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健
(遼寧省北票市中醫(yī)院,遼寧 北票 122100)
上頜骨骨折比較常見,近年來該病的發(fā)生率在不斷增加。由于上頜骨在面中部,該部位骨折的解剖結構比較復雜,由于上頜骨內部存在上頜竇,骨壁結構比較薄弱,受到外力影響容易出現(xiàn)骨折情況[1]。上頜骨骨折主要原因為外力引起的,會導致頜骨連續(xù)性中斷,嚴重影響到患者頜面部形態(tài)、口腔功能等,會對患者生活質量與面部美觀造成較大影響。因此,需要及時給予合理的治療方案,以便取得滿意的療效與美觀情況,滿足患者需求[2]。在本次研究中,對64例患者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64例上頜骨骨折患者,均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時間段中入選。分為兩組,32例給予頜間固定治療者作為對照組,32例給予切開復位堅固內固定治療者作為實驗組。對照組中,男性與女性患者分別為18例、14例,年齡跨度為23~64歲,平均為(43.6±3.4)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3例,工傷7例,打架斗毆傷5例,運動傷4例,其他傷3例。實驗組中,男性與女性患者分別為17例、15例,年齡跨度為24~65歲,平均為(43.9±3.6)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2例,工傷6例,打架斗毆傷6例,運動傷4例,其他傷4例。兩組基礎資料對比中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頜間固定治療,對骨折部位進行確定,并選擇手術入路,給予患者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處理,采用帶鉤牙弓夾板法進行頜間固定處理,在帶鉤牙弓夾板上給予金屬結扎絲將其固定在上下頜牙齒上,或者將牙弓夾板拴結在上下頜牙齒上,并采用掛鉤上橡皮套圈牽引復位,對頜間固定處理。實驗組給予切開復位堅固內固定治療,在術前需要給予CT掃描,對骨折部位進行確定,給予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處理,聯(lián)合內口或外口進路,充分暴露出骨折部位,對其進行詳細觀察,及時了解移位情況,并將原來的骨折線撬開,對上頜骨進行復位處理。從而促使咬關系恢復正常,采用鋼絲或微型接骨板進行固定處理,對骨缺損較多的情況可以給予植骨修復。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標準:對患者術后口臭、住院時間進行了解。療效標準:優(yōu):患者顏面恢復良好,切口愈合完全,咬關系與張口度恢復正常。良:患者顏面基本恢復,切口愈合較好,咬關系與張口度恢復較好。差:顏面不對稱,切口愈合不完全,咬關系與張口度未恢復。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實驗組優(yōu)良率93.8%,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的78.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n(%)]
2.2 兩組患者術后口臭與治療時間對比:實驗組術后口臭3例(9.4%),住院時間為(7.6±0.7)d;對照組術后口臭8例(25.0%),住院時間為(16.2±1.4)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上頜骨的解剖結構比較復雜,并且該部位比較薄弱,容易出現(xiàn)骨折情況。頜骨出現(xiàn)骨折后,通常會出現(xiàn)疼痛、出血、腫脹、感覺異常等癥狀。上頜骨骨骼位置比較特殊,受到外力襲擊容易引起骨折的發(fā)生。其中最常見的致傷原因為交通事故傷。在對該病治療中,以往通常會采用頜間固定處理,患者在術后會出現(xiàn)口臭、進食困難、咀嚼困難等不良情況,對咬關系的恢復與骨折愈合會造成較大影響。因此,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治療方案,確保良好的預后效果。
上頜骨骨折恢復比較復雜,為了有效的確保上頜骨盡快愈合,需要選擇合適的治療時機與方法,確保盡早治療,減少損傷。將切開復位堅固內固定治療應用在該病患者中,其療效顯著。在術前需要精確檢查,選擇合適的手術復位時間。切口部位選擇需要合理,不僅需要在骨折部位,還需要保持美觀性。切開復位堅固內固定治療效率更高,預后效果較好,術后的不良反應較少,具有較好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術后患者恢復較快,且固定效果好,可以促使咬關系的快速恢復,并且具有美觀性,滿足患者對治療與美觀的需求[3]。
綜上所述,在上頜骨骨折患者中采用切開復位堅固內固定治療,顯著改善患者癥狀,促使口腔功能快速恢復,治療效果顯著,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