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立明,張 軍
(1.廣東粵電靖海發(fā)電有限公司,廣東揭陽 515223;2.成都電力機械廠,四川成都 610000)
為滿足國家三部委《煤電節(jié)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 年)》《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jié)能改造工作方案》和廣東省發(fā)改委《廣東省煤電節(jié)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 年)》的要求,廣東某電廠機組開展超低排放改造項目工作,其中3#,4#1000 MW 機組的煙氣NOX、SO2、煙塵的排放濃度分別控制在50 mg/Nm3,35 mg/Nm3和5 mg/Nm3以內。改造方案包括脫硝改造,除塵改造,脫硫改造,GGH(煙氣—煙氣換熱器)改造,引風機、脫硫增壓風機改造。引風機、脫硫增壓風機改造項目將各機組原來2 臺靜葉可調軸流式引風機和2 臺動葉可調軸流式增壓風機拆除,新裝2 臺雙級動葉可調軸流式引風機,進行增引合引改造;GGH 改造工程則將原回轉式GGH 改造為無煙氣泄漏的管式MGGH(中間熱媒體煙氣換熱器),在空預器出口與電除塵入口之間6 個煙道均設置一級MGGH 換熱器,煙氣冷卻后進入靜電除塵器實現(xiàn)低溫除塵,至引風機入口設計煙氣溫度可降到90 ℃,系統(tǒng)示意見圖1。超低排放改造后機組于2017 年4 月投入運行。
機組為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超超臨界本生直流爐,采用前后墻對沖燃燒、爐膛平衡通風系統(tǒng),超排改造新安裝的兩臺雙級動葉可調式軸流風機型號為HU27448-222G,低高壓葉型(第一級為低壓葉型,第二級為高壓葉型),其變工況運行時經濟性好、調節(jié)特性好,是超超臨界機組超排改造引風機的主流選型。
由于該引風機受軸流風機具有駝峰形狀的性能曲線、運行環(huán)境惡劣以及系統(tǒng)阻力變化的影響,特別是在機組高負荷期間,客觀上有失速發(fā)生的可能性[1]。即風機在運行時產生的全壓(比壓能)升高到其特性曲線的頂點后,若風煙系統(tǒng)阻力再增大,運行工況點落入理論失速線,此時風機出力將會突然下降,從而發(fā)生失速[2]。引風機失速時由于壓力和流量劇烈下降和波動,直接影響爐膛負壓、機組出力和運行安全;由于葉片激振、振動突升則影響風機轉子有關部件的安全[3],因此機組高負荷期間應避免引風機發(fā)生失速。
經統(tǒng)計,#3 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后,在2017 年底之前引風機均未出現(xiàn)失速現(xiàn)象,但2018 年以來#3A 引風機發(fā)生4 次高負荷失速,另#4 機組A,B 引風機也各發(fā)生1 次失速。失速時典型歷史曲線見圖2,2018 年3 月13 日,10:28,#3A 引風機在近滿負荷工況,電流逐漸升高后突降、出口壓力突降、入口導葉快速全開,風機失速,經及時調整后恢復正常運行。
圖2 #3A 引風機失速歷史趨勢曲線截圖
某試驗單位在《引風機運行情況分析》中,根據引風機運行參數(shù)和引風機特性曲線,并參考系統(tǒng)的煙氣流量,認為當前引風機運行效率在高、中、低負荷工況下均處于正常水平;而在高負荷工況時其取煙氣密度約為0.83 kg/m3的條件下,計算壓頭裕量僅約為800 Pa,低于設計的10%,不滿足《火力發(fā)電廠設計技術規(guī)程》的要求;若煤質波動較大,或者氧量波動較大,引風機中、高負荷失速風險極大。并且該試驗單位認為這一分析適用于2 臺機組。
