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敬一
摘 要:本文首先闡述了中國古典美學思想中的“意境”理念,其次對“意境”追求之于古典園林藝術的作用及其影響。分析了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文化內(nèi)涵和美學思想。
關鍵詞:古典園林 文化內(nèi)涵 美學 意境
中圖分類號:TU98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9-0-02
引言
在中國古典園林造園藝術中,滲透著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和文化內(nèi)涵,處處彰顯著先民的智慧和生活理念。從觀賞者的角度來說,要想真正領會園林造景中所傳達的造園者的藝術追求,就不得不先從美學的角度展開研究。
一、中國古典美學
我們回頭看向中國古代美學形式時,會發(fā)現(xiàn)關于中國古典美學形式的研究和評論是非常豐富的。從思維方式的角度來說,西方的美學是建立在對世界的哲學認知之上的,它把人類的藝術與文化看作是宇宙演變與人類發(fā)展中必然出現(xiàn)的一個因素,是構成哲學觀世界的一個要素,其表現(xiàn)形式具有規(guī)律性和辯證性,因而它的本質(zhì)是確定的、純粹的。而中國古典形式美學則是建立在人的主觀審美之上,依托于認識藝術經(jīng)驗,因而其定義更加趨向以人為主體,注重人的審美體驗,通過整體的、具象的整體感受做經(jīng)驗式的審美表達,其具有中國美學特有的價值與意義。形式更多時候僅僅是作為美學思想的附屬品,是審美主體之外的表象,這也正是中國古典園林形式單一卻又各具氣韻的原因所在。
中國古典美學中推崇“言象意”的審美理論,這一理論涉及到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外在形象與內(nèi)在思想的聯(lián)系。表現(xiàn)在園林藝術中,即是對景觀建筑的形式從藝術語言上升到意蘊感悟與理解的范疇。其中“言”即言語描摹形象,故可“尋言以觀象”,形象表達意味,故可“尋象以觀意”。在此,“言”與“象”無疑代表了外在形式,而“意”則是中國古典美學的核心追求,以“言象”為突破口尋求藝術作品的核心意蘊,同樣是了解中國古典園林文化內(nèi)涵的有效方式。
在中國古典園林文化中,“言”通常又以“形”的表現(xiàn),故而形成了“形”與“象”的外在表現(xiàn)。這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別,“形”我們通常將其理解為客觀存在的實物,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跋蟆眲t由人觀“形”而得,產(chǎn)生于人的主觀認知,是一種知覺感官的外在表現(xiàn),會因為人的主觀感受而產(chǎn)生變化。因而在園林文化內(nèi)涵的理解上,不同的人對同一種藝術語言會有不同的藝術感受。重“象”而不重“形”是中國古典美學中自先秦起一脈相承的思想,即在藝術審美中,“形”的客觀表現(xiàn)只是起到了刺激審美的作用,審美主體的形成取決于由“形”而來的“象”,也就是說藝術作品藝術思想所要表現(xiàn)的,也不局限于事物的外在表象,而應以其對人整體感官上的影響為主。這也說明了“象”的形成更多的來自于審美主體——人的心理作用。在此之上,曹魏王弼提出了“立象以盡意”的思想,言明美學應是在“言象”的基礎上得“意”,即超越個別理解,進入一般感受。
二、表象之外的意境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一個關鍵內(nèi)容。它經(jīng)歷了由哲學到文學再到繪畫和園林的過程。可以這么說,意境概念貫穿了唐代以后中國傳統(tǒng)藝術發(fā)展的整個歷史。它幾乎滲透到藝術的各個領域,是中國藝術理論中最重要的概念。一切藝術作品,包括園林藝術,都應以意境的深度或意境的有無來衡量藝術作品的藝術水準。
對于什么是意境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有很多觀點。佛教佛經(jīng)上說:“能知是智,所知是境,智來冥境,得玄即真?!币簿褪钦f,善用人類的智慧,你可以達到佛教的最高境界。這一境界,就是后來的意境。它是藝術造型的一個抽象概念,體現(xiàn)在人們的思維中。由此可見,意境的藝術意圖與審美意圖是分不開的,它提供了一種暗示的心理環(huán)境,引導人們聯(lián)想到美的形象。
劉禹錫認為“境生于象外”,而不是來是與實境。一切表象的意義均可稱為“意向”,是意氣、意象與品位的結合,是情景的統(tǒng)一與山水的交融。而意境是審美的目的與意,它不止于個人審美形象的片面理解和膚淺的表象,而具有更加深刻的藝術內(nèi)涵。意境的內(nèi)涵容量巨大,它突破了有限的客觀認知,進入了無限的想象空間,讓觀者回味無窮。沒有情緒的意境,就沒有美學的誕生,而情緒的獲得則依賴于感悟。中國古典美學思想中,認為從情感到語言的表達再到切身感受,都是對事物最微妙的理解,它只能是心理的體悟。這可以說是中國古典的“隱逸美學”。
三、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美
1.“天人合一”的意境追求
