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9年,為慶祝新中國70華誕,中宣部、中組部、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等9部門聯(lián)合在全國范圍開展了“最美奮斗者”的評選表彰活動,群眾中,出現(xiàn)了一股熱薦徐虎的熱潮。
普通房修工、“九十年代活雷鋒”徐虎,繼10年前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今年又列榜“最美奮斗者”,還榮膺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lián)合頒發(fā)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并于9月24日光榮赴北京出席“群英會”。
徐虎的經(jīng)歷讓我們由衷感到:只要你把心交給人民,人民的心里就一直有你!
我母親是上海本地人,老家在寶山大場盛家角村。外公家有三畝菜田,我母親從十幾歲起就起早摸黑在菜田里忙碌。上世紀五十年代農(nóng)業(yè)合作化后,家里三畝菜地并入社里,母親就成了合作社一名菜農(nóng)。再后來,組建人民公社,母親就一直在長征人民公社長征大隊第七生產(chǎn)隊務農(nóng)。
我父親先前做過小販,五十年代中期,家里的小攤鋪并入一家出售日用雜品的土產(chǎn)公司,再后來他被安排在一爿油灰廠當運輸工。
我父母本分厚道,都不識字,平日說話不多。
我父母一共生了八個孩子,我上邊有四個姐姐,我排行老五,下邊還有三個妹妹。從這個陣勢看得出,當時他們是很想再生一個男孩的。
我是1950年出生,屬虎。父母沒文化,就生肖起名,叫“徐虎”了,名字也寄托了他們對我這個男孩的心愿:盼著這個兒子長得“虎頭虎腦”。
那些年,我父親在油灰廠工作,薪水不高。母親在生產(chǎn)隊務農(nóng),按當時分配制度,社員每月可提取少許月資,我們家因只有母親一人務農(nóng),平日里張嘴吃飯的人多,每月提取不少,所以每到年底還常常透支。
我父母雖然不識字,但是他們很重視子女的文化教育。孩子一到入學年齡,就一個一個送到學堂讀書。由于我父母收入低,家里經(jīng)濟困難,我們家每個孩子,當然包括我,上學讀書都是學費全免的。對此,我父母對黨和政府從心底里感激,對新社會由衷地熱愛。我父母一直叮囑我要對黨對政府感恩,長大后要為社會多做工作。
我是67屆初中畢業(yè)生,由于“文革”,推遲一年畢業(yè)離校。按當時的政策,百分之四十的學生可以安排到工礦企業(yè)工作,百分之六十的學生必須到農(nóng)村到邊疆軍墾農(nóng)場務農(nóng)。由于我母親是生產(chǎn)隊社員,家里一合計,1968年12月初,我就留在隊里當了菜農(nóng)。
那時,我們長征大隊第七生產(chǎn)隊農(nóng)業(yè)經(jīng)營很單一,就是種菜。雖然辛苦勞作,但當時我們菜農(nóng)也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要保證工人老大哥和城市居民的蔬菜供應。
那時,隊里生活基本上都靠人力,談不上機械化。記得我們隊里只有兩臺機器,一臺是抽水機,有時需要將河浜里的水抽到菜田里;一臺是粉碎機,每天要把浜里養(yǎng)植的水葫蘆撈上來,再摻和一些邊邊角角的黃菜皮,打碎了作為飼料喂豬。
我剛回隊里務農(nóng)時只有17歲,肩胛還嫩,但我吃得起苦,臟活重活都搶著干。那些年種菜,不用化肥,都是澆的人的糞便、豬的糞便等有機肥料。城里居民小區(qū)分布著倒糞站、化糞池,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發(fā)酵,就定期抽入一只只大糞池里。我們隊里每天都會安排一些男勞力去挑糞,一擔兩桶,總有一百八十多斤重,我逐漸練到一路上哼喲哼喲擔不離肩;稍事歇息,又連軸干。
我不但不怕累,還不怕臭不怕臟。后來回想起來,我這段當菜農(nóng)的歷練,讓我以后當房修工時面對再累再臭的活都能承受。
