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凌寒, 李 娜, 卜聃琳
(1.長春工業(yè)大學(xué) 化學(xué)與生命科學(xué)學(xué)院, 吉林 長春 130012;2.長春工業(yè)大學(xué) 材料科學(xué)高等研究院, 吉林 長春 130012)
近年來,由病毒和細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健康問題頻頻出現(xiàn),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研發(fā)新型、高效、無二次污染的抗菌材料成為當今研究熱點之一[1-2]。
鹵胺抗菌材料因其抗菌效果優(yōu)異、穩(wěn)定性高、無毒、廉價、可再生等特點,廣泛用于醫(yī)療領(lǐng)域、食品包裝、水凈化系統(tǒng)等方面。鹵胺化合物經(jīng)過水解,N-Cl鍵轉(zhuǎn)變成N-H鍵,釋放出的Cl+具有強氧化性,可以破壞細胞基質(zhì),從而起到抗菌作用[3-4]。隨后,將其用消毒水(有效成分為NaClO)進行氯化處理,N-H鍵又轉(zhuǎn)變成N-Cl鍵,具有抗菌可再生性。對于鹵胺化合物而言,其與細菌相接觸的面積對抗菌效果起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磁性納米粒子因其具有小尺寸、較大比表面積、無毒、可進行磁性回收等特點,廣泛用于抗菌納米復(fù)合材料的制備當中[5-6]。
季銨鹽類抗菌劑,尤其是高分子季銨鹽帶有豐富的正電荷,可以與帶負電荷的細菌相互作用,并破壞細胞質(zhì)膜,導(dǎo)致滲透,從而起到抗菌作用。高分子季銨鹽因具有廣譜、耐熱性好、毒性低等優(yōu)點,已成為抗菌領(lǐng)域的研究熱點[7-8]。
本研究引入了聚乙烯亞胺(PEI),其富含活性較高的氨基,將其接枝到Fe3O4@SiO2納米粒子表面,并將本研究中合成的3-溴丙基-5,5-二甲基海因接枝到改性納米粒子表面,將PEI季銨化,經(jīng)過氯化處理得到季銨化鹵胺聚合物改性Fe3O4@SiO2納米粒子,成功地制備了一種協(xié)同季銨鹽和鹵胺抗菌機理的可回收的抗菌納米復(fù)合材料。對氯化前后樣品進行抗菌測試,探究其抗菌性能及抗菌機理。
5,5-二甲基海因(98%)、1,3-二溴丙烷(99%)、硅酸四乙酯(>99%,GC)、γ-縮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97%)、聚乙烯亞胺(M=70 000),上海麥克林生物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氨水(25 wt%~28 wt%)、三氯化鐵(99%)、碳酸鉀、氫氧化鉀,天津光復(fù)精細化工研究所;
乙二醇(AR)、無水乙酸鈉、檸檬酸鈉、甲醇(AR)、無水乙醇(AR)、次氯酸鈉(AR),北京化工廠。
核磁共振波譜儀,瑞士布魯克公司1H-NMR,AV-400;
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日本電子JEM-2000EX;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IR),美國賽默飛世爾公司Thermo Fisher IS50;
Zeta電位分析儀,美國布魯克海文儀器公司 90Plus Zeta;
振動樣品磁強計(VSM),中國上海懿宏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Lake Shore 7404。
1.2.1 3-溴丙基-5,5-二甲基海因的合成
按照文獻[9]合成3-溴丙基-5,5-二甲基海因(BHD),將3.2 g 5,5-二甲基海因(DMH,25 mmol)溶于120 mL丙酮當中,加入10 g無水碳酸鉀(75 mmol),冷凝回流1 h,再加入2.8 mL 1,3-二溴丙烷(27 mmol),反應(yīng)70 ℃回流12 h。待反應(yīng)結(jié)束冷卻至室溫后,進行抽濾除去未反應(yīng)的碳酸鉀,收集濾液進行減壓蒸餾而得到白色固體粗產(chǎn)品,再用柱層析法將該固體進行提純(乙醇/環(huán)己烷=1/2-1/1),最終得到白色固體即為目標化合物,產(chǎn)率為80%。1H-NMR(CDCl3,400 MHz):δ(×10-6)= 5.93(s,1H),3.64(t,J=6.9 Hz,2H),3.39(t,J=6.7 Hz),2.22(m,2H),1.43(s,6H)。
