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曉 邱漢豪 楊彩媚
摘 要:詩詞是中華古老文化流傳至今所依賴的重要載體之一,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最能體現(xiàn)漢語的聲情、意象,最具超時空的活力。本文主要分析詩詞文化目前的傳播現(xiàn)狀與問題,依據5W傳播模式,提出了新的詩詞文化傳播模式,搭建詩詞文化網絡傳播平臺,整合傳播詩詞文化娛樂產品、詩詞文化表情包、動畫、以詩詞文化為主題的場所。旨在推廣詩詞文化,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我國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詩詞文化;傳播;5W傳播模式;新模式;
一、引言
近年來,自媒體以及網絡文學的興起,使詩詞文化備受關注,同時央視多檔以詩詞為主旋律的節(jié)目更是掀起了學習詩詞文化的熱潮,然而這些傳播方式卻具有時效性存在缺乏趣味性等缺點,導致詩詞文化的傳播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傳承面臨著一定的困境。故探討詩詞文化傳播新模式迫在眉睫,本文順應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規(guī)律,創(chuàng)新傳播形式,尋找傳承發(fā)揚中華文化新的突破口,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實現(xiàn)中國夢助力。
二、詩詞文化、傳播模式的概述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tǒng)詩歌。詩詞以其精煉的語言,精巧的結構、豐富的意象、優(yōu)美的意境,蘊含著詩人的情志,積淀著民族傳統(tǒng)文化,是陶冶情操不可或缺的文化精品。
傳播模式是指利用一定的媒介和途徑進行有目的的信息傳遞活動。傳播是實現(xiàn)詩詞文化傳承的有效方法,美國政治學家拉斯維爾曾經對于傳播學提出了經典的“5W模式”, 即傳播者、傳播內容、渠道和媒介、傳播對象和傳播效果。傳播模式應該實現(xiàn)傳播主體的多元化、內容生產產品化、媒介渠道平臺化以及生態(tài)化、傳播對象個性化、傳播效果智能化。
三、傳播詩詞文化的意義
(一)學習詩詞文化有助于了解我國歷史,增強民族認同感,為身為華夏子孫而倍感自豪
中華古典詩詞作為傳統(tǒng)文化重要載體,底蘊深厚、接受基礎廣泛、特色風格鮮明。學習詩詞文化有助于了解我國的歷史,感受不同時代的社會文化和人文精神,從而為中華文明強大的生命力而自豪,當其他三大文明古國消失殆盡,唯有華夏文明歷經滄桑依然屹立在東亞的大地上,并深深地影響著世界。
(二)學習詩詞文化能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水平
詩詞具有深邃的意境,蘊含著豐富的感情,語言精煉含蓄、生動形象,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按內容來分,詩詞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悼亡詩,詠物詩,軍旅詩等。閱讀經典的詩詞作品能感悟作品所傳達的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藝術美、語言美,同時還能透過簡短的文字想象詩詞的意境,感受文字和藝術的魅力,拓展思維能力和提高審美能力。
(三)詩詞為中國風格的語言典范,語言精煉且用字巧妙押韻,學習詩詞能提高寫作能力,表達思想感情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詩的語言能積累寫作素材,提高生活情趣。讀詩能陶冶性情,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與文化底蘊,當黃昏時見到成排的大雁南飛時,不至于僅發(fā)出一聲“哇,好壯觀!”的感慨,而是將所有的贊美揉進“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詩里。欣賞詩詞文化有益于提高對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豐富精神世界,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四)讀詩能安撫浮躁的心靈,增強個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有益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面對激烈的競爭、快節(jié)奏的生活、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對物質的無限追求給大眾帶來無限的壓力,使人心變得浮躁,而讀詩恰恰能使人安靜、凈化人的心靈,感悟人生的真諦。此外,讀詩還能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經典的詩詞作品能反映社會倫理、道德規(guī)范、人生哲理等,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讀者的思想覺悟,從而有助于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
