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扣 李鳳成
【原題回放】
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咸,五味調(diào)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
【審題點撥】
材料的第三句話為試題的立意中心,即:不同事物的個性特點的融合達到“多姿多味”的境界。而最后一句話又將核心內(nèi)涵上升到普遍性層面,在立意方向上進一步拓展了考生的思維空間,給考生靈活、多樣的立意空間。
較好的立意、構思如下:
著眼于文化。每種文化都有各自的魅力→不同文化的互相融合→共存相生→本民族文化獲得新鮮血液,得到更新發(fā)展。
著眼于團隊。每個個體都有自身的優(yōu)勢→通過調(diào)和各自發(fā)揮最大的作用→團隊力量變強→個體、團隊進入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軌道。
突圍角度一 優(yōu)化立意,嚴格扣題
【佳作賞析】
和合而優(yōu)
□江蘇一考生
物各有性,如人之面目。智慧之人善于取物之長補己之短,然而愛博而心勞,又有“人心不足蛇吞象”之害,所以,智慧之人總是取有利于自己的方面,是為“有機融合”。
融合首先需要的是開放的胸襟。八十多年前魯迅先生在經(jīng)典之作《拿來主義》中就旗幟鮮明地提出: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兩句“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正彰顯了多元融合的積極心態(tài)。十八年前中國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北航副教授韓德強在相關網(wǎng)站公然表示反對,他最充分的理由是:中國的企業(yè)還遠遠不具備國際競爭力,也就是他擔心中國的企業(yè)會被國際市場淘汰。我以為,韓先生“短視”了,人們常說,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中國的企業(yè)不走出去又怎么能迅速地成長起來呢?任正非領銜的華為公司不就成長為一匹威風凜凜的野狼嗎?所以,大膽地走出去,一個人,一家企業(yè),乃至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更容易步入快車道。
融合要做到兼顧。有人說得好,酸甜苦辣咸,五味調(diào)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這幾句道破了“兼顧”的玄妙。熟悉高中數(shù)學科目排列組合知識的人都知道,數(shù)字越多,排列的順序越多,組合的種類就越多。由此出發(fā),對人們有益的事情,應從最大效益的角度去融合,比如某市舉辦的馬拉松國際賽事將參賽運動員分為業(yè)余組與專業(yè)組,將里程分段設置,如此,就做到了全民健身,實現(xiàn)了融合的最大效益?!凹骖櫋钡淖罡呔辰缇褪牵宏P涉對象各自發(fā)揮著恰如其分的作用,所謂“增之一分則太肥、減之一分則太瘦。施之粉則太白、施之朱則太赤”,進而使整體呈現(xiàn)出優(yōu)勢疊加的效果。
融合有一定的磨合期。鹽入水看似了無痕跡,實際上有一定的過程,以哲學原理來觀照就是: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產(chǎn)生質(zhì)變。據(jù)說,正宗的酸菜魚的做法是先加調(diào)料烹制好魚肉和酸菜,最后再澆上熱油,這種做法的妙處在哪里呢?原來在端菜上桌以及食客們蓄勢待發(fā)期間,熱油繼續(xù)發(fā)揮作用,等到食客食用時熱油的香味、爽滑的酸菜、鮮嫩的魚肉恰到好處地結合在一起,每一筷都堪稱色香味俱全的享受,因而,令人欲罷不能。老話說,一口吃不成個胖子,相融就意味著調(diào)和,而調(diào)和是時間的另一個代名詞。不過,人們需要警醒的是:融合的過程必然會有損耗,有時這一損耗可能是自己難以接受的,那么從大局考慮,就必須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
融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乃萬物之道也。融合而至于優(yōu),世界璀璨!
【名師點評】文章緊扣核心關鍵語句立意,所提“有機融合”的觀點是命題人觀點的深化。文章結構意識敏銳,而最末句僅僅以四字指出融合的深遠意義,耐人尋味,語言凝練。
突圍角度二 形式出新,有機融合
【佳作賞析】
元和年間的自述
□江蘇一考生
元和元年
我來到永州已經(jīng)一年了,此地瘴氣肆虐,像極了我亂糟糟的心情。短命的改革在我心底刻下了難以愈合的傷口,再加上母親病逝,我落下了失眠的病癥。
今天我又早早地醒了,腦海里又跳出當年的一幕幕:順宗中風變啞,主事的二王,一個因喪母告假回家守喪,一個也中了風,宦官俱文珍等人趁機沆瀣一氣,脅迫順宗禪位,并策動神策軍發(fā)動宮廷政變……憲宗一上任即頒下一道圣旨,驅趕我們這些參與改革的臣子到荒遠之地,過了一些時日,王叔文被賜死……現(xiàn)在看來,我們當年是忽視斗爭的復雜性了,涇水、渭水確實是不能相融??!王叔文也真是的,改革動機不純,怎么能利用改革來為己牟利呢?聽說他家里有個專門用于收受金銀珠寶的箱子,涇水被混進渭水,怎么還能保持清澈???
唉,窗外雞鳴了,心頭忽然涌上兩句詩: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待后面有時間再補足吧!
