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旭東
主持人/鹿兒 關(guān)注郵箱:jinqiuluer@126.com
國家統(tǒng)計局最新發(fā)布的人口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18年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占總?cè)丝诘?7.9%。全國老齡辦預(yù)估的數(shù)據(jù)中,中國老齡人口到2050年將達到峰值4.87億,占總?cè)丝诘?4.9%。選擇如何老去,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拷問。
江蘇南通是有名的長壽之鄉(xiāng),老齡化率已達29%,60歲以上老人有222萬人。位于南通市港閘區(qū)的市北護理院,收住160多位老人,60%是失智癥患者,30%生活不能自理。
88歲的張惠民床頭放著一本厚厚的《唐宋詞鑒賞辭典》?!霸~很短小,可以隨時翻看,也隨時放下?!笨吹贸鰜?,這是他目前唯一的業(yè)余愛好了,“隨時放下”,則是因為老伴隨時需要他。
身材瘦小的張惠民滿臉老年斑,卻有濃黑的長壽眉。腿腳靈便的他不用別人照顧,他要照顧比他小三歲的老伴,因為老伴患有阿爾茨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不僅不記事,還容易走丟。兩個女兒也60多歲了,各有子女,無力照看。老伴鮑曙明腿腳不靈、有時大小便失禁,張惠民實在撐不下去,在女兒的建議下,最終選擇到護理院生活。
由于鮑曙明的病情加重,張惠民不得不開始限制她的行動。
“她經(jīng)常半夜醒來下床亂走,已經(jīng)摔倒好幾次。”張惠民既無奈又心疼。如今,他只能白天推著輪椅陪老伴在樓道里散步。為防止老伴亂動,張惠民特意在她胸前和輪椅擋板之間加了一個大枕頭。這樣,老伴只能緊靠在輪椅上,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煩。
他們倆曾經(jīng)都是中學(xué)教師,女兒出嫁后,老人一直單獨居住。閑暇之余,張惠民還在家養(yǎng)了100多盆花草,自得其樂。
“退休后的生活,本來還是很自在的。大錢沒有,小錢不缺,我們倆到處走走看看?,F(xiàn)在我被她困住了,一點辦法也沒有。”張惠民深深地嘆了口氣。
張惠民意識到,老伴的病情已不可逆。他不再訓(xùn)練她走路,而是堅持讓她說話,不斷刺激她的大腦?!懊刻煳叶紩査煤貌缓?吃得飽不飽?沒話也要找話說。她如果不說,我就不停地問,一定要她說,哪怕就一兩個字……”張惠民心酸地說,“如果把她一個人丟在護理院,在家我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一個多小時的采訪,輪椅上的鮑曙明始終微笑看著張惠民,還時不時地用手拍拍他,似乎在贊許?!八F(xiàn)在還認識我,但名字常叫錯。女兒每周都會過來看望,她也認識,只是記不住名字了。”張惠民很渴望到外面走走,但已經(jīng)很不現(xiàn)實,因為老伴需要他。“如果回家的話,我是沒法生活的。在這里,還是比較安心的?!?/p>
86歲的王遂泉,退休前任港閘區(qū)財貿(mào)辦公室主任,曾是區(qū)里顯耀之人。去年12月,他和愛人搬進了市北護理院的老年公寓。
采訪前,護理院副院長杜燕一直和記者打招呼,“老人的獨子51歲時因鼻癌走了,盡量別和他談?wù)撟优脑掝}。”沒想到,王遂泉主動提及,“家門不幸,前幾年兒子去世了,兒媳婦帶著孫女在外地,我們只能到護理院來?!?/p>
王遂泉的家境顯然比張惠民家強,曾經(jīng)長期雇著保姆?!氨D访刻煜挛?點要回家忙自家的事,一到晚上我們就忙不過來。”王遂泉有糖尿病,愛人有腰椎病,走路容易摔跤。“萬一有什么情況,在家里沒法處理,到這里有個保障,只是支出大了?!?/p>
