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霞
摘 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教學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轉變學生的高三化學課堂教學參與方式和參與效果,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是提高化學復習課有效性和提高學生化學學習成績的基本思路,并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化學 復習課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9-0-01
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要場所,對于高三復習來說,課堂教學更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在復習課上,教師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熟悉概念、理解原理、掌握技能。所以有效的課堂教學也就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師不能將單純的傳授知識視為課堂教學,還要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我做了如下的嘗試:
一、指導學生科學地預習
課前預習對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途徑。高三的預習不是預習新知識,而是先讓學生自己通過看課本和以前講過的筆記,自己先梳理知識點和構建知識網絡,重新體驗重點、難點,然后通過第二天學習,找出自己學習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環(huán)節(jié)。以便及時的進行復習解決,這樣即保存了精力,又提高了學習效率和質量。但學生自學能力較差,認為自己看一遍書就是預習了。上課時,仍然是“漫無目的”不能起到預習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作好科學的課前預習。一般的做法是:提前給出預習提綱,讓他們自己預習,完后當成作業(yè)交上,或者第二天上課時提問,加大督促力度。
二、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創(chuàng)造學生課堂自主學習的條件
1.時間。給每個學生在課堂上至少有1/3主動活動的時間,最好有2/3的時間讓每個學生主動學習,包括思考、操作、練習、討論等各種形式。(如果學生的基礎較薄弱,學生自己主動活動的時間我們可以控制在15分鐘以內。)
2.空間。課堂上,可以允許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出現,如學生自學、討論學習、學生執(zhí)教、師生一問一答和教師講述等,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化擴大了學生主動活動的空間,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有機會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結論,引發(fā)進一步思考。
高三復習課中的討論學習主要是組織學生對知識點和練習題中存在的疑點、難點進行討論。討論的形式有:一種是在教師啟發(fā)和引導下的共同討論,一種是學生相互間的討論。學生相互間的討論是一種比較常見、靈活的合作互動的學習方法。比如說,我在講化學實驗大題時,先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讓他們自己讀題看實驗裝置或實驗流程、想實驗原理、推測實驗裝置或流程的作用,完后讓學生相互間討論,同學們在討論中出現困難時我會啟發(fā)引導,最后請個別同學發(fā)言,如果發(fā)言過程中出現問題,其他同學就會主動補充。我發(fā)現這樣可以通過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分析、討論,能使學生搞清自己遺留問題,加深印象,并且能使同一類型的問題加以強化,還可以形成明了的解題思路。
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1.精心設計導入
有些人認為復習課的導入不重要,我認為復習課的導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好的導入能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興趣,通過靈活多變的方式設置問題是課堂導入的有效途徑。例如:由復習提問導入,直奔主題。例講鋁的性質時,先復習鈉的性質,然后對比學習。也可由高考考點直接引入,讓學生目標明確。
2.立足高考考點,處理好重點、難點
高三復習的終極目標就是高考,高考考點就是課堂教學的宗旨,重點、難點是課堂教學的精髓。如果處理不好,會使學生思維受阻,注意力分散,造成學習障礙。
3.利用恰當的語言吸引注意力
教好一堂課語言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好的語言應該具有生動性、幽默性、邏輯性、簡潔性、科學性、深刻性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聽的明白,想得清楚。
4.利用簡短的語言小結課堂中的重、難點
教師可以利用兩、三分鐘小結重、難點,適量的小結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可以讓學生再次對全局有個清楚的認識。
5.指導學生做好課堂筆記
做化學課堂筆記本身就包含著思考,同時能幫助學生鍛煉文字表達能力,便于隨時查閱遺忘的知識。優(yōu)秀的化學課堂筆記不僅能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而且其本身就是最為實用的的參考資料,能大大提高化學學習效率。所以,對于高三學生更應該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6.限時課堂檢測
限時檢測可以提高學生規(guī)定時間內答題的速度和質量,也能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問題,并能做及時的糾正,使學生的成績得到提高。
7.指導學生及時的進行復習總結
俗話說: “熟能生巧”、“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只有及時的、反復的復習,才能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才能觸類旁通,在題海中應用自如。
總之,要提高化學復習課的有效性,必須通過學生和老師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參考文獻
[1]朱志芳.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參與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
[2]王國彬.淺議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語言的特點[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