;備課組是“戰(zhàn)術”單位,主攻單元內容難點上的突破,兩者分工明確。教研培訓,要求教研組長在三方面狠下功夫:責任心;專業(yè)引領;抓住教研主題并不斷創(chuàng)新。李校長也會深入課堂,聽青年教師授課,和他們探討課堂教學方法及技能中的共性,同時撰寫了《教師的磨課》《教學中的細節(jié)》《試卷分析與試卷講評》《教師的解題能力》等聽課感悟與教師們探討,產(chǎn)生了示范效應,形成了以點帶面的良好風氣。每周教研活動中的公開課,群里都會有教研組相應的點評,這樣才能互相熏陶,不斷進步。
“新教師一定要花時間磨好一節(jié)課,如果能較完美地磨好一節(jié)課,那你也就基本上能夠上好所有的課?!边@是李校長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授課培訓中,他提出,每堂課從精彩的引入到重難點的分解,從生動的語言到和學生的互動,從課堂的節(jié)奏到習題的層次性,等等,都要體現(xiàn)教師的思考與設計,教師要慢慢地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水平尚顯不足的教師要勇于清零,認真磨好一節(jié)課,重塑自己的教學模式及風格。
學校的教師秉承校長的教學理念,在備課時從本學科特點出發(fā),努力將教科書改編成“劇本”,讓劇本在忠實于原著的同時更適合演出。教師們堅持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的原則,認真“備課”而非“背課”,將備教材,備引入,備思維,備邏輯,備戰(zhàn)術,備設問、例題及練習,備拓展及反思,備人文,備學生,備小結等“十備”完整貫穿于自己的備課過程中。備課組教師互相聽課,經(jīng)常開展同課異構活動,把自己的教學見解通過課堂互相呈現(xiàn)、互相提升。這一嚴謹?shù)膫湔n舉措也讓教師們獲益非凡,在省、市、區(qū)級比賽中均獲得名次。
2.教得法
多年的實踐,李校長總結出教學的中心,要圍繞著 “講什么,怎么講;練什么,怎么練;記什么,怎么記”來做。他觀察到課堂上不少理科教師有一個通病—喜歡講例題。應該是讓學生“做”例題,而不是教師“講”例題,凡是沒有經(jīng)過思考的講解,都是無效的。他認為課堂的中心是調動學生思維,所謂高效課堂,不在于教師高效地傳授,而在于學生高效地吸收。他采取各種形之有效的方式,提升教學效果。
(1)以“激情”助推教學
針對學生精神風貌不佳的狀態(tài),李校長提出了“打造激情課堂”的主張。首先,教師要富于激情,通過目標引導、制度激勵、環(huán)境營造,讓教師們積極向上、激情四射,同時這種激情又輻射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形成良性循環(huán)。其次,為學生安排“激情一日”,讓學生在興奮快樂中高效學習。清晨激情誦讀,書聲瑯瑯,開啟嶄新一天;日間激情起立,豪言壯語,每個學科都展現(xiàn)獨有風采;晚間激情晚讀,文理兼收,精神百倍。學校還以“打造核心素養(yǎng)下的學科激情課堂”為主題舉辦了區(qū)級教學開放周活動,積極向外界展現(xiàn)學校激情四射的課堂和師生陽光奮進的精神風貌。激情教育的推進,讓校園處處有激情,學生精神煥發(fā)、斗志昂揚,極大地提升了學校品味,助推學校發(fā)展。
(2)以“互助”促進學習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單方面向學生傳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李校長深入課堂,和一線教師探討摸索,提出了“互助學習”計劃。教師組建班級學習互助小組,將學生按成績層次較均勻地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中學生成績有好、中、差三類),每個小組有七八個同學,每個小組設一個總指導。課堂教學時,以小組為單位,積極思索探討課堂知識疑難點,學生各盡其能,盡力發(fā)揮,學生為學生答疑釋問,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提交教師。互助式學習課堂不再是沉悶生硬的教與學,而是思想與思想的碰撞,心靈與心靈的交流。更可喜的是,這種互助模式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現(xiàn)在的校園里,經(jīng)??梢钥吹綄W生們在教室里,或在校園草地上圍成一圈,討論交流一個話題,或理想,或活動,或考試,或數(shù)學,或學習方法,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學習效率大幅提高。
(3)以“筆記”鞏固效果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李校長在教研會上反復強調要重視學生的課堂筆記。他認為一本好的課堂筆記既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高效接收,又可以鞏固學生的聽講效果,幫助學生吸收消化,提升學習能力。他積極鼓勵教師們根據(jù)自身學科特點,研制符合自身學科特色的筆記方法,并對學生進行精心指導。教師們集思廣益,各顯神通,總結研制了各種特色方法,語文學科的課內外知識大融合法、數(shù)學學科的解題思路重難點舉一反三法、英語學科的詞句結合法等。教師們還定期舉辦優(yōu)秀筆記展、筆記大交流等活動,讓學生樂于記筆記、精于記筆記。“筆記”的大力推行,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都得到了極大發(fā)展。
