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培紅 張霞 蘇秀娟 周桂玲
摘要:說課活動作為連接教學與教研、備課與上課的中間橋梁,是以教師上好課為出發(fā)點,以教師之間相互交流為紐帶的開放型教研活動。《生物技術引論與實驗》是一門實驗技能培訓課程,文章按說課要求著重從課程性質與定位、教學目標、內容設計及教學方法與手段等幾個方面敘述與探討,旨在與同行教師進行教學交流,提高教學質量,能更好地體現說課的價值。
關鍵詞:生物技術引論與實驗;說課模式;教研活動
中圖分類號:G642.4?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39-0229-02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和人才培養(yǎng)水平評估的推進,說課作為一種教學、教研改革及評價考核教師的基本手段,在高校的教研活動中逐漸興起[1-2]。說課就是讓授課教師說說自己教學的意圖,說說自己處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從而使教研的主題更加明確,重點更加突出,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3]。本文根據西部地區(qū)高校的特點,結合本校的教學實際情況,以生物技術引論與實驗課程為例,探討本門課程的說課模式設計。
一、課程定位和性質
《生物技術引論與實驗》課程是一門實驗技能培訓課程,是主要面向全校生科類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其特點是開設的內容綜合性強,涉及內容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細胞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四大領域中的最主要技術,各試驗之間既獨立又相互聯系,獨立性主要體現在每個實驗都有相應的結果,聯系性主要體現在前一個實驗的結果又是后一個實驗的材料,每個實驗結果都很重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
二、教學目標
實踐教學是高校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生物技術引論與實驗》課程上課時間較集中,在7天內完成70學時的實驗內容。其目標主要是:
1.知識目標:讓學生能獨立完成實驗的基本操作,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連貫思維,提高學生對相關實驗的設計能力。
2.情感目標:通過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讓學生對前沿技術有更深刻的了解,增強學生愛科學的情感,并且建立起知識創(chuàng)造價值、使人類生活更好的美好愿望。
3.能力目標:讓學生了解生物前沿技術,通過實驗培訓,使學生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舉一反三,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連貫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協(xié)作精神及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三、說課方案設計
1.說教學過程。該門課程主要向大二和大三的生科類專業(yè)開設,連續(xù)七天實驗且實驗內容較微觀、抽象,大多數實驗結果無法直接用肉眼看到,必須借助一定的儀器設備,這與學生之前做過的實驗差別較大(以前的實驗2h/節(jié)),這對于學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此門實驗課程來說也是很大的挑戰(zhàn)。本門課程共計12個實驗,12個實驗組成1個大實驗——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達,因此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教學效果,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將12個實驗內容主要分為三大板塊。
第一板塊:培養(yǎng)基的配制,大腸桿菌的活化。本板塊包括2個實驗,大腸桿菌液體培養(yǎng)基和固體篩選培養(yǎng)基制備及大腸桿菌工程菌平板培養(yǎng),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其大都已在微生物實驗課上做過上述2個實驗,內容操作簡單,容易理解,主要為后續(xù)6天的實驗做準備工作,同時讓學生對實驗室環(huán)境進行熟悉和了解。
第二板塊:基因克隆及重組子鑒定。本板塊是7天實驗中的重點,包括實驗3—9,共7個實驗,這部分內容微觀、抽象,學生不易將瑣碎的知識點系統(tǒng)化聯系起來,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容易做一個實驗,懂一個實驗,但無法將7個實驗連貫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實驗,致使到最后對所上的課程無法完全理解而放棄學習。因此,此部分內容的設計不能忽視知識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有機結合??梢詮娜齻€角度出發(fā):(1)從學生的高中基礎知識及生活常識角度來引導學生;(2)利用目前發(fā)現的重大科技成果素材,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學生奮發(fā)圖強的緊迫感,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通過“擴”、“連”、“轉”、“檢”四個字將7個實驗串聯起來,幫助學生學習。
第三板塊:外源基因的原核表達。本板塊內容包含實驗10—11,內容是外源基因的誘導表達及電泳檢測,因為本課程的時間是7天,時間緊,內容多,所以第二板塊和第三板塊之間有部分內容被省略了。雖然省略了部分實驗內容,但是在此處,圍繞著中心法則,額外補充了載體及基因表達相關的理論知識,將兩大板塊知識點串聯了起來。最后將整個內容以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達一個整體的實驗思路,將12個實驗串聯成一個大實驗,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鍛煉學生養(yǎng)成實驗的連貫思維,還培養(yǎng)學生對相關實驗的設計能力。
2.說教法。在理論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啟發(fā)式教學法。在第二板塊基因克隆及重組子鑒定部分內容中,首先充分利用科研資源,將目前科研中涉及的照片、實物等帶入課堂,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進行啟發(fā)式教學,進而引出什么是基因工程的概念。通過對概念的理解,結合實驗技術路線、FLASH動畫、視頻等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本版塊的內容,進而引出本實驗所要克隆的基因——綠色熒光蛋白(GFP)基因。如何去獲得此基因?進一步引出實驗3PCR擴增目的基因等實驗內容,中間可以用圖和動畫的形式講解原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另外,在課下,也積極鼓勵學生進入學校課程網站學習,或者借助網絡學習生物方向的前沿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本門課程的內容。
3.說考核。該課程雖然時間比較緊,但是每個班級課程完成后都要進行考核,考核主要分不同的考核時段(課前、課中、課后),由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兩部分組成,主要涉及理論、實踐操作考試,考試形式多樣化,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提高了學生實驗參與程度。且在學習和考試的過程中及時發(fā)現學生在實驗室做實驗過程中的不足,并進行改進。
4.教學反饋與教學效果。實驗效果如何體現?通過三個方面:(1)督導、同行、領導聽課,聽課后會當即提出意見和建議,進行即時反饋;(2)學校有相應的評教系統(tǒng),學生上完課程后,可以進行無記名的評教,這樣可以實事求是地反饋出老師在上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于老師及時調整上課方式方法;(3)自我教學總結,老師上完每一輪課程后,根據課堂上存在的問題,可以及時總結。
四、結束語
通過生物技術引論與實驗課程的學習,希望生命科學類專業(yè)的學生能更好地掌握一些實驗室的基本實驗技能,為其各自更好地進行專業(yè)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是實現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參考文獻:
[1]賴永莉,李杰.高職藥學專業(yè)藥事管理與法規(guī)課程說課設計[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1):176-177.
[2]林瑩.高職食品類專業(yè)《儀器分析》課程說課設計[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7,(12):346-347+323.
[3]范紅梅.談職教理念下蛋白質說課的教學設計與意圖[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10):112-113.
Design of Lecture Mode about Biotechnology Introduction and Experiments
DAI Pei-hong,ZHANG Xia,SU Xiu-juan,ZHOU Gui-ling*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52,China)
Abstract:Teaching design activities as a bridge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lesson preparation and class,It is an open-end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linked by mutual exchanges between teachers,taking the teachers' good lessons as the starting point,biotechnology introduction and experiments is a training course of experimental skills.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lecture presentation,this paper discussed and explained the character and orientation of the course,teaching objectives,content design,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so on.The purpose is to communicate with peer teachers in teaching,improve teaching quality,and it also can better reflect the value of lecturing.
Key words:Biotechnology Introduction and Experiments;son presentation mode;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ctiv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