元和三年
忘年交吳武陵也被貶到了永州,令我驚愕的是這位小兄弟做官還不到一年。血氣方剛的小子性格還是太剛烈??!權貴們那個金圈子硬碰硬還是不行的啊!
初識吳武陵,他的才思敏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曾經(jīng)夸他:一觀其文,心朗目舒,炯若深井之下,仰視白日之正中也。這些年過去了,他學識更見長了吧?不知他對哲學又有了怎樣高明的見解?從這個角度講,對于吳武陵的到來我反而該慶賀一番咧!
我是一個愛交朋友的人,朋友們與我相得,給我的生活添加了許多色彩。他們不同的秉性足以使任何一個時空綻放精彩。迅速地研磨,鋪開信箋,我在最右側先寫上六個字——湘浦美人臺鑒,我期待著那個學富五車的青年的到來。
元和四年
這一年西山給了我別樣的感受。這座山正對著法華西亭,從亭子里眺望,其巍峨奇異直入眼簾。我?guī)е腿艘宦放G斬棘,焚燒亂草,忙活了大半天終于到達了山頂。
從山頂往下望,山下的一切變得渺小,四面青山白水縈繞,如同掛在四周的山水畫,此境絕美,人間的煩心事在這一時空里不足一哂。我閉上眼睛,只覺得此境遼闊浩渺,我的內(nèi)心難得悠然,只覺得思想停止了,形體消散了,與自然界萬物不知不覺地融為一體。
西山之游在我心間縈繞,我想明白了一個道理:在人世間行走,要選擇性地融合,學會融合,人生方能進退從容!
永州這個地方第一次讓我覺得親切,我決定把西山這座奇山推介給世人,文章的名字我已經(jīng)想好了,就叫《始得西山宴游記》。
【名師點評】本文采用隨筆形式,以柳宗元自述的形式,獨具匠心。內(nèi)容排布順序:不可融合—可融合—最高層次的融合,文意逐步加深。
突圍角度三 結構求新,層層推進
【佳作賞析】
方圓融合,點亮智慧人生
□江蘇一考生
萬物皆有秉性,《紅樓夢》第三回賈雨村在村肆中面對著冷子興發(fā)表高見時說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余者皆無大異。”這樣的看法未免極端,失于偏頗,忽略了人的個性。對于一個人而言,不走向極端,融合好個性中的圓和方才是打開人生圓滿之門的正確方式,正所謂“方圓相生,方顯智慧”。
張愛玲乃一代才女,美貌與智慧并具。她把生命中的磨難融合成了富有韌性的文字。打開她的作品,世人讀到的是細膩的情感、敏銳的洞察力。她像青花瓷上的濃淡轉筆,又像曲調(diào)里的抑揚頓挫,一顰一蹙,皆成風景。昔日胡蘭成背叛了她,她雖傷心,卻沒有走向極端,她給那個負心漢寫了一封愛情決裂書并附上金錢三十萬,給這段傷了她的愛情畫了個句號。此事處理得何等灑脫、智慧!張愛玲的人生經(jīng)歷體現(xiàn)了方與圓融合的曼妙境界,也就是:收放自如!
林徽因、梁思成夫婦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事業(yè)融合成了一首詩。為了考察中國古建筑,他們無數(shù)次一起踏上考古之路。林徽因身體病弱,有一陣子梁思成因為脊椎受損常年要穿笨重的鋼背心,但只要條件允許他就會充當她的車夫。因為愛好、理想相融合,考古過程中的風霜雨雪以及與蟲豸為伍的辛苦露宿竟變得充滿趣味。在梁思成忙碌的時候,建筑科班出身的林徽因總是用盡心力地幫助梁思成整理文獻資料和代筆、修正??梢哉f梁思成的很多著作都融合了林徽因的心血,梁思成常幽默地說,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以表達對妻子的感激之情。梁林夫婦將事業(yè)、真摯的愛情融合在一起,真是活得通透而又甜蜜。
三毛在贏得盛名后并沒有矯情,她反而擴大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把自己融合在更廣闊的天地里,她走遍了千山萬水。她說:“生命的滋味,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嘗一嘗啊?!笔堑?,名聲并不是將一個人鎖成塑像供他人瞻仰的,人要詢問著,體察著,與外界相融,才能領悟生活的真諦。
從張愛玲對待磨難的方式,到梁林夫婦把理想融合到一起,再到三毛把聲名融合在廣闊的天地間,可以看出,人秉性中的方與圓不是不可調(diào)和的,大師們調(diào)和方與圓的方式就給世人呈現(xiàn)了優(yōu)秀的范式。
有人說得好,五味調(diào)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生活的真實狀態(tài)正是如此,酸、甜、苦、辣、咸,擇一味,則單調(diào),同味疊加則人多難忍受,調(diào)和五味,則百味生,善于調(diào)和,則美味生。方與圓的調(diào)和讓人生多了無數(shù)可能。
【名師點評】文章主體部分順序精心設計:對待磨難的方式—理想的融合—把個體的人生融入廣闊的天地里,新在層層推進,令人嘆服。
(更多2019年中/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請見本編輯部出品圖書《2019中/高考滿分作文與名師閱卷解析》,暑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