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依不舍
冬天是感冒旺季,尤其是小朋友感冒特別多。感冒看似小病,但也有可能引發(fā)嚴重后果,甚至致命。其中最可怕的后果之一,是心肌炎。
有調(diào)查顯示,40%~80%的心肌炎都是由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導致的,尤以3~10歲小兒感冒后多見。很多家長會不解,感冒明明是呼吸道的問題,為什么還會侵犯心肌呢?當寶貝出現(xiàn)哪些表現(xiàn)時家長要警惕心肌炎了?
“感冒十分常見,可由多種病毒感染引起。絕大多數(shù)患者一周左右自愈,一般不易引起人們的重視。但由于是病毒感染,感冒也可以發(fā)生許多并發(fā)癥,嚴重如病毒性心肌炎?!?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兒童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副主任、內(nèi)科主任解春紅說道。
心肌炎是由各種感染或非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心肌炎癥性疾病,其中病毒感染是急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因,但是可能由于檢測方法的原因,僅可在10%~20%的急性心肌炎患者的心肌組織中檢測到病毒基因。主要包括科薩奇病毒、腺病毒和流感病毒。
近些年流感病毒尤其是高致病性流感病毒較為常見。常由病毒感染和病毒感染后免疫介導的反應引起機制。
(1)直接損傷: 病毒侵蝕心肌細胞及其他組織細胞并在細胞內(nèi)復制,引起心肌變性、壞死和功能失常,細胞裂解釋放出的病毒繼續(xù)感染其他心肌細胞及組織。
(2)免疫損傷:病毒侵蝕組織損傷而釋放的細胞因子,可導致炎癥水腫,并趨化炎癥細胞在間質(zhì)中浸潤,引起細胞毒性反應、抗原抗體反應。 近年來發(fā)病逐漸增多,各年齡均可發(fā)病,但以學齡前及學齡兒童多見。臨床表現(xiàn)輕重不一,輕者僅似“感冒”樣表現(xiàn),或表現(xiàn)為乏力、多汗、心悸、胸悶等不適。重者很快出現(xiàn)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嚴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本病若得到及時有效的綜合治療,絕大多數(shù)患兒預后良好。
那么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在孩子感冒期間的哪個階段容易發(fā)???家長們又可以從哪幾個方面來推測孩子的感冒是否引發(fā)了心肌炎呢?
“多數(shù)病例在起病前1~3周或同時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的前驅(qū)病史。”解春紅解釋說,家長可以多注意孩子的全身癥狀。如果雖然體溫很高,但精神很好,或者只要退燒,精神就好,能吃能玩,就不用擔心;如果孩子高燒(尤其是超過5天),同時伴有明顯的精神不振,不想吃不愛玩不愛動就要警惕心肌炎了。面色蒼白、乏力、多汗、厭食、胸悶、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癥狀嚴重時可有水腫、氣促、活動受限。摸摸孩子的脈搏,這是家長能夠做的最簡單的檢查。
一般在安靜狀態(tài)下嬰兒(小于1歲)的心率每分鐘不超過140次, 1~6歲的兒童心率每分鐘不超過120次;學齡兒童(6歲以上)就基本同成年人了,100次/分左右。發(fā)燒時心率升高一些是正常的,但如果退燒了,孩子安靜時心率仍然較快或者明顯慢于正常,就應警惕心肌炎了。
不少家長比較關(guān)心,小兒心肌炎可以治愈嗎?是否會帶到成人?
其實大多數(shù)患者經(jīng)過適當治療后痊愈,不遺留任何癥狀或體征,極少數(shù)患者在急性期因嚴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死亡。少數(shù)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或傳導阻滯會持續(xù)到成人。
如果家中有心肌炎的患兒,解春紅提醒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休息。急性期應絕對臥床休息(即一直臥床,包括床上大小便及進食),可減輕心臟負荷,減少心肌耗氧量。保持室內(nèi)安靜,減少探視人員,保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時間。
2.注意飲食。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少量多餐,不宜過飽。高蛋白可以多吃肉類、豆類,如魚、蝦、肉、蛋、牛奶、豆制品;高維生素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如青椒、獼猴桃、葡萄;易消化的食物是指清淡不油膩而且煮得軟一些的食物,少油炸,多采用蒸、燉的方式。
3.心理指導。因孩子體力恢復需要一段時間,家長多給予陪伴和鼓勵,如講故事、聽音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