1975年,政府為緩解城市居民的住房困難,在上海城郊接合部征地建新工房。我們生產(chǎn)隊因征地安排部分人員進城。我因此被分配到普陀區(qū)房管局(現(xiàn)為西部集團)光新路房管所(后改名為中山北路房管所)當了一名房修工。當時領導問我:“你擅長干什么工作?”我想了想回答道:“我在生產(chǎn)隊里除了干農(nóng)活,隊里兩臺電機出點故障,我也能修修?!彼I導很信任地對我說:“那好,你就當水電修理工吧!”于是我成了這家房管所第三、第八聯(lián)合管養(yǎng)段(簡稱三八管養(yǎng)段)一名水電維修工。
我從農(nóng)民變成房管所工人,每月有固定的工資、獎金,生活更有保障了,家里人都打心底里高興。
我除了上班時認認真真完成每一單報修任務,下班路上,也常會有居民因水管滴漏和抽水馬桶不暢拉著我到他們家看看,我都不厭其煩,花上五分鐘、十分鐘幫助他們修好。對我來說是“舉手之勞”,可受益的居民卻對我特別感激,他們把我做過的點點滴滴的小事都記在了心里。
1984年12月,由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及上海電視臺聯(lián)合舉辦的“上海市優(yōu)秀社會服務工作者”評選活動隆重推出,這次評選結(jié)果由廣大市民直接投票確定。這次評選活動經(jīng)上海主流媒體宣傳后,市民積極參與。家住普陀區(qū)石泉、光新、農(nóng)林、棉紡新村等區(qū)域的居民自然而然想到了我,他們把票都投給了我。在這次評選中,我榮獲“上海市優(yōu)秀社會服務工作者”一等獎。
獲得這么高的榮譽,我真的沒想到。我們房修工,社會地位不是很高,收入也不高。這次,我的名字竟然登上了報紙,我很激動,全家人都為我高興。我想,我也沒做多少事,何況都是一些小事,社會就這么肯定我,鼓勵我,今后我一定要做得更好!
那些日子,好幾個晚上,我翻來覆去睡不安穩(wěn),總想著怎么去回報居民群眾,怎么根據(jù)他們的需要進一步提供服務。為了了解我負責水電維修范圍居民的需要,我以個人名義向工作范圍的居民發(fā)出了500份“意見征詢單”,登門走訪了300多戶人家。
我一直在想如何從居民的需要出發(fā),去做好服務工作。這時,有一件事對我觸動很大:那年初夏,天氣熱得早,一天上午,一位中年婦女急步?jīng)_進管養(yǎng)段就高聲嚷道:“昨晚6點多鐘,我家樓層電路突然故障,整個層面一片漆黑,家里電扇、冰箱都不能用了。我們家小囡正在復習迎考,等了很長辰光,家里男人也修不好,只好點蠟燭看書了,急煞人了!今早我還是向單位請了假來報修的。謝謝你們一定要抓緊修好!”
這家居民所在樓層的電路故障,我當天很快就幫助排除了,但是這位婦女帶點怨氣的報修,卻引起我的深思。我一遍遍翻看那疊厚厚的報修記錄,一遍遍問自己:“居民到底什么時候最需要服務?”答案越來越清晰了:是傍晚時段,因為這時候居民們都陸續(xù)下班回家了,水電用量大大增加,因而也最容易出故障??墒沁@時候,我們房修工也下班回家了,居民們報修無門。
怎么辦?我辛苦一點,多付出一點,我愿意;但是我又怎么能及時知道居民家發(fā)生了水電故障,需要我去服務了呢?我想到了公安局派出所掛出的警民聯(lián)系箱,受此啟發(fā),我便萌生了“掛箱服務”的想法。
這個箱子掛出后,自己將會搭上許許多多業(yè)余時間,這首先要得到家屬支持。于是,我先召集了一個家庭會議,談了自己準備“掛箱服務”的想法。我父母親首先認可,我妻子侯梅英更是讓我感動,她全力支持我的做法。
徐虎和里弄阿婆交談。
我將這個想法向我們中山房管所所長徐裕鑫匯報。徐所長聽了很高興,很支持。
1985年6月23日,星期天,我在中山房管所領導和普陀區(qū)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領導的見證下,分別在光新一村居委會、石泉路75弄口和石泉六村電話間掛上了3只“夜間水電急修特約服務箱”。這三只木箱,是請我們所里木工師傅制作的,正面用紅漆寫了一排醒目的字:“凡屬本地區(qū)的公房住戶如需夜間水電急修,請將填有您住址的紙條投入箱內(nèi)。本人將為您提供熱情服務,每天開箱時間晚上7點。中山房管所徐虎?!?/p>
從此,我除了白天正常上班外,每天下午5點再也不正常下班回家了,而是一直在管養(yǎng)段辦公室呆到傍晚7點不到時,帶著工具袋,騎著自行車去逐個開箱。如果有報修單丟在箱內(nèi),就立即趕往居民家檢修。