德育不是空喊口號,一定要有豐富內涵。德育是規(guī)范,是熏陶,是感染,要“有聲有色”,尤其要“叩擊心靈”。李校長認為“教育就是引導”,就是開發(fā)學生內在的力量,解決學生“心”中的問題,煥發(fā)一個人的熱情,挖掘一個人的潛能,樹立一個人的信心。德育更多地體現(xiàn)在一點一滴的滲透、多重活動的開展及家校聯(lián)手共育中。
1.點滴滲透潤無聲
來校之初,李校長就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要成才,先成人”。他注重點滴細節(jié)的德育滲透,主張全方位的德育覆蓋,營造全民德育氛圍。學校積極把儒家文化引入校園,用儒家的思想教育引領全體師生。學校建立了孔子廣場、孔子校道,開設孔子班、孔子講堂,舉辦孔子班會、孔子文化會演等。學校不僅注重外在環(huán)境上的感染,也專注內涵的熏陶。每個班級都制定自己的班級口號、班名班訓、班級公約和班歌等,讓德育思想浸潤學生,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提升班級文化品位。
學校還專門設置了綜藝欣賞校本課,課程內容來源于勵志感恩、天文地理、風土人情、人文經(jīng)典等各種題材,并結合學校各類特色活動展示和播放(校園藝術節(jié)、校運會、各類社團活動、開學典禮、祭孔活動、畢業(yè)典禮、成人儀式等),充分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用強烈的視聽效果沖擊學生的心靈,用催人淚下的事例提升學生的情操,用高雅的藝術欣賞提高學生的品味,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愛黨、愛國、愛校的“三愛”教育,讓學生在欣賞和思考中,心靈得到升華。
2.多重活動促發(fā)展
學校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入手,積極開展多重促進身心健康的集體活動。學生會和社團聯(lián)合會充分發(fā)揮學生會和社團活動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工作職能。學生會各部門各司其職,文明監(jiān)督隊及時制止校園內(教學區(qū)、食堂、衛(wèi)生區(qū)、宿舍區(qū))不文明行為;學生會、社團舉辦各類社團活動,如“感恩遇見你,漳州外國語”迎新文藝會演、“記中華漢字、做儒雅少年”漢字聽寫大賽、“華夏·華漢杯”漢服設計大賽、“越唱越青春”銀話筒歌詞比賽、共筑中國夢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活動、優(yōu)秀童謠征集比賽、十佳歌手賽、十佳主持人大賽、記憶大賽等大型活動及各類美德少年、優(yōu)秀學生干部評選活動。學生們在各式各樣的活動中陶冶情操,提升個人道德素質。
每一次活動的展開,都帶領著學生們領略美好品行的魅力,他們積極爭當?shù)掠捻憫撸盟麄兊臒崆楹湍芰空故玖苏耐馍倌瓴灰粯拥娘L采。新生入校時,迎接他們的是學生志愿者大軍,這些高年級志愿者早早地為學弟學妹們清掃好了寢室,并寫上溫馨的祝福語;教師節(jié)時,學生們用自己燦爛的笑容和熱情的擁抱感謝教師的辛勤付出;中高考時節(jié),學弟學妹們會用自己的激情為學長學姐們加油鼓勁;哪怕是不曾謀面的學姐在生重病需要大家援手,學生們也傾囊相助,給學姐送去母校最溫暖的關懷……
3.家校共育齊頭進
“學生不僅是學校的學生,也是家長的孩子?!崩钚iL多次在教師大會上向教師們傳輸這一觀念,認為家校聯(lián)手,齊抓共管,才能讓德育之花經(jīng)久不息地綻放。
在學校層面,李校長強調德育工作要以班主任為主、任課教師為輔的管理方法。李校長認為班級是學校的最小單位,班主任既是全班學生的“主心骨”和靈魂人物,亦是任課教師的“核心”,只有學校的每一個“單位”都優(yōu)秀,學校才會興旺發(fā)達。班主任有三項重要任務:營造良好的班風、狠抓學習,以及引領學生健康成長。要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與學生的關系、與任課老師的關系及與家長的關系。多樹立一些身邊的正面典型,輕松自然地化解學生們的一些魯莽行為,達到教育及預防的目的。對學生的小錯,處理時注意把握“度”,不要因為一些小錯而給他們巨大的壓力,而是要給他們犯錯和改正的機會。
在家校攜手層面,充分利用好家長會、家委會、微信群等互動平臺,促進家長和學校、家長和孩子間的良性交流,形成“熏陶式”“感染式”德育。開家長會時,教師要求學生給自己的家長準備一瓶水和一封信,同時要求家長也給孩子寫封回信。年段向家長傳輸最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希望家長要當好老師的“助教”,經(jīng)常向老師詢問應該做些什么配合;家長需要培養(yǎng)和關注的,是孩子的品行及心理,在孩子的興趣、思維、閱讀習慣、情商及陽光的性格方面下功夫,同時讓孩子有一門特長。家長最應該關心的,是孩子的心靈世界。每逢節(jié)假日,各年段都布置一項特殊的“家庭作業(yè)”:幫助父母親做家務活,并且通過圖片或視頻發(fā)至家長群中。學生們有學做飯的、有伺候老人的、有幫父母看店的、還有幫助弟弟妹妹輔導的……學校和家長聯(lián)手,走進了彼此的心靈,也讓孩子們懂得了“感恩”“明理”的真諦。
幾年來,學校的理念章法并舉:教—精講多練,學—筆記反思,育—熏陶感染,研—研究他人。如今,每逢招生時,學校門口從門可羅雀,變得車水馬龍。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外國語學校)
責任編輯: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