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梅
摘 要:閱讀雖然無法改變一個人人生的長度,但卻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雖然無法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卻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們開展的“1+2+1+N”的含英咀華課外活動,無疑從課外閱讀興趣的激發(fā),課外閱讀氛圍的營造,課外閱讀廣度的助力,課外閱讀深度的著力,課外閱讀方法的滲透,課外閱讀機制的建立等方面,讓學生“含”出了書韻,“咀”出了芳華,開啟了自己的閱讀人生。
關鍵詞:課外閱讀 含英咀華 方法策略
基于閱讀在孩子終身學習中的舉足輕重的作用,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階段課外閱讀量六年制不少于145萬字?!边@么大的閱讀量,顯而易見只通過課內閱讀是無法實現(xiàn)的。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我與全校教師一起,緊扣新課標理念,從培養(yǎng)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升閱讀能力入手,探索出了“1+2+1+N”的課外閱讀模式,讓學生“含”出了書韻,“咀”出了芳華。[1]
一、設置懸念,激發(fā)閱讀的興趣
學生天性好奇,喜歡新鮮的事物,在課堂上,老師如果能嘗試以設置懸念的方式指向閱讀的內容,就必然會抓住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借助已經擁有的經驗、儲備與閱讀文本展開對話,開啟學生的閱讀潛能。
例如,在導讀《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時,我首先出示這本書的目錄,讓學生進行瀏覽,進而尋找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故事,再讓學生根據(jù)這個題目猜想所寫的故事情節(jié)。學生交流以后,再請學生去讀書里描寫的故事,看看作者是怎樣寫的。當然,最開始學生只會天馬行空地胡亂猜測,但是在老師的點撥下,學生就能從前面的故事情節(jié)中提取各種信息,樂此不疲地猜測后面的情節(jié),迸發(fā)出對閱讀的濃厚興趣。
二、親子閱讀,營造閱讀的氛圍
一個家庭有沒有書,孩子是不是經常能接觸到書,這與孩子是否喜歡閱讀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我向家長著力介紹了家庭教育在閱讀中的重要作用,建議家長為孩子精心準備書房,凡是孩子每日見到的地方都放上書,并將家庭藏書600冊以上,作為評選班級“書香家庭”的首要條件。讓孩子每天在對書的隨意翻動中,慢慢對書籍產生興趣。此外,我還建議家長在外出旅游時給孩子帶上課外書,在孩子過生日時送給孩子課外書,經常陪孩子觀看“與課外書有關” 的電影,讓孩子沉浸在濃濃的書香氛圍中?!把越滩蝗缟斫獭?,要想讓孩子真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家長應盡可能地和孩子一起閱讀。我建議家長與孩子共同制定閱讀計劃,規(guī)定每天讀書的時間,利用周末時間陪孩子逛書店、買新書、共閱讀,讓孩子感覺閱讀是生活中必須做的事情。有了一個好的閱讀氛圍,學生的閱讀興趣便會逐步濃厚,閱讀水平逐漸提高。
三、推薦閱讀,助力閱讀的廣度
“讀書無嗜好,就能盡其多。不先泛覽群書,則會無所適從或失之偏好,廣然后深,博然后專?!毙W階段正是培養(yǎng)廣泛興趣的關鍵時期,涉獵書籍的廣泛性對發(fā)展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多方面的人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在給學生的閱讀書單時,除“新課標”上規(guī)定的書目外,每學期都會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科特點、教材特點,給學生推薦符合學生心智特點的優(yōu)秀課外讀物。這就是我們推行的“1+2+1”的閱讀模式,即一個單元補充兩篇課外閱讀文章和一本必讀書。如四年級上期,我們就給學生推薦了16篇課外閱讀文章、8本課外必讀書和10本課外選讀書,其中推薦的必讀書有:《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海底兩萬里》《我要做個好孩子》《希臘神話故事》《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天藍色的彼岸》等,內容涉及歷史、地理、科幻、哲學、生物、道德等多方面,改變了家長、學生初涉書海,無所適從的情況,為學生提供了寬廣可選的閱讀人生。
四、經典誦讀,著力閱讀的深度
語言是一個民族睿智的積淀,也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積淀,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漢語言成為世界文化的瑰寶,是我們炎黃子孫值得驕傲的一筆寶貴財富。為了讓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代代傳承,作為語文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從小誦讀中華經典詩文,豐富語言積累,培育文化底蘊。為了實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九年義務階段應背誦優(yōu)秀詩文240篇”,以及“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取語言材料”這一目標,我們在每周四早晨設立了二十分鐘的“經典誦讀”時間,并按兒童的不同年齡、認知特點編寫了一至六年級共計十二冊的誦讀教材。四年來,孩子們在誦讀《弟子規(guī)》中,知曉了在家、外出、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guī)范;在吟唱《笠翁對韻》中,熟悉了對仗、掌握了聲韻格律,得到了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在吟誦《論語》中,明白了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除此之外,孩子們每學期還背誦了三十篇古詩詞,含英咀華這些優(yōu)秀的古典文學作品,將課內積累向課外積累有效遷移,使閱讀積累不斷延伸、逐步增量,進而實現(xiàn)學生文化底蘊、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五、讀書交流,滲透閱讀的方法
讀書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在以往的閱讀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在閱讀中僅關注精美的插圖,有的學生僅留意有趣的情節(jié),有的學生僅徜徉于喜好的人物之中……很顯然,這樣的淺閱讀雖然“量”上去了,而“質”卻堪憂。因此,加強對學生精讀、略讀、瀏覽、批注等閱讀方法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在課內閱讀指導的基礎上,上好了課外閱讀指導與交流課。
年級的每一位孩子,每一名語文老師,受邀的家長志愿者都會來一場詩詞歌賦、吟誦猜答的語文綜合知識大狂歡。小書童的吟誦表演,6個班學生的拉歌對詩,“識字大比拼”“朗讀風采秀”“我猜我猜猜”“記憶大擂臺”“小小書法家”等六大闖關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檢驗所學,于玩樂中溫故知新,在展示中風采自信,于活動中快樂成長。
書香潤童心,思維啟智慧?!爸v”“展”“演”“評”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不僅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讀書熱情,而且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讓學生在閱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豐盈了內心的世界。
結語
讓生活變成語文,把語文變成生活。綜合開發(fā)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讓精致的“文化點心”進入孩子們的精神世界,既滿足了孩子們的心理需求,也滿足了孩子們的知識需求,還適應了孩子們的時尚需求,體現(xiàn)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拓展性。且記且吟且操練,文韜武略信手拈。所以,我們說,學生是“含”出了書韻,“咀”出了芳華。
參考文獻
[1]劉豐琴.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之方法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