掛箱之初,正好是夏天,是居民家水電故障多發(fā)時段,每天開箱都會有好幾張單子,我就一家一家跑,一個故障一個故障排除,經(jīng)常忙到很晚才回家。
掛箱的第一個夏天,碰到的事情還真多,承受的壓力真大:我女兒多日高燒,我老父親幫著照看,我妻子忙里擠時間,給我減負;我母親急病住院,我的四個姐姐和三個妹妹輪流服侍,不讓我費心。所以在那個多事的夏天,我沒有停過一天開箱,那年七月份,我曾為23戶報修居民登門義務維修,幫助他們及時排除水電故障。
在我維修責任范圍內(nèi)的4000多戶居民,多多少少都和這三只報修箱有過聯(lián)系,他們都相信我一諾千金。
我是1986年4月批準入黨的。之后,我服務居民的動力更足了。我堅持每晚開箱服務,十三年如一日,連續(xù)不斷。有時候,報修字條會多一點,有時候報修字條會少一點。
有一晚,我在三只箱子里共收到5張報修單,有的是抽水馬桶阻塞,有的是家里電路故障,我一戶一戶地做維修工作,干完第4張報修單時,已經(jīng)是晚上10點多鐘了。說實話,這時我已經(jīng)很疲勞了,肚子也很餓,但我想,報修的人家一定非常焦急,我急忙騎車趕去,快到這家時,就聽到吵鬧聲。原來是這幢樓中間的污水總管堵塞了,但樓上居民不知情,還繼續(xù)用水,結(jié)果造成樓下居民家污水漫溢。我查明情況后,趕緊設法疏通污水總管。讓我欣慰的是,從我踏進樓道起,居民們就不爭吵了,也沒有再抱怨,倒是有幾位阿姨講:“沒有想到這么晚了你還來,多虧你了,辛苦了!”
每天晚上7點鐘開箱服務,這是我對居民的承諾,但要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堅持下去,確實很難,有些困難是事先難以想到的。
1992年冬天,上海遭遇特大寒潮,氣溫突然降到零下8攝氏度,不少新工房樓頂水箱的水管都凍裂了。那些天,我們房管所被報修人踏破了門坎。我從這幢新工房樓頂干完活下樓來,又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爬上另一幢新工房樓頂檢修水箱,置換管子。
寒風刺骨,滴水成冰,我又在露天搶修,幾天下來,我發(fā)高燒了。我在醫(yī)院打點滴,吊針后回家休息??墒堑搅送砩?點鐘,我又要硬撐著從床上爬起身去開箱。由于要堅持開箱,那十三年,我就不可能踏踏實實同家人一道吃年夜飯。你想,每年除夕,家家在忙年夜飯,這也是廚房水斗、排水管道的“事故多發(fā)時段”;再講那時總電表流量小,樓內(nèi)居民集中用電,電路也容易出故障。所以除夕夜,常常是我的服務高峰時段。
到今天,我還記得有一年大年三十,光新路人民浴室水閥爆裂,我去了;有一年大年三十,石泉六村、棉紡一村、石泉路75弄,有三戶居民報修,我挨戶上門維修;有一年除夕,石嵐三村有戶人家斷水,我去檢修了;有一年除夕,潘家灣123弄有一幢居民樓水箱斷水,我及時趕去檢修;有一年除夕,石泉六村有戶人家抽水馬桶堵塞,我趕去維修。
記得有一年除夕我去開箱,三只箱內(nèi)竟沒有報修字條,我大約8點不到就回家了。我女兒徐洋開心得不得了,和我約好到午夜12點鐘一道放鞭炮。沒有想到夜里10點多鐘,又有人敲門了,原來是信誼新村34號樓18戶人家突然斷水。我接報后,拎起工具袋,騎著自行車就趕去檢修。那夜,我頂著刺骨寒風,檢修到凌晨1時,才回到家里,后來,我才知道,我女兒在一篇作文中還提到了這件事。
有時,組織上安排我到外地去參加會議或者活動,房管所都會安排我的徒弟去按時開箱,我這才放心外出。
像我們這樣的水電維修工,每天在責任范圍內(nèi)的各家各戶進進出出,常常會碰到一些人之常情的問題。有的居民出于禮貌,會給你遞支煙或泡杯茶;有的居民出于感激會給你塞點錢,送點禮。對這事,我認真想過,并且想明白了。我給自己訂了規(guī)矩:上門服務時,不抽居民一支煙,不喝人家一口茶。看起來,一支煙,不起眼,但煙有高檔低檔之分;一杯茶,無所謂,但茶也有粗茶好茶的分別。如果,我們大大咧咧,煙茶不拒,居民們就會相互攀比,還會引出對我們服務態(tài)度好壞的誤會。