中國一直以來都以親近自然、追求自然為重。作為中華農(nóng)耕文明的發(fā)源地,中國擁有適合農(nóng)耕的自然環(huán)境,先民對自然有著強烈的感恩之情。這種廣泛自然的農(nóng)業(yè)崇拜是歷史長期積淀形成的一種民族文化心理,“天人合一”的思想則是其哲學形式的表現(xiàn)。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注重從天地關系的領悟中進行自我反省。藝術的靈感來自于對天地自然的模仿,以及來自于生命的本質(zhì)之美。通過獲取天地的生命力,來追求自身的繁榮昌盛,從而實現(xiàn)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莊子說:“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边@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美?!皫煼ㄗ匀弧辈粌H體現(xiàn)在與自然的直接接觸中,同樣應該體現(xiàn)在創(chuàng)造性的生活勞動中,還體現(xiàn)在人們對社會關系的把握和對精神財富的真正追求上。中國園林是一個自然和人類住區(qū)相聯(lián)系的人工景觀,它寫意的再現(xiàn)了自然之美,描繪了的自然的生活化屬性。通過人工手段與自然對話、與天對話,造就了山水花木動態(tài)交融的景觀環(huán)境,體現(xiàn)了自然的活力,贊美了自然的秩序。它是超脫于社會規(guī)則以外的對自然與藝術的精神追求,這構成了中國園林藝術的深層含義和獨特的園林文化基因。
2.“適意說”與“樂志論”
中國園林以效仿自然為基礎,但這并不表示它僅僅是一種模仿和復制的藝術。事實上,它更多的是一種藝術表達方式,道家的“適意說”和儒家的“樂志論”是這一觀點的理論基礎。古代士大夫往往表現(xiàn)出雙重矛盾的人格,“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一方面是高遠的政治抱負,另一方面是恬淡寧靜的養(yǎng)生哲學。在古典園林藝術中,“樂志”與“適宜”是這一矛盾所映射出的精神功能,它們存在于以造園和觀賞為重點的園藝活動中,使人們感到“曠志怡神蜉蝣塵外”。古代的人工園林,尤其是文人士子家中的人工園林,總是需要親自管理和經(jīng)營。這是為什么?清袁牧做出回答,他認為景物雖好,但若不是你親手造就的它,那你就不會喜愛它,就如同沒有品嘗過的美味,你永遠不知道它有多好吃。看看高陽池亭,古老的紀念碑帶著憂傷和惆悵,但卻與你的感情和精神不相干,為什么?因為其中沒有你的參與。他把自己的情感、抱負和興趣投射到山水創(chuàng)作中,埋在山水的框架里,在創(chuàng)作中實現(xiàn)自我滿足。當再次看到它的時候,又記起了當時的愉悅。作為一名游客,園林藝術以其獨特的含蓄性、可塑性和情感包容性使我們不僅能在品味的過程中看到主人的精神,也讓我們想把自身的情感投射到場景中,進而被其中所感受到的內(nèi)容所觸動,體會到獨特的審美境界。
3.神仙居所與人間幻境
中國關于神仙的幻想由來已久,尤其在古代,神仙思想貫穿各個方面,這反映了古人追求的人生理想。這是池島式布局產(chǎn)生的思想根源,這一思想同時也滲透到了整個園林主題和環(huán)境藝術的創(chuàng)作中。在園林藝術中再現(xiàn)虛幻的仙境,不僅是對特定景觀的某種追求,也是滿足人們對仙境的捕捉和沉迷的一種心理需要。這一理念在園林設計中里有兩種體現(xiàn)方式,第一個是金石玉洞,通過觀感上的虛幻體驗,來產(chǎn)生精神上的歡愉;另一種不同于上述的物居體驗,它更注重概念本身的微妙,并通過園林藝術體現(xiàn)了園主飄然出塵般的優(yōu)雅意志。從秦漢到明清,這種對仙境的追求無疑對園林山水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或是瓊樓玉宇,或是靈臺瑤池,它們構筑起了中國古人對于仙境的幻想。就中國古典園林景觀而言,雖然起源于自然風光的書寫,但它無疑滲透了古人世俗生活場景,或虛榮、或?qū)庫o、或庸俗的各種觀念,客觀上加深了造園觀念,極大地豐富了園林的內(nèi)涵和外在表現(xiàn)。
四、園林文化與舞臺美術的共通性
中國古典園林文化反映了中國古代文人士子的各種人生觀念。蘊含著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對當今社會以思想水平和藝術造詣水平的重要體現(xiàn)。以江南園林為代表,古典園林文化追求的是自然之美與意境之美,并通過將自然景觀集中在園林中的方式,給觀賞者一種“咫尺山林”的感覺,其空間布局通常采用空間分離、相鄰空間對比、全局和空間序列等方法。而在舞臺藝術中,通常有一個快速變化的故事線,因而舞臺空間設置注重時間和空間的虛擬性,其主要通過舞臺的裝飾和布景來實現(xiàn)。舞臺的自然空間是指客觀的表演場所,通常稱為三維空間;審美空間是指自由的精神場域和審美的心理空間;舞臺空間是自然空間與審美空間之間的橋梁。舞臺設置是舞臺藝術的一部分,和舞臺藝術的概念也適用于舞臺布景?,F(xiàn)場可以是一個自然景觀或室外場景,也可以一個家庭情境、一個工廠車間,這些與角色的服裝或道具、聲音、燈光、音響等等共同構成舞臺美術的有機整體,這與“咫尺山林”的理念高度一致。
結語
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建造與我國美學思想的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它不僅是我國傳統(tǒng)人文思想的重要表現(xiàn)手法,同時也是我國美學思想不斷演變的現(xiàn)實寫照。古典園林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受儒釋道等各家思想的影響與滲透,在數(shù)千年的演變與發(fā)展中熔煉出了獨特的藝術韻味,其奪目的美學光彩與深厚的人文內(nèi)涵如同一盞華燈,將永遠綻放在世界歷史舞臺上。
參考文獻
[1]姚欣然.傳統(tǒng)美學對我國古典園林建筑藝術的影響[J].智能城市,2018,4(01):14-15.
[2]陳望衡.中國古典園林的美學精神[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02):30-34.
[3]周武忠.中國古典園林藝術風格的形成[J].藝術百家,2005(05):111-116.
[4]吳瑞.論中國古典園林的美學價值[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0(03):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