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壁
摘 要:在采訪和撰寫稿件過程中,如何能夠更好地使新聞稿件更進一步地接地氣,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社會新聞是新聞記者以及文學藝術界人士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最多的新聞體裁。作為一名新聞記者以及文學藝術界的稿件撰寫工作者,如何在采訪后更好地,更恰當?shù)匕焉鐣侣劦母寮懞茫@是每一名新聞工作者以及文學藝術工作者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關鍵詞:社會新聞寫作;方法與技巧
基層媒體是當?shù)攸h委政府與人民群眾溝通的橋梁和紐帶,上傳當?shù)氐拇笳结槪录袄杳癜傩盏娜粘I?。因此,深入剖析基層媒體新聞寫作中常見的問題并及時解決,讓地方新聞美起來、亮起來,對打造有思想、有價值、有影響力的地方新聞,樹立基層媒體新形象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基層新聞的寫作規(guī)律
1.感知。寫作新聞必須依據(jù)客觀的事實,作者要通過親自的采訪、觀察、體驗等等方式來追求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并在此基礎上開始構建新聞的框架。作者應該主動的去感知新聞,而不是被動接受。
2.整合。在寫作新聞時,整合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通過整合可以將作者感知到的新聞素材進一步的創(chuàng)造成為成品。作者應該在建好新聞框架的基礎上,再運用各種方式在內部進行整合,選擇出最有效的部分。
3.具化。收集的新聞素材加上作者的思考還算不上真正的新聞,還需要將其落實到書面上,才能稱之為完整的新聞,在寫作時,若作者的寫作技巧不夠熟練,或者詞匯比較貧乏,還會導致新聞的整體水平降低。
4.再創(chuàng)造。對新聞進行再創(chuàng)造指的是為其重新定位,不再受傳統(tǒng)的新聞寫作觀念所束縛,將新聞的層次提升到精神層面。完成再創(chuàng)造,新聞的寫作過程才算全部結束。
二、從恰當?shù)慕嵌却_立新聞的主題
諸多的社會現(xiàn)象,由于司空見慣,不以為新。但記者如獨具慧眼卻可發(fā)現(xiàn)其特殊意義。比如,無論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都有雙職工上班的家庭,孩子缺乏照顧,整天脖子上掛著鑰匙。這些誰都不以為怪,幾十年也沒有報紙把它當做消息加以報道。例如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于當年的4月28日發(fā)表了國內新聞主編西托默的文章《誰來照顧孩子》,報道八歲的兒童吉米由于母親上班,放學后無人照顧,被人跟蹤,以至于母子提心吊膽。提出美國四千多萬兒童當中,有三分之一兒童的母親在上班,大約二百萬兒童的脖子上掛著鑰匙,在上學前后自己料理自己,且有被拐騙的危險。這要成了一個“還要進一步惡化”的社會問題。該報5月4日又以《當母親上班的時候》為題目發(fā)表長篇報道,指出:“美國兒童需要公眾給予細心的照顧”。這幾百萬“掛鑰匙的兒童”放學后,沒有父母在家,“常常獨自呆上好幾個小時,沒有人同他們講話,沒有人管他們,不能經(jīng)常得到父母給予的溫暖,正是這些兒童最需要得到社會的關心?!边@在資本主義社會,這是一條比較嚴肅的社會新聞,它牽動了千千萬萬父母的心。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記者雖然提出了好幾個設想,仍想不出好的解決辦法。盡管報紙抓準了同樣的社會新聞的題材,新華社、《文匯報》則根據(jù)我們社會的本質,下面歌頌了社會主義新風尚,使消極題材做出了下面的文章,從而體現(xiàn)了新的主題,起到了社會宣傳的良好作用。所以,撰寫社會新聞,不僅要會發(fā)現(xiàn),更要緊的是要善于選擇恰當?shù)慕嵌葋磉M行撰寫。
三、抓住新聞事實的情節(jié)性
構成社會新聞的事件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矛盾沖突,或是新風尚與舊習俗的沖突,或是先進人物的思想同社會陳腐觀念的沖突,這就自然成為社會新聞情節(jié)性的基礎。對于一名多年從事新聞宣傳工作的稿件撰寫人而言,用自己的生花妙筆來寫并且贊美我們偉大祖國的日新月異的變化,那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社會主義報紙的社會新聞立足于破舊立新,樹立五講四美三熱愛的新風氣,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時代新風尚,旗幟要鮮明,支持什么、批評什么毫不含糊。因此,新聞報道要有敘有評,把握分寸,注意政策。
四、提升基層新聞工作者的寫作技巧的建議
1.堅持學習,打牢功底。記者這份職業(yè)存在著特殊性,它需要將社會上的各種信息進行收集再傳播出去。記者是各個行業(yè)以及各個階層互相聯(lián)系的重要渠道。因此,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一定要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觀念,豐富自身的理論知識儲備,并將其運用到實踐中去,提高責任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應該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奠定扎實的文化基礎,這樣才能從各個行業(yè)中發(fā)現(xiàn)值得報道的新聞。基礎扎實了,才能更好的應對各種新聞素材,將其變成有效的新聞。
2.培養(yǎng)較高的新聞悟性。新聞的質量會受記者自身的素質的影響,即使是處理同一件新聞素材,也會出現(xiàn)不同的思考角度和用意,質量上就會產(chǎn)生差距。若記者感悟新聞的能力比較好,就能夠敏銳的挑選出百姓想要了解的新聞,并將其用百姓喜歡的方式傳達出來,也能夠抓住各種新聞素材中的重點,靈活運用收集到的素材,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創(chuàng)作,發(fā)揮出其最大的價值。因此,要能夠找出新聞最佳的角度,就需要擁有一定的悟性,悟性高的記者可以從生活的細節(jié)處甚至與人交談之間捕捉到有價值的新聞。新聞記者不只是簡單的對文字進行概括,還需要從各種事物中快速的挖掘出新聞,一定要抓住事實的重點,揭示出新聞的深度。對新聞寫作進行創(chuàng)新應該從3個方面入手結合已有基礎進行新的綜合;從本質上進行突破;創(chuàng)造一種新樣式。所以,基層的新聞工作者一定要堅持學習,提高自身對新聞的敏感性,這樣才能發(fā)揮出對新聞的悟性,在寫作時突出新聞的亮點。
3.對新聞背景材料的熟練掌握。在寫作一些主題性的新聞中,背景材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學會有效利用背景材料,可以增加新聞的光彩,凸顯出新聞中的亮點。對背景材料的掌握越熟練,越能夠寫作出有價值的新聞,還能夠提高采訪的質量。因此,基層單位中的新聞工作者要學會對與新聞有關資料的收集,甚至是一些群眾隨口說的順口溜或山歌等等。新聞工作者需要深入到各個社會階層中,尤其是基層,去親身體會基層生活,并且堅持練習寫作的基本功,增加自己對背景材料的熟悉度,這樣可以讓自己在寫作時更加的流暢。
作為基層媒體,只有及時找準新聞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深入研究、設法解決,才能真正贏得受眾的青睞,也才能在當前媒體競爭激烈地時代贏占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張海.基層媒體新聞寫作中常見的問題及其解決辦法[J].才智,2014(25).
[2]吳華.談基層亮點新聞的寫作[J].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22(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