開始時,有的居民不理解,但時間一長,他們對我的口碑越來越好。有一次,一位五十多歲的婦女在美國女兒家生活多年后,回到上海家中,衛(wèi)生間的抽水馬桶被雜物堵塞了。我連摳帶掏,花了好大功夫才把馬桶疏通,這位女士連聲感謝,還從錢包里摸出幾張人民幣來付小費。我趕緊拒絕,但她說:“這是應該的,在國外都要付小費的?!蔽乙贿厛詻Q拒收,一邊說:“為居民服務,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工作,不收謝金,不收禮品,這是我們的規(guī)矩?!?/p>
居民們的謝金,我是拒收了,但居民們對我的信任,我牢牢地記在心里。三只報修箱,將我和四千多戶居民緊緊地連在了一起,這是再多金錢也不能把我們分開的。有一段時間,我冒出了一個給家里添置一臺音響設備的想法,恰好這時,一個朋友給了我一個掙錢的機會:市郊某鎮(zhèn)有一項水電安裝工程想找人承包??墒牵@個讓我個人就可賺幾萬元的項目,被我當場回絕了,我對這個朋友說:“我走了,此地居民水電急修怎么辦?三只箱子是我自己掛出去的,七點開箱是我承諾的,所以,我不能走!”
后來,為了時時提醒自己,我摘錄了一段格言壓在家中餐桌的玻璃板下,這段格言說:“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可以買到珠寶,但買不到美;錢可以買到小人的心,但買不到君子之志……”
“辛苦我一人,方便千萬家”。這是從我義務為民服務的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話。這句話是我們區(qū)房管局領導在整理我事跡中提煉概括出來的。
徐虎與物業(yè)管理人員交流為居民業(yè)主服務的體會。
我的服務范圍,隨著我的知名度的提升,在逐步擴展,有的不在我責任范圍的居民,甚至是外區(qū)的居民,有特別困難的事也會來找我,一般情況下我都會擠出時間上門服務。大致算來,我曾先后到過12個區(qū)的100多戶外區(qū)居民家去幫助解決水電難題。我所在的中山房管所,在徐裕鑫所長的重視下,全所上下向我學習,推廣我的做法,還選了三個積極分子拜我為師,命名他們是“小徐虎”,也分別掛出了報修箱,并堅持每天開箱服務。他們中的王耀齊同志后來被稱為“徐虎第二”,1992年也評上上海市勞模,還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而我們的徐裕鑫所長在2007年被西部集團授予“伯樂獎”。普陀區(qū)房管局(后改制為西部集團)在全區(qū)房管系統(tǒng)推廣我的做法,竭誠為民服務,幾年中就涌現(xiàn)了8位上海市勞模。從1996年起,市房管局在全市開展“呼喚徐虎”活動,要求每個區(qū)安排三個“小徐虎”,全市共有42個“小徐虎”掛箱服務或是公布BB機,提供全天候水電維修服務。
這么看來,“方便千萬家”是千真萬確的。
三只報修箱,是我與責任范圍四千多戶居民聯(lián)系的紐帶和橋梁,也緊緊連著我最寶貴的一段人生時光。它們經(jīng)歷了十三年風雨洗禮,終于完成了歷史使命。其中一只報修箱為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收藏;另一只報修箱被上海戲劇學院話劇《好人徐虎》劇組借去當了道具,也算是“發(fā)揮余熱”了。
隨著房管系統(tǒng)體制、機制的深刻變革,全市居民住宅的產(chǎn)權(quán)、條件、格局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我們房修工的服務方式也隨之改變。我后來當過幾年西部集團徐虎物業(yè)管理公司副總經(jīng)理,于2010年12月辦理了退休手續(xù)。
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家庭,17歲回鄉(xiāng)務農(nóng),25歲當上一名普普通通的房修工,干的是普普通通的水電維修工作。我只是做了職責范圍內(nèi)的工作,只是將心比心地及時解決了居民的急修難題,都是我應該做的一些小事,我服務過的居民們就給我這么多稱道,這么多好評,我的房管所領導和房管局領導就給了我這么多鼓勵、這么多幫助、這么多培養(yǎng),黨和人民就給了我這么多榮譽。
我從心里感到:只要你把心交給人民,人民的心里就一直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