1.2.2 環(huán)氧官能團修飾的Fe3O4@SiO2納米粒子的制備
首先通過改進的水熱法制備Fe3O4納米粒子[10]。將1.08 g三氯化鐵溶于20 mL乙二醇中,攪拌0.5 h后加入1.8 g無水乙酸鈉再繼續(xù)攪拌1 h,溶液變成澄清黃色,繼續(xù)向上述反應(yīng)加入0.25 g檸檬酸鈉,待其形成均相分散液,轉(zhuǎn)移至聚四氟乙烯反應(yīng)釜中,200 ℃反應(yīng)10 h。在外加磁場下將磁性納米粒子分離出來,用去離子水和乙醇沖洗后離心,重復(fù)幾次,放入60 ℃真空烘箱中干燥。
通過溶膠-凝膠法制備Fe3O4@SiO2納米粒子[11]。取0.2 g新制備的Fe3O4納米粒子,20 mL蒸餾水,80 mL乙醇,2 mL氨水置于250 mL的三口圓底燒瓶中,機械攪拌30 min,將5 mL硅酸四乙酯加入20 mL乙醇中,然后將混合液逐滴滴加到上述反應(yīng)中,繼續(xù)室溫攪拌12 h。待反應(yīng)結(jié)束,磁性分離出Fe3O4@SiO2納米粒子,用去離子水和乙醇沖洗并離心,重復(fù)幾次,真空干燥。
將0.5 g Fe3O4@SiO2加到0.1 mL γ-縮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和40 mL乙醇的混合液當中,40 ℃回流12 h。用去離子水和乙醇沖洗幾次除去未反應(yīng)的KH560,放入真空烘箱中干燥,記為Fe3O4@SiO2-KH560。
1.2.3 季銨化鹵胺聚合物改性Fe3O4@SiO2納米粒子的制備
將一定量Fe3O4@SiO2-KH560分散到甲醇當中,按照質(zhì)量比4∶1加入聚乙烯亞胺(PEI),于3 ℃反應(yīng)7 h。改性納米粒子表面的環(huán)氧官能團與PEI上的伯氨和仲胺基發(fā)生開環(huán)反應(yīng),這個過程就是PEI的叔胺化過程。反應(yīng)結(jié)束,用水和乙醇進行沖洗,多反復(fù)幾次,再真空烘干,得到Fe3O4@SiO2-PEI納米粒子。
稱取0.1 g BHD固體,將其溶于50 mL甲醇當中,待升溫至60 ℃再加入0.5 g Fe3O4@SiO2-PEI納米粒子,繼續(xù)反應(yīng)24 h。在這個反應(yīng)過程中,BHD與納米粒子表面PEI的叔胺位進行取代反應(yīng),即為PEI的季銨化過程。待反應(yīng)結(jié)束后,用去離子水和乙醇沖洗,放入真空烘箱干燥一夜,得到Fe3O4@SiO2-QPEI納米粒子。
將0.5 g Fe3O4@SiO2-QPEI加入30 mL次氯酸鈉溶液(30 wt%)中,機械攪拌12 h,用水和乙醇沖洗3次,60 ℃真空干燥一夜得到季銨化鹵胺聚合物改性納米粒子,記為Fe3O4@SiO2-QPC。
按照硫代硫酸鈉-碘量法滴定,測得有效氯的含量[12]。取一定量Fe3O4@SiO2-QPC抗菌納米粒子于錐形瓶中,加入一定量去離子水、碘化鉀以及淀粉溶液。KI中I-會被納米粒子表面Cl+還原成I2,此時溶液顯藍色。用已知濃度的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去滴定上述溶液,其有還原性,會將I2還原成I-,藍色消失即達到滴定終點。重復(fù)3次,進行平行滴定。
有效氯的含量
(1)
式中:N----滴定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鈉的當量濃度,N;
V----滴定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鈉的體積,L;
W----滴定所使用樣品的質(zhì)量,g。
