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的人生軌跡,不能被惡意修改
7月14日,據(jù)媒體報道,浙江、河南接連發(fā)生了兩起惡意填報、篡改他人志愿的事件,引發(fā)社會輿論關(guān)注。一起是因瑣事發(fā)生矛盾,河南中牟一考生惡意填報同學的志愿;另一起是因為自己高考沒考好,浙江臺州一學生篡改了3名同學的志愿。
惡意填報、篡改他人志愿,
這事里沒有贏家
○胡欣紅
經(jīng)歷過高中緊張的學習生活和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志愿的填報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事關(guān)個人前途命運,任何原因都不能成為惡意填報、篡改同學志愿的理由??闪钊诉z憾的是,現(xiàn)實中這樣的事情卻屢有發(fā)生。
一般這樣的事發(fā)生后,被填報和篡改志愿的考生可以通過相關(guān)部門的幫助補報或重填志愿,但也有一些案件,因缺乏媒體的持續(xù)報道而從公共視線中消失,權(quán)益被侵害的考生最終有沒有討回公道,我們也不得而知。為了防患未然,警方、招考單位、媒體需要不斷提醒廣大考生,注重個人敏感信息的保護,即便是朝夕相處的同學,也要保持適度的警惕與距離。
但更讓人意難平的是“始作俑者”,他們?yōu)榱藵M足個人私欲而視他人前途命運如兒戲的行徑,并不會因為未造成實際性的后果而減輕性質(zhì)的惡劣程度。對于他們,相關(guān)部門應該以事實為基礎,以法律為準繩,進行公平公正的處置。
另外,對于考生來說,類似案件也是一種警醒。法律保護每一個好人,也不會對每一個肆意踐踏它的人網(wǎng)開一面。即便從自身角度考慮,一旦罪名坐實,被判處刑罰,今后考公務員、參軍等人生選擇都要受限。即便只是行政拘留或者被錄入征信系統(tǒng),也會留下污點。
惡意填報、篡改他人志愿,在這事里沒有贏家。
【素材分析】
諸多高考志愿被惡意填報的事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同時也給我們上了一堂真實的普法教育課。高考是掄才大典,國之盛事,更是個人的人生大事,不要把自己和別人的命運當作兒戲,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適用話題】
高考;志愿;嫉妒;征信;命運;保護;警示;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