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林琍
【摘 ? 要】 ?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要面臨的巨大問題就是如何讓每個學生都認真地學習到知識,因此把合作學習高效融入到初中的生物教學中是必要的。合作學習能夠讓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進行很好的互動,從而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效的完成生物課程的學習。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 ?合作學習;初中;生物;教學;應用
初中教育是一個及其重要的過渡階段教育。近幾年來,教學方式、教學理念在不斷地改革創(chuàng)新,越來越多的教學方法被適用于初中的課程教學當中。本文主要闡述了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基本應用。生物課是科學課中的一門,為了良好的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經(jīng)常要求學生進行部分實驗和針對性的學習,這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上課過程中,教師很難面面俱到,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而且每個班的學生人數(shù)也是非常之多,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要面臨的巨大問題就是如何讓每個學生都認真地學習到知識,因此把合作學習高效地融入到初中的生物教學中是必要的,合作學習能夠讓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進行很好的互動,從而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效地完成生物課程的學習。
一、樹立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隨著新課程地不斷改革與創(chuàng)新,教育越來越強調要以學生作為主體,因此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角色,不能再將自己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獲得基礎知識的過程,因為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各種的差異性,教師對此應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可以就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做出一定的改變。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該是引導者,教師應該加強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形成課堂學習合作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教師為了將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引進到生物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在上課前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分組前應該綜合考慮學生的各類情況——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個性、對生物的喜愛程度,保證每個小組都分配合理,當然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必不可少的,為了給師生建立一個良好的溝通教學平臺,可以將教室的桌椅進行重新的規(guī)整,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都非常的高漲,這樣更加有利于課堂高效地完成。
二、提高學生的全方面技能發(fā)展
新課程改革提出:“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是必修的課程,是學生接觸科學的路徑之一,也是科學教育的重要領域之一?!痹诤献鲗W習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主要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為了更有效地完成課堂學習,要求教師具備基本的組織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技術手段,讓每個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來,教學內容也應該更加的多元化和豐富多彩,這樣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學生在學習《空中的動物——鳥類》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優(yōu)先對學生拋出問題,空中的動物種類有哪些呢?學生對此興致盎然,都踴躍地發(fā)言,緊接著教師再利用多媒體將部分鳥類的圖片進行展示,教師可以要求小組之間進行搶答,與此同時教師會給予一定的點撥和提示。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更加的高漲,搶答結束教師再提出一個思考題:為什么鳥類能夠在天空飛行?這些能夠飛行的鳥類有什么特征嗎?這個問題的創(chuàng)設在于去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小組學生共同合作討論,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這一系列完整有效的教學設計,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激發(fā)了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的興趣,能夠自覺主動的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在保證學生能夠理解知識點的前提下,使教學質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建構良好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
由于受到傳統(tǒng)固有教學思維模式的影響,教師為了讓學生全面的掌握知識,經(jīng)常進行大篇幅范圍內容的講解,凡事都做到面面俱到,但其實這種做法對于新一代的中學生教育是錯誤的。眾所周知,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極大,在合作學習的教學課程當中,有的學生可能會喧鬧而影響了課堂紀律,這個時候教師應該進行適當?shù)刂浦?,并且告訴學生討論的時候不能過于激烈而影響到其他的同學,就是保證班級上每個學生都能有序地進行合作學習,因此在不影響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必須采用適當?shù)姆椒ㄕ{節(jié)課堂紀律。
教師在提問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應當給予一定的鼓勵,并且要求其他學生尊重同學認真傾聽,不打斷別人的發(fā)言,專心的聽講,教師也應該鼓勵內向的學生積極主動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教師還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討論能力,每個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在討論問題時,誰都有自己的觀點,所以教師應當給予他們一定的討論技巧,幫助他們得到一定的啟發(fā),高效地完成課堂討論。
在進行《觀察身邊的小動物》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查閱資料和咨詢,對身邊的任一種動物進行表述,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教學效果得到了提高。
綜上所述,眾多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只有不斷地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堅持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為學生搭建一個合作學習的平臺,真正發(fā)揮合作學習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培養(yǎng)對生物科學的興趣,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曉燕.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學方式[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06).
[2]季友偉.如何有效地利用生物課程資源[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09(06).
[3]李茂健.談如何引導中學生利用生物課程資源[J].中學教學參考,2016(26).
[4]楊友鳳.生物課程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與方法[J].教書育人,2014(14).
[5]楊翠芳.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時代教育,2015(24).
[6]趙有藝.淺談初中生物中探究式學習作用與教學策略[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