選用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和大腸桿菌(ATCC25922)作為指示菌,用最小抑菌濃度法對粉末樣品進行抗菌性能的表征。先把樣品進行滅菌處理,然后將其配制成一系列的不同梯度的濃度,再把已知濃度的樣品倒至一定量濃度的菌液之中,以37 ℃進行恒溫震蕩培養(yǎng),通過觀察其渾濁度的變化來判斷細菌是否增殖,當不出現(xiàn)增殖現(xiàn)象的時候,所使用的濃度就是樣品的最小抑菌濃度。
BHD的1H-NMR譜圖如圖1所示。
圖1 BHD的1H-NMR譜圖
由圖1可以看出,5.93×10-6處為海因環(huán)N-H上的氫原子,3.64×10-6和3.39×10-6處為烷基取代鏈上靠近海因環(huán)一側(cè)和靠近Br一側(cè)-CH2-上的氫原子,2.22×10-6處為烷基鏈最中間-CH2-上的氫原子,1.43×10-6處為海因環(huán)兩個-CH3上的氫原子。該1H-NMR譜圖中的化學(xué)位移、峰面積以及峰型都吻合BHD的化學(xué)結(jié)構(gòu)。說明了目標化合物3-溴丙基-5,5-二甲基海因的成功制備。
對Fe3O4、Fe3O4@SiO2和Fe3O4@SiO2-QPC納米粒子進行形貌分析,其透射電子顯微鏡圖片如圖2所示。
(a) Fe3O4
(b) Fe3O4@SiO2
(c) Fe3O4@SiO2-QPC圖2 TEM圖片
由圖2(a)可以看出,F(xiàn)e3O4出現(xiàn)團聚現(xiàn)象,直徑約為96 nm。圖2(b)中能夠明顯看出,F(xiàn)e3O4@SiO2具有核殼結(jié)構(gòu),SiO2殼成功地包覆在Fe3O4核的表面,該納米粒子分散均勻,粒徑大小相對均勻,直徑約為125 nm,外部SiO2殼層厚度約為14.5 nm。圖2(c)可知,F(xiàn)e3O4@SiO2-QPC直徑約為153 nm,其殼外表面粗糙,為聚合物殼層,厚度約為9 nm。
對樣品進行了紅外測試,采用溴化鉀壓片法,KBr為光譜純,結(jié)果如圖3所示。
圖3 Fe3O4、Fe3O4@SiO2、Fe3O4@SiO2-QPEI和Fe3O4@SiO2-QPC的FT-IR譜圖
由圖3曲線a可以看出,在589 cm-1處是Fe-O的特征吸收峰。曲線b可以看出,除了有Fe-O 特征吸收峰之外,還多出現(xiàn)了3個強峰,在1 100 cm-1和840 cm-1處歸屬于Si-O-Si鍵的對稱和不對稱伸縮振動吸收峰,而在950 cm-1處是Si-OH的伸縮振動峰。這個結(jié)果表明SiO2殼層成功地包覆在核Fe3O4納米粒子的表面。曲線c可以看出,除了以上特征吸收峰外,在1 700 cm-1處出現(xiàn)一個峰,這個峰是海因環(huán)上C=O的特征吸收峰。這個結(jié)果表明BHD成功地接枝到了Fe3O4@SiO2-PEI表面。曲線d可以看出,F(xiàn)e3O4@SiO2-QPC的FT-IR譜圖上,由于氯化作用N-H轉(zhuǎn)變?yōu)镹-Cl,破壞了原來的N-H…O-C氫鍵,原來1 700 cm-1處的C=O偏移到了1 680 cm-1,此結(jié)果與文獻報道相一致[13]。紅外分析結(jié)果說明,成功制備了季銨化鹵胺聚合物改性Fe3O4@SiO2抗菌納米粒子。
用Zeta電位分析儀測試了樣品的Zeta電位,結(jié)果如圖4所示。
圖4 Fe3O4@SiO2、Fe3O4@SiO2-PEI和Fe3O4@SiO2-QPC的Zeta電位
由圖4可以看出,F(xiàn)e3O4@SiO2的Zeta電位是-22.31 mV,這是由于SiO2表面富含羥基,在水溶液中呈現(xiàn)負電性,測試結(jié)果與其相符。Fe3O4@SiO2-PEI的Zeta電位為+30.12 mV,因為Fe3O4@SiO2經(jīng)過PEI修飾表面富含氨基,在水溶液呈正電性,測試結(jié)果與之相吻合。而Fe3O4@SiO2-QPC的Zeta電位為+38.95 mV,這是因為將納米粒子季銨化之后,季氮原子呈正性,材料表面正電荷增多。電位分析結(jié)果也說明了本研究中季銨化鹵胺聚合物改性Fe3O4@SiO2納米粒子的成功制備。
在室溫下測試樣品的磁性能,磁滯回曲線如圖5所示。
圖5 Fe3O4、Fe3O4@SiO2和Fe3O4@SiO2-QPC(c)的磁滯回曲線
