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穎
摘 要:喜歡玩耍是兒童的天性,因此游戲成為他們生活的必需品;兒童在游戲中是認真、忘我和無功利的,盡情地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把愛玩的天性綻放得淋漓盡致。筆者希望在教學中能有效利用游戲,讓兒童在教學游戲中快樂、健康地成長,促進兒童全面發(fā)展,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關(guān)鍵詞:游戲 審美 教學
兒童有他們自身特點,那教師可以利用他們愿意去做而且自愿去參與的事來充實他們的學習生活,我想那就是游戲。游戲可以讓他們被動地學轉(zhuǎn)向主動去學,在教學中,可以采用一種“輕課堂、重游戲”的方式使教學有效進行。這樣,兒童不再枯燥無味地抱怨學習生活,而是樂此不疲地快樂地接受這種學習生活。[1]
筆者曾看過弗洛伊德的《創(chuàng)作家與白日夢》,書中闡述了每個人都是游戲過來的,游戲是遵循快樂至上的原則,是一種無功利的活動。杜威也曾說“生活即游戲,游戲即生活”,兒童的天性是需要游戲來實現(xiàn)的,并且他們時刻充滿著夢想,可以說游戲是他們實現(xiàn)夢想的場所,因此才會讓他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才不會那么壓抑。從《兒童心理學》、《兒童發(fā)展心理學》中,筆者認識到兒童在游戲中可以不知不覺地獲得相應的社會技能技巧;席勒的《席勒美學信簡》、繆朗山譯的《西方美學經(jīng)典選譯4》、劉驍純的《從動物快感到人的美感》等書中,筆者認識到,兒童在游戲中的行為不僅是一種無功利的快樂行為,這種行為還會融入他們自身的特點并對生活進行模仿,從而獲得一種快感,享受來自虛擬世界的快樂,暫時忘記現(xiàn)實的煩惱。[2]
筆者認為我們可以用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活動,那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更能促進兒童天性發(fā)展和教學的有效進行,因此筆者將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述。[3]
一、游戲與兒童成長的關(guān)系
1.游戲可以促進兒童語言的發(fā)展
游戲是兒童最喜歡的一種活動,他們一邊快樂地玩耍一邊和身邊的人或物進行交談。比如說“我唱歌,你跳舞”“寶寶,乖不哭,媽媽喂你吃飯”“我們一起來玩老鷹捉小雞,好嗎?”等等,還有數(shù)字游戲、拼音游戲、接龍游戲都可以鍛煉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進而提高他們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如果沒有通過實際生活的體驗而空想出來的心理形象,語言多半會失去意義,生活也就不會那么順利進行。
2.游戲促進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
游戲為兒童提供社會交往能力。雖然他們還小,但是他們對大人的生活充滿好奇,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成人,因此他們常常和同伴玩一些社會性游戲,在角色扮演中,他們自行合理地安排角色,比如扮演“列車員”、“媽媽”、“寶寶”,他們很和睦地配合著進行游戲:當一位帶著小孩的母親上公共汽車,車上很擁擠,列車員會提醒大家給帶小孩的婦女讓座,出于禮貌,媽媽會面帶微笑地說“謝謝”,列車員會說“不用謝,這是應該的?!保『阂矔谀赣H的教導下說“謝謝叔叔(阿姨)”等。足以可見,游戲是兒童社會交往的媒介,可以提高兒童的社會實踐能力。
二、游戲的審美特點
1.游戲的虛擬、想象性審美特點
兒童在游戲中,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活動,即使每天都做著同樣的游戲,都會讓他們樂此不疲。比如說一根小木棒變成一支劍,一個洋娃娃就是一個小寶寶,一張白紙就是一張錢等等,兒童會把它們當成真的活的物來和同伴一起合作專心地游戲,模仿現(xiàn)實生活,然后進行一些想象創(chuàng)造和虛擬情節(jié),他們總是忙得不亦樂乎,即使再累也是很快樂的。兒童總是喜歡沉浸在虛擬、想象的世界,快樂地進行自由游戲??梢钥闯鰞和螒蚝蛯徝赖奶摌?gòu)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2.游戲的無功利和“忘我”的審美特點
弗洛伊德認為,每個人都喜歡游戲,它是遵循快樂至上的原則,滿足兒童快樂的心里。兒童在游戲中形成的行為,是由于看到成年人的活動,進而在游戲中模仿他們的行為,使自己獲得快樂。還有模仿一些身體技能的競爭性游戲,不管是輸是贏,結(jié)果對于他們來說,都不那么重要,因為在過程中他們是開心的。他們知道是虛擬的扮演,所以不會有壓力很樂意去試一試,“忘我”地進行活動,進一步從中獲得更多的快樂。這樣不僅使身體得到放松,而且還是一種快樂的享受?!妒酚洝分杏忻枋隹鬃釉诤⑻釙r做學習禮記的游戲。清代文人高鼎也說:“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也描繪了兒童在野外盡情游戲的快樂。兒童在玩耍的時候是最專注的,他們試圖正在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世界或者說他們正在使用他們快樂的新方法重新安排屬于他們那個世界的事物,他們很認真地傾注自己大量的熱情和精力,在游戲中盡情的享受著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主宰者而帶給他們的快樂,其中他們是多么的“忘我”,不知道外界的紛紛擾擾,只知道自己是十分幸??鞓返摹?/p>
三、游戲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游戲促進兒童認知思維的活躍
游戲是兒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他們很愛它,也很愿意和它接近,兒童游戲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說兒童自己想出來的“開飯店、開花店、當司機”等游戲都在時不時地開發(fā)兒童的智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還有一些堆積木、堆沙子、捏泥巴等建筑性的游戲,通過他們無限的遐想和模擬,可以培養(yǎng)他們動手能力和一些設計才能;一些戶外游戲,像玩老鷹捉小雞、跳繩、跑步、投擲等都可以讓他們掌握基本的身體平衡和協(xié)調(diào);比較重要的教學游戲,在教學游戲中可以讓兒童無意識地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注意力等良好的智力品質(zhì)。在沒有外界評定的壓力下,他們會做得更好。他們的方法不是一種墨守陳規(guī)的方法,是能直接推動他們認知發(fā)展的一種新的特殊形式。
2.游戲可以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
由于兒童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過程,神經(jīng)系統(tǒng)還不夠成熟,他們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也不高,因而呈現(xiàn)注意力分散、坐立不安、多動等現(xiàn)象,影響著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特點,在教學游戲中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讓兒童樂此不疲地唱唱、跳跳、寫寫等獲得知識,使他們的大腦獲到全面發(fā)展,進而促進教學的有效進行。
其實游戲就是兒童生活的排練場,等正式上場的時候才會很熟練,從而演義得更精彩。
參考文獻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張喚民,陳偉奇譯,裘小龍校.弗洛伊德論美文選[M].上海:知識出版社.1987.
[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邵迎生,張恒譯.弗洛伊德論美[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
[3]席勒著.高燕,李金偉譯.席勒美學信簡[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