王遂泉夫婦住在50平方米的公寓里,一室一廳,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等一應(yīng)俱全。和家庭生活不同的是,這里的一日三餐,要比王遂泉多年養(yǎng)成的習(xí)慣提前一個小時,所以,他特地添置了微波爐。
護理院普通床位人均收費在4000元左右,公寓的費用相對高些。對王遂泉而言,這里的服務(wù)費只相當(dāng)于請保姆的費用,伙食費和家里的費用也差不多,每月4800元的床位費,算是多出來的?!百M用不是大問題,在這里,我和愛人都有安全感?!?/p>
王遂泉喜歡攝影,曾是南通市第一屆攝影家協(xié)會的會員?,F(xiàn)在,他不玩相機,開始玩手機?!白o理院周圍沒什么商場,我們不方便出門,很多東西,只能通過網(wǎng)購。”老眼昏花的他,硬是逼著自己成了“網(wǎng)購達人”。
王遂泉的愛人盛玲英,有著比王遂泉更為“光鮮”的歷史。她從華東師范大學(xué)畢業(yè)后,成了北京市第十八中學(xué)的一名教師。和醫(yī)護人員聊天,她總是驕傲地回憶起年輕時在北京和上海的美好歲月,并再三強調(diào),“她是被老伴‘騙’到南通的?!?/p>
入住時間不長,王遂泉夫婦都有點不適應(yīng)護理院的生活。“市里有家陽光公寓,就像住家一樣。關(guān)鍵是,那里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可以聊聊天。但是,那里沒有房間了?!蓖跛烊獮榇擞悬c失落,但他還得想辦法安撫好老伴,因為盛玲英喜歡熱鬧,嫌這里太冷清,一直想回家。“如果真依她回家了,我都不敢想象會亂成什么樣子?”王遂泉嘆了口氣?!皟合眿D帶孫女在外地打拼也不容易,我是指望不上了?!?/p>
年輕不再,子女不在,他們只能選擇在護理院頤養(yǎng)天年。
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是,每五個老人中,就有一個患有阿爾茨海默癥。印建平很乖巧地跟著杜燕來了,李淑英在還算清醒的時候被女兒送來了,88歲的李根生(化名),前兩天才被女兒“哄騙”過來。記者在接待室,見到了李根生兩位疲憊不堪的女兒,她們剛剛把父親的生活用品送過來,正在辦理入院手續(xù)。
迫于可怕的社會輿論壓力,這里姑且稱她們李大姐、李二姐。兩位都已60多歲,身體都不好。前些年,李根生一直在姐妹兩家輪著過,但姐妹倆發(fā)現(xiàn),父親越來越健忘,經(jīng)常走丟?!懊看巫邅G,我們都會急的發(fā)瘋。被送回來時,父親渾身泥水,大小便失禁,身上臭烘烘的。”李二姐著急地說,不管是110警察還是其他好心人,將父親送回來的時候,都會埋怨她沒把老人照顧好,鄰居也會責(zé)怪她。
“父親這種癥狀已經(jīng)3年多了,除了經(jīng)常走丟,還喜歡將各種垃圾往家里拿,家里經(jīng)常垃圾成堆……我們有什么辦法?外人只知道責(zé)怪我們……”李二姐說著說著,眼淚下來了?!拔叶伎焐窠?jīng)了,只要電話一響,我就緊張,擔(dān)心父親又發(fā)生什么事……”
姐妹倆一直合計著送父親到護理院,老人死活不同意,且對女兒戒備心越來越強?!跋穹蕾\一樣防著我們,他把身份證、醫(yī)??āy行存折全都藏起來了,我們根本找不到?!崩畲蠼阄卣f。
姐妹倆一直在物色理想的護理院。前兩天,她們陪李根生散步,老人突然說想去醫(yī)院看病,她們才乘機將老人哄到市北護理院?!凹依锸裁醋C件都找不到,沒法辦入院手續(xù)。這幾天我們一直在忙著給他補辦醫(yī)????!崩畲蠼阏f,辦醫(yī)??ㄆ陂g,護理院幫父親洗澡、理發(fā)、剪指甲,照顧得好好的。“這些,在家里是根本做不好的。護理院替我們盡了孝心,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p>
李二姐見記者認真聆聽,猶豫了一下:“你別寫我們名字好嗎?這事情說出去很丟人,我們對鄰居和親戚交代不過去。社會輿論會壓死人的!”得知記者不會寫她們的真名實姓時,李二姐長嘆一聲,“以后我們終于可以正常生活了?!闭f著,眼淚又下來了。
把一些老人“哄騙”到護理院,就像子女為他們精心設(shè)計的一個“局”。是好是壞,一言難盡!