針對上述關于引風機設計壓頭裕量偏小的初步結論,筆者組織對引風機失速前的工況、性能試驗情況、煙氣系統(tǒng)參數(shù)以及系統(tǒng)阻力變化等因素進行全面分析,找到失速的準確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1000 MW 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引風機選型主要參數(shù)及2017 年9 月初,#3爐A 引風機性能試驗(某電科院《#3 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引風機性能試驗報告》)數(shù)據對比見表1。
根據表1 試驗及計算數(shù)據表明,2017 年9 月,#3A 引風機1000 MW 工況、最大出力工況風機全壓升均小于B-MCR 設計參數(shù),且有一定的裕量,如按TB 工況與實際最大出力工況比較計算,此時實際壓頭裕量達20.7%,符合20%的設計要求[4];滿負荷試驗數(shù)據中,風機入口溫度偏高,其余與BMCR 設計參數(shù)基本吻合,風機運行效率高。因此,風機的選型合理。
風機失速前工況參數(shù)匯總見表2。2018 年6 月14 日,8:33:26,#4A 引風機失速起因為爐膛掉大渣,引起風煙系統(tǒng)波動。從失速前工況看,#4 機組A,B 引風機運行比較平衡,各發(fā)生1 次失速具有隨機性;#3 機組B 引風機未發(fā)生失速,而A 引風機發(fā)生4 次失速,具有典型性。分析應以#3A 引風機為主。從數(shù)據看出,#3 爐高負荷期間A,B 空預器煙氣側壓差較大,系長期運行逐漸增大,超排改造后高負荷期間空預器壓差變化情況如表3所示??疹A器壓差增大的原因包括:蓄熱元件存在損壞情況,受煤質、脫硝噴氨及環(huán)境溫度等因素影響發(fā)生堵塞。
同時,#3,4 機組引風機入口煙氣溫度均高于設計參數(shù)90℃,特別是#3 機組長期高于110 ℃,其主要原因是空預器因元件損壞、堵塞等,導致排煙溫度高于130 ℃設計值,一級MGGH換熱器前排管組受煙氣沖刷泄漏后隔離了部分管組,同時考慮到電除塵煙氣溫度低容易發(fā)生灰斗堵灰以及內部腐蝕等問題而提高了入口煙氣溫度。
根據表1 工況數(shù)據,經計算,對#3A 引風機在2018 年3 月13 日(971 MW),2018.6.21(931 MW)兩次失速前實際運行工況點,在風機的流量—比壓能性能曲線上進行標定位置,如(圖3)。從圖中可以看出#3A 引風機兩次失速前實際運行工況點在性能曲線的位置已經偏離B-MCR 設計工況點(◆2),更加靠近失速線,本身已存在一定的失速風險,此時如果風煙系統(tǒng)壓力波動或設備系統(tǒng)故障就容易導致風機失速。
表1 #3 爐A 引風機性能試驗數(shù)據與選型參數(shù)對比
表2 #3,#4 機組引風機失速前工況參數(shù)匯總
表3 #3 機組高負荷期間A、B 空預器壓差變化數(shù)據 Pa
圖3 #3A 引風機失速典型工況點在性能曲線上的標定位置
根據上述失速前工況參數(shù)和運行情況,引風機高負荷失速主要原因如下。
(1)空預器在長期運行中堵塞逐漸嚴重、壓差高。#3 爐A 空預器壓差高值達2600 Pa,導致單側風煙系統(tǒng)阻力嚴重偏離設計,A,B 引風機出力(電流)不平衡,#3A 引風機實際運行工況點往上偏離設計工況點,更接近失速邊界線,因此更容易發(fā)生失速。