圖5中,右下角插圖為樣品分散在水中,能用磁鐵快速回收的圖片。
Fe3O4、Fe3O4@SiO2和Fe3O4@SiO2-QPC的飽和磁化強度分別為73.9、32.4、25.7 emu/g,包覆殼層之后使得樣品的磁化強度減弱。從圖5可以看出,磁滯回曲線經(jīng)過原點呈現(xiàn)出標準的S形,剩磁幾乎為0,即樣品在外加磁場消失之后磁性也消失,說明樣品具有超順磁性。這在磁分離以及再分散方面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如圖5中右下角的插圖所示。將一定量季銨化鹵胺聚合物改性Fe3O4@SiO2納米粒子分散于水中,使用磁鐵施加外加磁場,納米粒子迅速向磁鐵方向移動,20 s就能實現(xiàn)全部回收。并且在撤銷磁鐵之后,搖晃瓶子,樣品又能夠快速又均勻地重新分散在水之中。
抗菌實驗以氯化前后的樣品Fe3O4@SiO2-QPEI和Fe3O4@SiO2-QPC作為對照實驗,最小抑菌濃度法的結(jié)果見表1。
表1 最小抑菌濃度法對樣品進行抗菌測試的結(jié)果
未經(jīng)氯化的樣品Fe3O4@SiO2-QPEI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最小抑菌濃度分別為256 μg/mL和512 μg/mL。經(jīng)過氯化作用之后的樣品Fe3O4@SiO2-QPC對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最小抑菌濃度分別為32 μg/mL和64 μg/mL。氯化之后的樣品比未氯化的樣品的最小抑菌濃度要低,說明氯化之后抗菌效果要好。
為了進一步考察樣品的抗菌效果,又對氯化前后的樣品Fe3O4@SiO2-QPEI和Fe3O4@SiO2-QPC進行了抗菌動力學(xué)實驗,結(jié)果見表2。
表2 對樣品進行抗菌動力學(xué)測試的結(jié)果
注:a為細菌濃度7.61×105CFU/樣品; b為細菌濃度1.02×106CFU/樣品。
未氯化的樣品Fe3O4@SiO2-QPEI在30 min內(nèi)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對數(shù)減少值都有所降低,這是由于Fe3O4@SiO2-QPEI抗菌是由納米粒子表面季銨鹽的季氮原子起作用,其帶正電荷,而細菌表面帶負電荷,抗菌納米粒子會吸附到細菌的表面,與其接觸,使蛋白質(zhì)變性或者破壞細胞膜的結(jié)構(gòu),從而達到抗菌的作用。氯化之后的樣品Fe3O4@SiO2-QPC能夠在30 min內(nèi)殺死100%的兩種細菌,其抗菌是協(xié)同季銨鹽抗菌及N-鹵胺抗菌機理,在季氮原子正電荷起作用的同時,N-鹵胺中N-Cl鍵水解,釋放出的Cl+具有強氧化作用,可破壞細胞膜結(jié)構(gòu),從而導(dǎo)致細胞失活。由表2還可以看出,二者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都比大腸桿菌好。這是由于大腸桿菌是典型的革蘭氏陰性菌,與革蘭氏陽性菌黃色葡萄球菌相比,除了有一層細胞壁之外,還有一層細胞外膜,不利于抗菌劑向細胞壁接近,所以,季銨化鹵胺聚合物改性Fe3O4@SiO2納米粒子對革蘭氏陽性菌的抗菌效果要優(yōu)于革蘭氏陰性菌。
本實驗成功制備了Fe3O4@SiO2-QPC納米粒子,1H-NMR表明了小分子BHD的成功合成,利用FT-IR和TEM對樣品進行結(jié)構(gòu)和形貌表征,表明聚合物成功接枝在Fe3O4@SiO2表面,納米粒子有明顯的核殼結(jié)構(gòu)。通過磁性測試證明了樣品可以通過外加磁場實現(xiàn)回收,可對樣品重新氯化反復(fù)使用。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作為指示菌進行抗菌測試,結(jié)果表明,F(xiàn)e3O4@SiO2-QPC納米粒子能夠協(xié)同季銨鹽及鹵胺抗菌機理,30 min內(nèi)能使全部細菌失去活性,比未氯化樣品Fe3O4@SiO2-QPEI抗菌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