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逢婭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我國的各大領域中都逐漸的普及信息技術,近年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也得到了推廣。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效地推動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有效地促進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因此教師應該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來不斷地完善和優(yōu)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從而不斷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支持下;小學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
引言:
在小學階段,數學作為重點的教學內容,但是其教學情況并不可觀。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為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有效地推動了小學數學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對其教學質量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潮流,及時地更新教學觀念,并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來開展教學,從而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推動小學數學教育的高效發(fā)展。
一、信息技術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不僅能夠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學生的合作意識也能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和提升,能夠與同學進行交流和互動,開展合作學習,對提升數學教學質量有重要的作用。
2.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直以來,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都是教師以自身為主導進行授課。這種教學模式弱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無法有效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學習,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信息技術支持下,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得到強化,主體作用可以有效的發(fā)揮出來,對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也有重要的作用。
3.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普及,能夠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升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手段,能夠讓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也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有利于促進小學生的全面學習。
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1.信息技術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教育轉向“以學生為本”
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通常是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教學圍繞著三尺講臺來展開,教師是教學中的絕對權威和中心。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一方面,學生們通過網絡接觸到的信息量越來越大,使得他們的視野越來越開闊,對于教學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教材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教師的權威性也更容易受到質疑。另一方面,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生動性、豐富性、靈活性等特點,在某些方面取代了教師的作用,這就使得教師的教學角色發(fā)生了轉變,從傳統(tǒng)的“教”的地位,變成了教學中“導”的角色。教師的主要作用是組織、指導、輔助學生,同時,教師還應當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要不斷學習、研究,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yè)水平。這樣,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教育理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
2.信息技術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也呈現了新穎、多樣、變化的特點,“微課”“翻轉課堂”都是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新興的教學模式。“微課”短小精悍,主題突出,有利于學生進行集中學習和復習,幫助學生鞏固學習,突破重難點內容;“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則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知識的預習和復習,在課堂上主要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這兩種教學模式,都是對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顛覆,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另外,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教學手段也得到了改進和創(chuàng)新,有效溝通了抽象概念和直觀演示,使數學教學更容易操作。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這一部分的內容時,就可以讓學生先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見過哪些對稱圖形,然后利用電子白板向學生展示一些精美的圖案,比如中國民間剪紙、京劇臉譜,蘇州園林中的窗子等,并展示其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中蘊含的對稱美、平衡美和秩序美,從而使數學課堂變得活潑、生動,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力。
3.信息技術突破了知識獲取的時空局限性,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下,課堂內容圍繞著教材來展開,教學目標集中在 “學生掌握知識點”這樣的單一的目標上。這樣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并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yǎng)。而信息時代的網絡資源是一個巨大的知識平臺,在這里能夠學到的知識涉及方方面面,能夠彌補課堂內容的單一性和局限性,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和視野。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扇形統(tǒng)計圖”這一部分的內容時,為學生提供“我國居民膳食平衡寶塔圖”的網址鏈接,結合“健康飲食”的教育,讓學生根據在網絡上搜索到的資料,繪制了學生認為正確的“每日營養(yǎng)攝入”的扇形統(tǒng)計圖。同時我建立了關于扇形統(tǒng)計圖的主題網站,上面涵蓋了扇形統(tǒng)計圖在世界人口統(tǒng)計、我國國民生產總值統(tǒng)計、各地區(qū)年降水量等方面的應用,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三、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是時代發(fā)展的大趨勢。教師應不斷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提高信息技術的操作水平,并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以及小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會紅,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
[2]段秀美,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的整合[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
[3]喻志洋,論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