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鳳 虞滿明 樂信法
舟山市普陀區(qū)人民醫(yī)院皮膚科,舟山,316100
銀屑病是皮膚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慢性病,目前其發(fā)病機理尚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是在遺傳基礎上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1]。臨床上醫(yī)生常靠皮損嚴重程度確定疾病對患者的影響程度,從而確定治療方案[2]。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模式和健康觀念的轉變,臨床治療的目的不僅在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或者延長生存時間,更專注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其身心健康[3]。生活質量調查成為銀屑病臨床研究的一個熱點,生活質量量表的臨床可信性也得到證實,人們逐漸認識到在銀屑病的起病、發(fā)展、轉歸過程中社會心理因素起著重要作用。雖然心理致病理論有局限性,但可以為尋常性銀屑病患者的治療提供新的理論基礎[4]。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尋常性銀屑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
整群選取舟山市某醫(yī)院2015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245例尋常性銀屑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符合尋常性銀屑病的診斷標準[5],患者年齡均≥18歲,且近期未服用過治療銀屑病的藥物,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會審核批準,患者知情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共發(fā)放問卷245份,回收有效問卷245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方便選取同時期80例無銀屑病癥狀的淺表真菌感染患者為對照組,無銀屑病癥狀,近期未服用過治療真菌感染的藥物。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對入院24h內的尋常性銀屑病患者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語言及意識障礙患者由知情家屬代為回答。向患者及家屬說明研究目的及問卷內容。由調查員用統(tǒng)一語言指導患者及家屬填寫問卷的正確方式及解釋調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當場回收。
問卷分為2個部分。①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病程、家族史、疾病分期、瘙癢程度、皮損面積及嚴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評分等[6]。其中瘙癢程度包括:輕度瘙癢(瘙癢程度可以忍受)、中度瘙癢(需要用手搔抓)、重度瘙癢(影響睡眠)。PASI評分分為3級,Ⅰ級0
245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中男156例,女89例;年齡18-82歲,平均年齡(48.76±2.41)歲,初發(fā)年齡(34.12±1.64)歲;平均病程(14.36±1.65)天;進展期96例,緩解期118例,消退期31例;有家族史78例,無家族史167例;平均皮損面積(11.32±2.15)%。80例無銀屑病癥狀的淺表真菌感染患者中,男51例,女29例,年齡18-82歲,平均年齡(48.76±2.41)歲。
尋常性銀屑病組患者DLQI總分(8.86±0.68)分,其中瘙癢癥狀、自覺尷尬、社交和休閑3項評分最高。尋常性銀屑病組患者DLQI問卷中購物和家庭勞動、社交和休閑、學習和工作、個人關系、性生活、治療方面及DLQI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尋常性銀屑病患者DLQI評分與對照組比較
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疾病分期與尋常性銀屑病患者DLQI評分無明顯關系(P>0.05);患者有家族史、瘙癢癥狀、皮損面積及嚴重程度對DLQI評分有影響(P<0.05)。見表2。
表2 影響尋常性銀屑病患者DLQI評分的單因素分析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PASI評分、疾病分期非影響尋常性銀屑病患者DLQI評分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家族史、瘙癢癥狀是尋常性銀屑病患者DLQI評分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尋常性銀屑病患者DLQI評分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尋常性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病程長,復發(fā)率高,給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8],青壯年是該病的高發(fā)人群。目前,國內外許多研究對銀屑病嚴重程度的評價標準不僅限于評分及相關并發(fā)癥的描述,生活質量的降低也成為評價其嚴重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9]。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健康觀念的重新認識和醫(yī)療模式的轉變,生活質量調查愈來愈受到臨床重視。研究發(fā)現銀屑病患者生活質量嚴重下降,隨后有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心理和社會因素對銀屑病具有重要影響,疾病治療過程中考慮患者心理因素,病情可得到不同程度改善[10-13]。大多數學者認為銀屑病患者精神因素對其身體和精神健康影響很大,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是典型的身心疾病。隨著醫(yī)學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理-心理-社會模式轉變,1987年國外學者開始對銀屑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測試,而我國近年來也逐漸增加對于銀屑病患者生活質量的關注。Finlay提出的DLQI是適用于日常大量門診應用的簡便量表,經重復試驗和統(tǒng)計分析證明其在銀屑病的測量上具有可靠性、臨床有效性和敏感性。
在本調查中,尋常性銀屑病組患者DLQI問卷中購物和家庭勞動、社交和休閑、學習和工作、個人關系、性生活、治療方面評分及DLQI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尋常性銀屑病給患者生活質量帶來的影響遠高于淺表真菌感染。同時尋常性銀屑病患者調查問卷中瘙癢癥狀、自覺尷尬、社交和休閑3項評分最高,提示皮損導致的瘙癢癥狀是尋常性銀屑病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同時尋常性銀屑病患者DLQI問卷中社交和休閑、性生活、治療、學習和工作、購物和家庭勞動、個人關系方面及DLQI評分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尋常性銀屑病對生活質量造成的影響遠遠大于淺表真菌感染。
既往研究顯示,尋常性銀屑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與遺傳因素關系密切,國外系列調查研究發(fā)現某些家系中銀屑病發(fā)病率較高,有家族史的患者占銀屑病的10%-80%不等,國內報道有家族史者占10%-23.9%[14-16]。本研究發(fā)現,245例患者中有家族遺傳史者78例,占31.84%。說明銀屑病與遺傳背景有密切聯(lián)系。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有家族史、有瘙癢癥狀是尋常性銀屑病患者DLQI評分的獨立危險因素(P<0.001)。尋常性銀屑病患者因皮膚瘙癢、皮膚破損感到尷尬、難堪、自卑,在社交休閑活動中擔心受到歧視、嘲諷。提示在予以尋常性銀屑病患者臨床對癥治療過程中不僅要改善患者的瘙癢和皮損,也要注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其正確認識疾病。醫(yī)務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疏導其尷尬、自卑等心理問題,同時應加強對尋常性銀屑病的宣傳教育,減少人們對尋常性銀屑病患者的歧視[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