(五)古典詩詞能堅定文化自信、傳播中國精神,具有強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詩詞文化是華夏民族歷史創(chuàng)造的集體記憶與精神寄托,是華夏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無論世界多極化如何演變,國際形勢如何錯綜復雜,中國人都不會失去信心,詩詞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弘揚詩詞文化有助于輸出中華文化精品,向世界發(fā)出中國聲音。
四、詩詞文化傳播現(xiàn)狀與問題
根據筆者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對詩詞文化認同較高,但接觸詩詞文化的頻率卻較低,且大部分人認為目前詩詞文化的傳播狀況不容樂觀,難以滿足人們對詩詞文化日益增長的需求?,F(xiàn)將詩詞文化傳播模式存在問題的調查結果總結如下:
(一)受眾范圍較局限
詩詞文化的目標人群主要面向受過一定程度的詩詞文化教育的青壯年,人群有限且現(xiàn)有的詩詞文化傳播模式不能滿足人們對詩詞文化日益增長的需求,傳播路徑涉及范圍有限。雖有中國詩歌官網結合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現(xiàn)詩歌魅力的平臺,并有電腦、手機進行傳播,但是宣傳力度以及趣味性較低,僅僅只是作為詩詞愛好者的聚集地,無法主動而有效地吸引更多的非詩詞愛好者的關注,導致詩詞文化的受眾較為局限。
(二)功利性強、缺乏娛樂性
大部分人學習詩詞文化除了為了繼承傳統(tǒng)文化外,還帶有功利性的接觸詩詞文化,希望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提升人文修養(yǎng)、增強日常談資、提高考試分數、提升在求職、求偶中的競爭力。目前,中國眾多啟蒙教育均以詩詞的形式呈現(xiàn),詩詞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與詩詞文化有關的題型必考且占考試的分數較高,如閱讀理解、名句填空均占10分以上的比重。詩詞文化雖悄然地影響著青少年,但青少年在學習詩詞的過程中較為被動,靠死記硬背為主,枯燥難懂??梢?,以考試為目的學習詩詞文化,功利性強且挫傷了大家學習詩詞文化的積極性。
(三)缺少社會資源與資金的介入
詩詞文化還缺乏資金來源,主要是來自國家政策的扶持,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已努力爭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等向中華詩詞有關項目傾斜,這在一定程度上能鼓勵詩詞研究者與創(chuàng)作者積極申報課題,促進詩學理論研究向深入發(fā)展。但詩詞文化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缺乏民間資本投入,沒有充分地將詩詞文化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有機統(tǒng)一,故在傳播詩詞文化的過程中,要鼓勵民間資本的投入。
(四)傳播主體隨意對原作進行再創(chuàng)造,從而導致詩詞文化走向低俗化
身處自媒體、網絡知識碎片化的時代,詩詞文化傳播主體容易隨意地對原有的詩詞進行再創(chuàng)作,導致傳播內容片面化、低俗化。主要是由于人們對于古典詩詞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傳播內容基本局限于少數作家的經典作品,傳播者可能對古典詩詞中的名篇名句進行整合,在原作中尋章摘句,也可能進行簡單的網絡移植、隨意惡搞,如廣告文案截取或改變部分詩詞,易導致詩詞文化低俗化,使大眾對詩詞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
五、探析詩詞文化傳播新模式