杜燕當(dāng)天一直忙碌的,是接一位重癥病人入院?!盎颊呤翘悄虿【C合征、心臟肥大,已經(jīng)無法躺著入睡……來這里,基本就是臨終關(guān)懷了。”杜燕說,這些情況家屬都清楚,但對這類老人,她必須親自去接。
自2016年12月運營以來,護理院累計入住400多人次,前后已有52位老人離世。一旦發(fā)現(xiàn)哪位老人情況不妙,護理院都會提前通知家屬,并把老人安排到一個固定的單間,避免給其他老人帶來心理沖擊。
“誰都會有那么一天,但誰都不愿意面對?!敝馨倮镎f,只要有家屬過來參觀,護理院都盡量不安排去“失能區(qū)”,家屬也害怕去?!拔覀兺ǔ才偶覍俚健е菂^(qū)’參觀,那里的老人很快樂。他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娛自樂?!敝馨倮锇腴_玩笑似的說:“如果我年紀大了,我寧愿自己變傻,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無憂無慮。如果只能選擇失能或失智,我寧愿失智?!?/p>
只是,等我們老了,我們還有選擇的機會嗎?
從采訪情況看,絕大多數(shù)老人都不是自愿前來的,有被子女“哄騙”來的,有心疼子女無奈入住的,還有因失去自理能力而被“送”來的。周百里分析說,這些老人都生活在“養(yǎng)兒防老”的傳統(tǒng)觀念中,認為只有五保戶、孤寡老人才會去養(yǎng)老院,有兒有女的老人去養(yǎng)老院,會被人笑話,子女也會被別人看不起。“我們這一輩人,慢慢開始接受養(yǎng)老院養(yǎng)老的理念,因為,子女實在忙不過來?!?/p>
周百里和記者都出生于提倡“只生一個好”的時代,身處典型的“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結(jié)構(gòu)——上面有4個甚至更多老人、中間是夫妻二人、下面是一個孩子,養(yǎng)老壓力可想而知。盡管目前國家提倡生二胎,中國的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卻是不爭事實。養(yǎng)老產(chǎn)業(yè)近年來迅速發(fā)展、養(yǎng)老政策不斷完善,但離實際需求還有很大差距。
市北護理院提倡“愉色而養(yǎng)”,這一理念,讓即將老去的我們,有了點憧憬。這一說法來自《江海晚報》總編輯宋捷6年前的一篇文章《孝敬父母該“愉色而養(yǎng)”》,文章倡導(dǎo)“千孝不如一順”,尊重父母意愿,在感情上給予更多安慰。他對“愉色而養(yǎng)”的提煉,則來自《禮記·祭義》,“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p>
宋捷說,他的妹妹是位醫(yī)生,每天在門診說得口干舌燥,回到家常常癱坐在沙發(fā)上,和父母說話難免沒精打采甚至還帶點臉色。自己也因工作的緣故,疲憊不堪時和父母說話也比較生硬?!拔医?jīng)常叩問自己,才理解千孝不如一順,于是寫了那篇文章?!?/p>
可是,當(dāng)身患阿爾茨海默癥的父親病情日益加劇,并任性地不肯吃飯,而年邁的母親堅持晝夜陪護,雙親日益憔悴,無數(shù)次和顏悅色循循善誘都沒有功效時,宋捷有點動搖了,“我還要堅守我的愉色嗎?為了老人的健康,是否可以適度給他們一點異樣的脈沖?”
宋捷所言“異樣的脈沖”,是指子女為了讓年邁的父母生活得更好些,堅持自己的選擇而不是一味地“順從”。
自始至終,記者始終無法問出“你們希望怎樣度過余生”這樣的問題。搬進護理院,雖是不得已而為之,卻又是最現(xiàn)實的選擇。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中國,再憧憬子孫滿堂享天倫之樂的余生,顯然已經(jīng)不切實際。
我們很難設(shè)想將來會如何老去,可是,總有那么一天,我們將老糊涂、老態(tài)龍鐘。如果不愿拖累子女,只能求助護理院。誠如所見,在這里老人能夠吃飽穿暖,有專業(yè)人士護理,讓他們不至于悲慘離去……除此之外,現(xiàn)在的他們、未來的我們,還能奢求什么?
采訪完張惠民,記者禮節(jié)性地說“打擾了,耽誤您寶貴的時間。”沒想到,老人脫口而出,“沒事,我們的時間不寶貴?!睙o奈之中,還有平淡。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的養(yǎng)老事業(yè)已經(jīng)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老齡化率高達29%的江蘇省南通市,以入選全國第二批居家和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wù)改革試點單位為契機,正加快推進居家和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wù)社會化、專業(yè)化發(fā)展,全面提升居家和社區(qū)養(yǎng)老綜合服務(wù)能力。
雖然我國的養(yǎng)老事業(yè)面臨諸多難題與挑戰(zhàn),整個社會一直在不懈努力中。這些努力,都是為了給正在老去的我們,勾畫一個相對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