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鵬 楊冬 王春良
【摘 要】 目的: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為例,分析鹽酸替羅非辦氯化鈉注射液聯合心血管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與安全性。方法:以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3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編入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人數為65人。研究組采用以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聯合心血管介入治療為主的治療方案,對照組采用以心血管介入治療為主的治療方案。分析兩組患者的TMPG血流分級情況、治療前后的血小板活化功能與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結果:研究組TMBG灌注3級者人數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治療后的血小板活化功能較治療前有所改善,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優(yōu)于對照組,組內差異與組間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聯合心血管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方案有助于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液灌注情況,可以在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的基礎上,為心肌梗死治療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關鍵詞】
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心血管介入治療;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指的是因冠狀動脈內粥樣斑塊出現破裂而導致的心血管疾病[1]。此種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進展快等特點[2],以抗血小板聚集為主的治療方法是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本研究旨在分析鹽酸替羅非辦氯化鈉注射液聯合心血管介入治療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療的臨床效果與安全性。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30名急性心機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數字表法抽取65名患者,組成研究組,其余65名患者編入對照組。研究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9例,年齡43~76歲,平均年齡為(60.3±3.3)歲;對照組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8例,年齡43~77歲,平均年齡為(60.6±3.5)歲。經檢驗,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以心血管介入治療為主的治療手段:術前給予患者冠狀動脈造影,根據患者的影像學診斷結果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派遣資歷豐富的醫(yī)師開展介入操作。介入治療實施期間給予患者70U/kg葡萄肝素治療,葡萄肝素的輸注方式以鞘管內動脈輸注為主。介入治療完成后,醫(yī)護人員給予患者5000U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
研究組采用以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聯合心血管介入治療為主的治療方案,心血管介入治療的治療方案與對照組相同。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的初始用藥劑量為10μg/kg,注射方式為冠狀動脈內推注治療,初始劑量注射完成后,醫(yī)護人員會給予患者持續(xù)輸注,輸注時間為36h,輸注劑量為0.15μg/(kg/min)。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的TMPG血流分級情況、治療前后的血小板活化功能與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1.4 評價標準
患者TMPG灌注情況的評價標準分為0級、1級、2級與3級。血流分級為0級表示患者存在心肌灌注不明顯的問題;1級為造影劑緩慢灌注后無法經由微血管排空;2級為造影劑進出微血管延遲;3級為造影劑在維持血管進出正常。
1.5 統計學處理
利用SPSS 20.0軟件開展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表述方式為(±s),計數資料表述方式為例數(n)或率(%);計量資料的組內比較與組間比較均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組內差異或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判定依據為P<0.05。
2 結果
2.1 TMPG血流分級
研究組TMBG灌注3級者人數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血小板活化功能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治療后的血小板活化功能較治療前有所改善,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優(yōu)于對照組,組內差異與組間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以牙齦出血、穿刺位置血腫及嚴重心絞痛為主。研究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F階段此種藥物的臨床療效已經得到了臨床研究領域的肯定[3]。
替羅非班為第三代血小板膜受體拮抗劑,此種藥物對血小板黏附聚集的抑制作用具有高效性與不可逆性特點[4]。在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以后,此種藥物可以在改善患者血液灌注情況的基礎上,促進患者預后改善[5]。
綜上所述,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聯合心血管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方案有助于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液灌注情況,可以在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的基礎上,為心肌梗死治療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柯子涵.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聯合心血管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06(28):69,72.
[2] 林海云,黃永坤,王蔚浩.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聯合心血管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8,25(19):63-65.
[3] 劉國兵.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聯合心血管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及預后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8,31(07):974-976.
[4] 郝翠平.鹽酸替羅非班聯合心血管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臨床效果與安全性研究[J].安徽醫(yī)藥,2017,21(06):1117-1119.
[5] 楚艷貞.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聯合心血管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08(33):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