針對詩詞文化存在受眾范圍較局限、功利性強、缺乏娛樂性、缺乏社會資源與資金的介入、傳播主體隨意對原作進行再創(chuàng)作,從而導致詩詞文化走向低俗化等問題,現(xiàn)提出新的傳播模式。即搭建詩詞文化傳播平臺,以詩詞文化為內核,以網站為紐帶將詩詞文化娛樂產品、動漫形象、微信、實體體驗店、實體作品等形式有機結合的多元化平臺,具有系統(tǒng)性與適用性,能解決詩詞文化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利用網絡平臺,實現(xiàn)傳播主體多元化
1.企業(yè)與大眾聯(lián)手共同促進詩詞文化的傳播
企業(yè)可以利用平臺向大眾征集詩詞文化系列產品設計、產品推廣方案、品牌策劃、海報設計等,對于入選的作品,創(chuàng)作者可以獲得相應的報酬。通過這種方式能提高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造力,為企業(yè)輸入詩詞文化的專業(yè)人才,實現(xiàn)兩者間的共贏。
2.企業(yè)與企業(yè)間加強交流、合作,引入更多的民間資本發(fā)展詩詞文化
企業(yè)可以利用平臺圖文并茂地宣傳產品,推廣詩詞文化品牌及企業(yè)形象,還可以發(fā)布相關項目尋求戰(zhàn)略合作伙伴、進行招商、融資等活動。通過這種方式可突破信息不對稱,便于企業(yè)在平臺詳細地查看該項目的簡介、產品介紹等情況,便于后期開展考察和技術交流活動,有效的減少時間與成本,同時也能加強企業(yè)與企業(yè)間的交流,為詩詞文化的傳播提供更多的社會資源與資金。
3.用戶與用戶間交流共享資源,形成網絡化社區(qū)
利用多渠道為該平臺引流,聚集詩詞愛好者,形成線上詩社。用戶可使用、討論詩詞表情包、詩詞文化線上小游戲、線下的詩詞益智類產品,詩詞動漫等,可分享個人的看法、游玩的攻略,還可以討論喜歡的詩人及詩詞,實現(xiàn)資源共享。
(二)傳播內容網絡化、形象化、趣味化
根據古典詩詞的特點,結合現(xiàn)代熱門的元素,建立以網站為核心的詩詞文化傳播平臺,通過網站將各個模塊結合,有效地協(xié)調各個模式互相促進,引導用戶相互討論、聚集分享。
1.塑造詩詞文化形象
現(xiàn)代人喜歡活躍在各大社交平臺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表現(xiàn)自我,單純的文字表達已不能滿足現(xiàn)代人追求個性化的需求,于是乎人們喜歡用各式各樣的表情包、動圖等表達情感。基于此,可塑造詩詞文化的形象,將詩詞的筆畫變形為圖案、動漫、表情包供人們在各大社交平臺使用。如“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一句詩詞放到現(xiàn)代的語境中就是表達對某些事不知所措,十分無奈,詩詞表情包動態(tài)效果首先彈出這句詩,然后將詩詞的筆畫瞬間移動彎曲變形成一幅兩人執(zhí)手相看淚眼的圖畫或者動漫形象。此外,還可以延伸更多的詩詞文化形象類產品,塑造生動活潑的詩詞文化形象,如詩詞沙畫、詩詞動態(tài)手機、電腦壁紙等。并且可以制作相關的卡通形象的手辦周邊,在豐富詩詞形象的同時也能拓寬詩詞的傳播渠道,使詩詞的形象更生動有趣、更深入人心。
2.打造詩詞文化微監(jiān)管平臺
利用微信小程序、以及組建網站相關討論區(qū),通過隨手拍的形式,讓大家共同對詩詞創(chuàng)造做出監(jiān)管,加上管理員的引導,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詩詞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走向低俗化的可能性。
(三)渠道和媒介多樣化
1.研發(fā)詩詞文化與益智類相結合的娛樂產品
針對詩詞文化缺乏趣味性、受眾范圍較局限的問題,現(xiàn)基于益智類產品為普羅大眾常接觸的物品,且與詩詞文化的屬性較為接近,將詩詞文化與益智類產品相結合,研發(fā)與詩詞文化有關的娛樂產品。根據古代詩詞的五言絕句、七言律詩以及回文詩等具有鮮明的結構性特點,制作各種線上小游戲,利用微信小程序、微信平臺推廣,例如在線詩詞魔方、或者填詞游戲、詩詞來找茬、或者看詩選意境等,還可以設置朋友圈排名、分享、挑戰(zhàn)等現(xiàn)如今較為流行的方式進行傳播推廣。
線下,結合益智類產品可研發(fā)詩詞文化實物產品,如研發(fā)不同形狀、不同塊數的詩詞魔方,使大眾在扭轉魔方的過程中體驗詩詞的不同搭配,感受詩詞文化的魅力。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傳播推廣詩詞文化,使詩詞文化更接地氣,加深了大眾對詩詞文化的印象。除詩詞魔方外還可以繼續(xù)延伸相關的詩詞文化娛樂產品,如詩詞華容道、鋼琴、節(jié)奏鼓等,在拓展詩詞傳播路徑的同時,增加詩詞創(chuàng)造利益的能力,吸引民間資本的投入。
2.提供詩詞文化體驗場所
