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來選
摘 要:國畫講究真、善、美的表現(xiàn)。在小學讓學生去學習國畫,從一方面講,腦對手的控制力大大增強,讓學生達到了靈活運用筆的要求。從另一方面講,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新鮮事物總有好奇心理,國畫寥寥幾筆就能勾畫出多姿多彩的畫面的特點,恰能夠滿足孩子這樣的心理需要。為此,本文將探討如何讓小學美術(shù)國畫教學更有“味”。
關(guān)鍵詞:小學美術(shù) 國畫教學 三味
一、如何讓美術(shù)國畫教學更有趣味
1.從興趣入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興趣入手,挖掘興趣、培養(yǎng)興趣、發(fā)展興趣,面對學生的興趣程度來讓他們學習不同的內(nèi)容。剛開始了解認識國畫時,在練習傳統(tǒng)題材的基礎(chǔ)上,畫些好玩的東西,既能很快熟悉毛筆和水墨,也能激發(fā)興趣。例如在一年級下冊中有很多有關(guān)小動物的美術(shù)章節(jié),有很多學生會對這樣“萌萌的”“可愛的”動物感興趣,那么就可以用一些學到的國畫技法去畫熟悉的動物,雖然畫的是萌物,但卻融合了勾,皴,點,染這些基本國畫筆法的練習。到后面對國畫有所了解之后,則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自己去選擇感興趣的目標對象,用畫筆描繪出來。
2.用技法來增加樂趣
國畫中有很多技法,面對熟悉的事物往往在紙墨之間有著不同的變化。最常見的就是很多學生剛開始玩的“吹墨法”,在畫一棵樹時就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教師可以先行做個示范教學,把一些墨滴在紙上,用嘴去吹或者控制紙張讓墨游走。在游墨之間,讓學生感受樹枝的伸長和蔓延,再用筆去勾勒和點綴。這樣的國畫在學生的努力和創(chuàng)造下?lián)碛辛藷o限的可能性,讓國畫在學生的一吹一拉中更加有趣味性了。再如國畫中的“扎染法”在二年級上冊第七課中就有提到,教師可以利用這節(jié)課讓學生動起手來做一個實踐課??梢宰寣W生從扎染一個小方巾入手,感受色彩蔓延的魅力。
3.用故事來帶動畫筆
學生都喜歡聽故事,故事中的變化讓學生能夠?qū)ζ洚a(chǎn)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賞析國畫的時候,可以利用講故事的方法讓學生身臨其境,把自身帶入到故事中去,再從故事中帶入到畫里。這樣不僅可以專注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讓學生能夠?qū)W會從故事中想畫,從畫中讀故事。另一個層面上來講,就是提升了學生閱讀畫的能力,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原本可能會枯燥乏味的國畫賞析課也變得有趣了起來。
二、如何讓美術(shù)國畫教學更有韻味
如明代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說:“有韻則生,無韻則死;有韻則雅,無韻則俗;有韻則響,無韻則沉;有韻則遠,無韻則局?!边@是氣韻的作用“凡情無奇而自佳,景不麗而自妙者,韻使之也?!睔忭嵉闹匾跃驮谶@幾句中描繪得淋漓盡致?,F(xiàn)如今國畫教育應當從培養(yǎng)學生的氣韻感受開始,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然后揮墨人生,緊跟時代。個人思想和意志要和國畫融匯一體,貫通古今,在體會氣韻的同時提升畫技,勤學苦練,才能夠真正做到創(chuàng)新和突破。
首先讓學生在大師筆下感受“韻”,在四年級下冊中,章節(jié)里有齊白石的一些作品,還有六年級課本中山水畫的一些大師作品。這些作品都有其不一樣的氣韻,讓學生跟著大師學畫畫,體會大師筆下的韻味所在。這當然不是讓學生去照貓畫虎,而是去感受大師的筆觸、點睛之筆、以及大師不同作品之間流露的相同氣韻。跟著大師學國畫,學生的境界也會更高一層,筆下也更大膽。
其次,可以利用古詩詞來學習國畫。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很早就有“詩畫同源”之說,蘇軾曾論唐朝詩畫家王維畫作《藍田煙雨圖》上的題跋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在王維筆下,詩畫相通,情景交融。你讀他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仿佛進入了清新悠遠、幽靜安寧的山水風光之中。例如面對小學生可以從耳熟能詳?shù)摹谤Z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來入手,問問學生從詩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用水墨勾勒出來心中所想。
藝術(shù)本是相同的,詩與畫一本同源、理法一貫,雖然二者的表現(xiàn)形式不一樣,但美的感受都是相通的,所以不僅只是詩畫,這種相通的結(jié)果是對于所有藝術(shù)門類的,繪畫與音樂亦如此,“我握起畫筆,你拾起音符;我聽見了你的畫,你看見了我的歌”。通過多媒體的形式,把畫變成動畫,讓畫活起來,再配上一段優(yōu)美的音樂,一切都將變得令人遐想。
三、如何讓美術(shù)國畫教學更有滋味
藝術(shù)離不開生活,藝術(shù)也源于生活,藝術(shù)又創(chuàng)造生活,國畫如何變得有滋有味,在我看來就是生活賦予的滋味。為此,要想讓學生感受到國畫的魅力和滋味,就要拿起畫筆走進生活。宋代范中立云“師古人不如師造化”,指出了以自然為師的重要性。南北朝謝赫在其“六法”中,把“應物象形”作為一法,因此國畫對寫生一直很看重。寫生不僅能夠把心中所想給描繪出來,對寫生對象的描繪更是大膽夸張。國畫的寫生和西方不太一樣。西方更強調(diào)對象的透視、色彩、結(jié)構(gòu)等。中國畫要求能夠抓住重點、突出精神,強化自然與人文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與筆墨的轉(zhuǎn)換。因此寫生才能更加深刻的感受國畫的有滋有味。
當然,寫生一定要選擇學生喜愛的,不同年級的學生也有不同的寫生方法。低年級的學生,就讓他們重在尋找,尋找自己心目中最美的一片葉子或者一個石頭。觀察物體的顏色和大小,以及對應的特征、紋理、輪廓,讓學生把它用自己的畫筆給描繪出來。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鼓勵學生選擇復雜的對象,或者一處景觀,讓學生大膽地去創(chuàng)造。用不同的技法和色彩來展示自己所見到的,把心中滋味都賦予在畫中。
其實說到底,學國畫主要不是學繪畫,而是教學生學習認知方法、觀察方法和思考方法。比如在繪畫過程中,墨、毛筆、宣紙、水四者之間的關(guān)系,是有生命聯(lián)系的。墨的多少會影響畫的干濕效果,水分的多少會出現(xiàn)濃淡效果,毛筆的輕重會影響線條的粗細效果。所有畫的效果在宣紙上出來后又會被宣紙的浸潤效果轉(zhuǎn)化成另一種筆墨效果。國畫和其他畫種不一樣,如素描油畫可以隨時修改;國畫則落筆成形,不可更改。所以可以鍛煉學生的判斷能力。培養(yǎng)學生“膽大細心、求真求實”的思維能力和心理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劉啟謀.淺析傳統(tǒng)山水畫技法基礎(chǔ)性教學[J].藝術(shù)時尚:理論版,2014.
[2]楊新芝.淺談東西方繪畫中對線條的認識[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