(2)引風機入口煙氣溫度偏高。#3 機組風煙系統(tǒng)MGGH 一級換熱器出口平均煙溫超過110 ℃(設計值90 ℃),煙溫偏高致使煙氣密度偏小,按2018 年1 月7 日工況入口煙氣溫度111.3 ℃計算,密度約0.89 kg/m3(設計值為0.94 kg/m3);由于煙氣密度偏小,在相同的全壓下風機比壓能升高,引風機實際運行工況點往上偏離設計工況點,更接近失速邊界線。
計算式:入口煙氣密度=1.33×入口絕對壓力×273/101325(273+入口煙氣溫度)。入口絕對壓力=當?shù)卮髿鈮?風機入口靜壓。比壓能=風機全壓/入口煙氣密度,其中,當?shù)卮髿鈮喝≈?01 180 Pa,風機入口靜壓-5250 Pa,壓縮性修正系數(shù)Kp取1,#4 機組A,B 空預器壓差正常,但引風機入口煙氣溫度約100 ℃,高于設計值90 ℃,也是引風機偶發(fā)性失速的影響因素之一。
(3)其他設備阻力影響,初步分析認為引風機出口直角彎頭和匯流段,以及脫硫系統(tǒng)阻力對風煙系統(tǒng)阻力及波動可能存在影響,其中脫硫塔阻力主要是由于噴淋層造成的,脫硫系統(tǒng)阻力跟噴淋層的投入數(shù)量有直接關系[5]。
根據上述分析,該試驗單位在《引風機運行情況分析》中計算得出引風機實際運行中壓頭裕量較小的結論,其計算過程所選取的煙氣密度約為0.83 kg/m3,經校核計算此時對應的煙氣溫度應達到141 ℃,而經查當時工況下引風機入口實際煙氣溫度約101 ℃,對應計算煙氣密度約為0.92 kg/m3。《分析》中密度選取值偏?。▽獰煔鉁囟雀叱鰧嶋H煙溫40 ℃),導致計算得出比壓能偏高、壓頭裕量偏小,應予以糾正。
(1)實施空預器蓄熱元件改造更換,針對空預器硫酸氫銨堵塞及酸腐蝕問題對蓄熱元件進行材料、板型等優(yōu)化設計,解決因蓄熱元件損壞及堵塞問題;2018 年12 月,#3 機組空預器實施改造后機組高負荷期間空預器壓差穩(wěn)定在1500 Pa 左右,排煙溫度降低約5℃,系統(tǒng)阻力和煙氣溫度降低顯著改善了風煙系統(tǒng)的運行工況。
(2)在空預器改造更換之前,運行機組高負荷期間,對A,B引風機的調平關注風機電流和進出口壓力,密切監(jiān)視空預器壓差和風機入口負壓變化,避免兩臺風機運行不平衡發(fā)生搶風;在總結失速工況的基礎上,確定引風機入口負壓達-5500 Pa 時應限制機組負荷觀察。
(3)降低引風機入口煙氣溫度,優(yōu)化MGGH 一級換熱器出口煙氣溫度控制,結合電除塵除灰輸灰對煙溫控制的要求逐步進行調整,最終將電除塵入口煙氣平均溫度調整至約95 ℃,基本滿足設計值要求;在相同全壓下,按#3A 引風機原入口煙氣溫度111℃計算,比壓能降低約4.2%,安全裕量明顯增大。
(4)檢查兩臺引風機出口煙道匯合段,初步確認風機出口煙道直角彎阻力偏大,兩股煙氣匯流隔板太短、導流不足存在對沖擾流,計劃對直角彎進行導流板優(yōu)化、加長匯流隔板,降低風機出口阻力。
(5)空預器堵塞防治需有長效措施并適應機組超低排放條件,筆者認為應進一步研究空預器前端脫硝優(yōu)化調整和脫硝均勻性改造以有效控制氨逃逸。
結合引風機失速前工況參數(shù)分析和運行、設備存在問題檢查,對引風機失速問題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分析,糾正了某試驗單位關于風機設計壓頭裕量不足的初步結論,提出了下一步檢修和運行調整的具體措施,實施后能夠有效防范引風機失速問題。從中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阻力增加和煙氣溫度偏高是造成引風機失速的2 個主要因素。超低排放改造后,低溫電除塵應按照設計要求運行,將引風機入口煙氣溫度降低至符合設計要求,有利于引風機高效率運行、防止引風機失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