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慶
(廣東技術(shù)師范大學(xué),廣東廣州 510665)
機械加工制造業(yè)行中,數(shù)控機床的使用已經(jīng)越來越普遍,例如,用數(shù)控銑床,使用最快的時間,加工出符合圖紙要求的零件,就能使企業(yè)在競爭中取得優(yōu)勢。而要在最短時間加工出符合要求的零件,就得取決于零件的加工工藝。合理的加工工藝,可以提高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和效率,縮短生產(chǎn)周期,保證加工精度,在生產(chǎn)過程中,通過觀察比較,對加工工藝進行優(yōu)化。
對于該零件的加工,得先考慮好首先加工哪個面,并且保證第二個面的裝夾及加工不受影響。工件的正面最高點是一個小的平面,如果先加工正面,在反面裝夾加工的時候,會因為工件與墊塊的接觸面積太小,不容易實現(xiàn)工件的平行裝夾,從而會影響反面與正面的平行度。而先加工反面,第二次裝夾加工正面時,就不會因為裝夾的問題而影響到第二面的加工,因此首先加工反面。在反面加工時,考慮到第二次裝夾的方便及對刀的準確性,要一次性加工好正反面之間的外形尺寸,工件正反面裝夾都用臺虎鉗完成,只不過在第二面裝夾加工時,得保護好已加工外形不被虎鉗夾壞,并且不可對薄壁外形施加夾緊力,以免導(dǎo)致薄壁外形變形。工件加工前,考慮到加工效率和質(zhì)量,需有合理的加工工藝、加工路徑和最佳的切削參數(shù),確保能用最少時間加工出符合要求的零件。
圖1 零件三視圖
零件的毛坯為(105×90×50)m 長方體,材料是45 號鋼件,銑削性能好。該零件的加工,由于考慮到第二面加工時的裝夾問題,要保證第一次加工后不能對第二面的加工有影響,如果先加工正面,在反面裝夾時,因為正面頂端的平面太小,裝夾時容易使工件傾斜從而導(dǎo)致正反面的平行度誤差太大,所以先加工正面,并且在第二次裝夾時,為了保證已加工表面不受損傷,在虎鉗的夾緊面與工件表面之間墊一層薄銅片,防止夾傷已加工表面。
在加工反面時,考慮到翻過來加工正面時的對刀問題,為了在加工第二面對刀比較容易,在加工反面時,外形銑削應(yīng)銑到40 mm 零件要求的高度,這樣反過來就不用再進行外形銑削了。對于反面的帶有凹槽、薄壁及孔的加工,可先用2D 挖槽加工外形,銑出平面,平面挖槽加工薄壁槽,然后精修外形及底面,最后加工4 個孔。
正面加工,從圖1 中可看出,第二面裝夾也是直接用虎鉗就可以夾緊的,但因為外形在第一次裝夾已加工好,如果虎鉗直接夾緊該已加工表面,表面會被損壞,所以在第二面裝夾時,可在虎鉗與已加工好的表面之間墊軟的材料,保證加工好的外形表面不受損壞。
正面是由一曲面凸臺和一圓環(huán)弧槽組成,先對圓弧凸臺進行加工,然后再對環(huán)形槽進行加工。為了提高效率,粗加工曲面凸臺時,可以半徑大一點的刀,盡可能快地提高效率,而對于環(huán)形槽,因為該槽圓弧半徑為4 mm,選用半徑<4 mm 的刀具進行加工。
此雙面零件的加工,考慮到裝夾問題,為了避免裝夾給零件造成損傷,先加工反面。而且在加工零件的反面時,外形銑削就銑到零件的要求高度40 mm,這樣反過來加工正面時就不用再進行外形銑削了。但由于零件的外形已加工好,在加工第二面的時侯,不能直接在虎鉗上裝夾,得用一層軟的材料來保護已加工表面,以防被夾傷。在裝夾好零件后,為了對刀時容易,先通過面銑刀把零件銑到總高度為40 mm,然后通過用尋邊器給反面分中對刀,確定零件反面的中心點,保證零件正反面的中心一致。
(1)用平口鉗夾緊工件,面銑上平面,用Φ50 的面銑刀。
(2)零件的外形輪廓,用外形銑削加工,用Φ16 的銑刀。
(3)反面凹槽,用Φ16 的銑刀,通過2D 粗加工挖槽的方式加工。
(4)外形輪廓的精加工,通過外形銑削來實現(xiàn)。長方形槽和4個對稱的扇形槽的精加工通過平面挖槽實現(xiàn),用Φ10 的銑刀。
(5)用外形銑削的螺旋漸降式加工4 個孔,用Φ6 的立銑刀。