詩詞文化傳播面臨的瓶頸之一是缺乏供人們創(chuàng)作以及享受詩詞文化的場所,加之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對環(huán)境破壞嚴重,使人們在現(xiàn)實中難以體會詩詞中優(yōu)美的意境,基于此,以詩詞文化為主題的餐廳、主題公園、主題博物館等場所應運而生。這些詩詞文化體驗場所可利用數字技術,(參考日本“Team lab生命之森與未來游樂園”藝術展)使大眾與沉浸式空間合二為一,引導大眾通過多感官進行感知詩詞文化的意境美。此外,還可以提供詩詞文化系列主題服務,打造詩詞文化網紅打卡點,將經濟效益與文化傳播相統(tǒng)一。此外,還可以展覽詩詞文化益智類產品、詩詞動漫的作品,同時可以讓詩詞動漫的形象作為場所的形象大使,形成詩詞文化產業(yè)生態(tài)鏈。
(四)傳播對象廣泛性
利用互聯(lián)網搭建詩詞文化傳播平臺能緊密連接用戶、企業(yè)、社會各界人士,使詩詞文化的傳播對象具有廣泛性。該平臺的用戶主要具備熱愛詩詞文化、努力豐富個人精神世界、勇于接受并樂于學習新事物的特征。在該平臺,不同的用戶間可以在線上的詩社交流共享與詩詞文化有關的信息,通過線上詩社的方式能讓用戶產生歸屬感。在該平臺企業(yè)也充當著詩詞文化發(fā)展的主力軍,為詩詞文化的發(fā)展注入更多的民間資本,利用平臺企業(yè)可以招商融資、尋求商務合作,也可以通過征集作品的方式加強與用戶的交流,形成企業(yè)與用戶之間的良性互動,用戶可以發(fā)揮個人的聰明才智,站在用戶自身的角度創(chuàng)作詩詞文化相關作品,同時企業(yè)也能以較低成本輸入相關的人才。
(五)詩詞文化平臺傳播效果
該平臺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并結合現(xiàn)代熱門元素挖掘詩詞文化的潛在價值,為詩詞文化傳播模式的創(chuàng)新提供更多的源動力。研發(fā)詩詞文化實物產品、詩詞動漫、手機、電腦動態(tài)詩詞文化壁紙、在線小游戲等融合詩詞文化元素的延伸產品、提供詩詞文化體驗場所并結合現(xiàn)代數字技術能給大眾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能讓大眾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接觸詩詞文化,使詩詞文化的形象鮮活起來,增強其趣味性。將詩詞文化和多種元素結合的同時通過網站有機整合,能吸引更多的受眾并引導大眾從“以考試為目的學習詩詞文化”到“自覺探索詩詞文化”的有效轉變。該平臺緊密聯(lián)系用戶與企業(yè),引入更多的民間資本發(fā)展詩詞文化。同時,該平臺設有隨手拍照監(jiān)管詩詞文化傳播的功能,引導用戶在共享、交流詩詞文化時,相互監(jiān)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詩詞文化走向低俗化的可能性,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詩詞文化傳播氛圍,從而獲得良好的傳播效果。
六、結語
詩詞文化傳播模式的創(chuàng)新思考,是基于5w模式以及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思考核心,提出了創(chuàng)新的傳播模式。創(chuàng)新詩詞傳播模式勢在必行,其結合現(xiàn)代科技、現(xiàn)代新媒體等傳播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順應了新時代背景下人們的娛樂與學習習慣,更易于弘揚中國詩詞文化,增強國家軟實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李怡.探析新時期音樂對文化傳播的創(chuàng)新——以《經典詠流傳》為例[J].藝術教育,2019年,04期:99-101.
[2] 吳明靖. 淺析電視媒體對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傳播——以《中國詩詞大會》和《經典詠流傳》為例[J].北京財貿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年,01期:69-72.
[3] 張寧. 堅定文化自信,創(chuàng)新文化傳播——談《中國詩詞大會》的三個‘堅持[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8年,05期:9-10.
[4] 徐鯤. 詩詞熱背景下新詩的傳播問題探討[J].泰山學院學報,2018年,01期:129-133.
[5]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
[6]王翠瑩.基于文化自信談古典詩詞的時代價值[J].黑龍江:大慶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