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艷
(宜昌市中心人民醫(yī)院,湖北 宜昌 443000)
從我院心血管內科自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患者中隨機選擇150例參與本次實驗研究,同時按照隨機排列表法將其分成兩組,對照組中患者有75例,其中男42例、女33例,年齡34~72歲,平均53.2±4.1歲,疾病類型:冠心病26例、高血壓24例、風濕性心臟病16例、腦出血7例、其它2例;實驗組中患者有75例,其中男40例、女35例,年齡31~70歲,平均51.4±4.2歲,疾病類型:冠心病25例、高血壓22例、風濕性心臟病15例、腦出血8例、其它5例。兩組病例基本情況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未見有明顯差別,臨床表現(xiàn)可見為均衡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予以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內科疾病護理方法。除此之外,加強對實驗組患者的心理疏導:
(1)患者初入院時,積極、和藹接待患者,使其收到貼心、專業(yè)性的護理服務,從而提高疾病治愈的信心;(2)宣教患者所患疾病的病因、癥狀表現(xiàn)、治療方法以及預后,糾正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知,消除其因此產(chǎn)生的不良心理情緒;(3)在進行有關護理操作的同時,要向患者告知如此護理操作的目的、后續(xù)操作步驟,以及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和相關處理措施,使患者得以明確,這樣操作的目的是為了促進自身疾病的康復,繼而消除由此而引發(fā)的心理不適和負面情緒,積極配合護理者的護理操作;(4)在住院環(huán)境方面,要保持病房環(huán)境的整潔、安靜,并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營造出舒適、愜意的氛圍,使患者生理、心理均得到放松。
①焦慮評價: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進行評價,采用4級評分,量表共計20個類目,標準分界值是50分,50~59分代表輕度焦慮、60~69分代表中度焦慮、超過70分代表重度焦慮。②抑郁評價:采用SDS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價,共計含有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標準分的分界值是53分,53~62分代表輕度抑郁、63~72分代表中度抑郁、超過73分代表重度抑郁[2]。
對本次研究中所得到的有關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變化數(shù)據(jù),使用t檢驗計量資料,相應的以(±s)的模式闡述。統(tǒng)計學軟件使用SPSS19.0,P<0.05認定為差異存在顯著性。
數(shù)據(jù)總結表1示:護理前兩組患者抑郁、焦慮心理狀態(tài)評分評價并無差異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護理均見有降低,同時實驗組患者抑郁、焦慮評分更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對護理前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情況予以統(tǒng)計(±s,分)
表1 對護理前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情況予以統(tǒng)計(±s,分)
注:同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
分組 抑郁 焦慮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57.3±4.6 48.2±3.6* 52.2±4.1 38.8±2.5*實驗組 58.2±4.7 41.1±3.1* 53.4±4.2 26.2±1.4*t 0.612 6.684 0.914 19.666 P >0.05 <0.05 >0.05 <0.05
焦慮、抑郁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雖具體發(fā)病機制并未有確定,但很多研究資料皆已表明,心血管系統(tǒng)病癥患者均存在程度各異的情緒障礙,尤以焦慮、抑郁為主。因此我科在常規(guī)護理方法上對實驗組患者采用心理疏導,數(shù)據(jù)結果亦表明,經(jīng)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值更低??梢娺M行有效的心理疏導能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對提高心血管內科疾病患者的恢復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