(6)反過來正面夾緊加工,銑上平面,用Φ50 的面銑刀。
(7)正面圓弧凸臺的加工,使用曲面粗加工挖槽的加工方式,用Φ16 的立銑刀。
(8)曲面粗加工挖槽,環(huán)形圓弧槽,用Φ6 的立銑刀。
(9)平面挖槽,精加工凸臺的底平面,用Φ20 的立銑刀。
(10)2D 掃描精加工圓弧凸臺,用R5 的球刀。
(11)等高外形精加工環(huán)形圓弧槽,用R3 的球刀。
(1)面銑:以毛坯的外形尺寸為串聯(lián)基準,用Φ50 面銑刀銑平上表面,切削深度0.3 mm,進給率1200 mm/min,轉(zhuǎn)速1500 r/min。
(2)外形銑削:以零件的外形輪廓(100×85)mm 為串聯(lián)基準,用Φ16 銑刀,加工零件的外形輪廓,留0.2 mm 的余量,加工高度40 mm,層切深0.5 mm,進給率1000 mm/min,轉(zhuǎn)速2000 r/min。
(3)外形銑削:以零件薄壁的外形輪廓為串聯(lián)基準,用Φ16立銑刀通過外形銑削粗加工出零件的外形輪廓,采用平面多次銑削,分3 次走刀,避免一次銑削過多而損壞刀具,加工深度為10 mm,每一層切削深度0.5 mm,進給率1000 mm/min,轉(zhuǎn)速2000 r/min。
(4)2D 挖槽粗加工:用平面挖槽粗加工內(nèi)槽,分2 步加工,先加工深度為5 mm,用Φ16 銑刀,通過斜插方式下刀,每一層切削深度0.5 mm,進給率1000 mm/min,轉(zhuǎn)速2000 r/min。
(5)2D 粗加工挖槽:用平面挖槽粗加工長方形槽和扇形槽,加工深度為5mm,用Φ12 銑刀,通過斜插方式下刀,每一層切削深度0.5 mm,進給800 mm/min,轉(zhuǎn)速3000 r/min。
(6)外形銑削:以外形銑削的方式加工4 個Φ8 的孔,粗加工時,采用螺旋下降方式,深度為0.2 mm,用Φ6 立銑刀,進給1000 mm/min,轉(zhuǎn)速800 r/min。
(7)外形銑削和2D 挖槽:以外形銑削方式精加工外形輪廓,凹槽底面的精加工以2D 挖槽方式,用Φ10 銑刀,進給率1200 mm/min,轉(zhuǎn)速3500 r/min。
(8)面銑:倒裝零件,零件外形不能直接跟虎鉗接觸,需用軟料來輔助裝夾,銑削平面,使零件高度達到圖紙要求,用Φ63 面銑刀,進給1000 mm/min,轉(zhuǎn)速130 0r/min。
(9)曲面粗加工挖槽:正面凸臺通過曲面挖槽粗加工的方式加工,用Φ16 銑刀,以螺旋方式下刀,每一層切削深度0.5 mm,進給1000 mm/min,轉(zhuǎn)速2000 r/min。
(10)曲面粗加工挖槽:曲面粗加工挖槽加工環(huán)形圓弧槽,螺旋下刀,用Φ6 立銑刀,進給800 mm/min,轉(zhuǎn)速2000 r/min。
(11)2D 挖槽:用2D 挖槽精加工凸臺底面,用Φ20 立銑刀,進給1000 mm/min,轉(zhuǎn)速4500 r/min。
(12)2D 掃描:凸臺曲面,由幾個圓弧組成,等高外形和2D掃描加工相比,等高外形加工出來的零件,不僅用時多,而且表面精度也沒有2D 掃描加工得高。因此用2D 掃描來加工,用R5球刀,切深0.3 mm,進給2000 mm/min,轉(zhuǎn)速4500 r/min。
(13)等高外形:等高外形精加工環(huán)形圓弧槽,用R3 球刀,深度0.01 mm,進給800 mm/min,轉(zhuǎn)速3000 r/min。
通過對正反雙面零件的銑削加工工藝分析得知,使用合適的加工方式及合理的參數(shù),可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提高生產(chǎn)效率,節(jié)約勞動成本。并且加工正反雙面的零件,反面裝夾對刀是重點關(guān)注對象,要保證正反面的中心不會出現(xiàn)偏差。而且第二面裝夾要避免給零件造成的夾傷,這是加工時要特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