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峰
摘要:現(xiàn)階段,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的藝術欣賞水平也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因此,電視觀眾對于電視節(jié)目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電視畫面的要求不在局限于以往的清晰流暢,提出了新的藝術要求。新的藝術要求的出現(xiàn),必然推動著相關領域的發(fā)展和進步。在電視領域,就推動了電視攝像工作者,進一步的提升自身的拍攝技術,拍攝出更加優(yōu)美的畫面回饋給觀眾,也只有拍出更加完美的畫面才能夠在行業(yè)中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此文將針對電視攝像技術展開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給予相關工作者一定的建議,更好的發(fā)展電視攝像技術,更好的發(fā)展中國電視藝術。
關鍵詞:電視攝像技術;觀眾需求;電視畫面
引言
電視攝像記者作為一個畫面?zhèn)鞑フ?,他需要將對象的具體形態(tài)、動作、語言等轉換為一種可觀的對象,通過對畫面的拍攝,將觀眾引入現(xiàn)實場景之中。電視攝像在電視領域發(fā)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現(xiàn)實工作中以及相關研究中人們都忽視了電視拍攝技術的重要性和關鍵性,阻礙了電視拍攝技術的提升。此文,將進一步的重申電視攝像技術的重要性,進一步的分析電視攝像技術,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專業(yè)建議。
一、電視攝像基本技術
為了進一步的拍出觀眾滿意的電視畫面,除了需要更好的掌握攝像機基本使用方式,還需要進一步的掌握電視拍攝的基本技術。
(一)穩(wěn)定性技術
攝影最起碼的要求就是穩(wěn)定,也就是說除了部分特殊性的鏡頭之外,其余的都應該做到穩(wěn)定,不應該有任何的晃動,晃動等動作對于畫面的形成都是十分不利的。
(二)清晰性技術
對于攝影,第二個技術要求就是畫面的清晰度,要把握好聚焦,避免模糊。關于畫面清晰而言,最主要的技術就是使用相應的變焦鏡頭。
(三)平穩(wěn)性技術
所謂的平穩(wěn)性,就是拍攝的對象呈現(xiàn)出來的畫面,應該是橫平豎直的,不能有所傾斜、有所顛倒。畫面中的線條等要具有一定的水平性,或者是具有一定的垂直性。
(四)準確性技術
準確性主要指的是拍攝內容的準確性,是通過相關的構圖和拍攝,準確無誤的向觀眾傳遞你想去表達的內容以及情感。尤其是系列特殊鏡頭,需要進一步的抓住關鍵點,展現(xiàn)你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情感。
(五)均勻性技術
在進行鏡頭轉換時,盡量做到鏡頭的轉移的均勻性,移動的畫面能夠給予觀眾更好的觀感,也能夠更好的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二、電視攝像特色技術
(一)色彩技術
一般的攝是要處理好白平衡,但是為了追求相應的藝術效果,很多拍攝會出現(xiàn)相應的偏色情況。比如說,在泰山進行日出或者是日落的拍攝,這個時候若把機器調整為白色基準,那么就無法拍攝出紅日的效果,所以在這種特殊情況下,要調節(jié)好色彩,才能拍攝出太陽和霞光的效果。在比如說,婚禮現(xiàn)場的拍攝,由于中國傳統(tǒng)習俗,婚禮現(xiàn)場的布置通常是大紅大紫,比較喜慶,若此時在采用偏紅色調,那么拍攝出來的場景色彩就是十分的重,此時可以調節(jié)底色,向著紅色補色物體來調節(jié)機器的白平衡,使拍攝出來的場景具有暖洋洋的效果。
(二)構圖技術
電視畫面是向觀眾傳遞內容的主要媒介,構圖技術運用得當能夠更加形象、直觀的向觀眾傳遞信息。也就是說,若構圖運用得當,就算電視節(jié)目缺乏文字語言,也能夠很好的傳遞相應的信息和思想。攝影構圖符合人們的審美,首先應該保障布局合理,畫面均衡。其次,要安排好畫面中各個主體的關系,做好陪襯、主體之間的處理工作。達到一個烘托氣氛,突出主題的效果。并且,不同場合要采用不同的構圖方式,在一些比較正式的場合,可以采用主體居中,對稱式構圖,突現(xiàn)莊嚴的氛圍。在一些比較靈活的場合,則可以靈活的選擇構圖技術,要把握好突出主體,完善背景的效果。
三、電視攝像技巧的運用
(一)運動中的攝像技巧運用
在運動中,可以運用以下幾種鏡頭模式。第一種是推鏡頭,也就是說將攝像機通過移動設備將其推向需要拍攝的主體,或者是通過鏡頭的變焦來實現(xiàn)拍攝主體從一個大背景中逐漸的凸顯出來。第二種就是拉鏡頭,它上一種鏡頭模式正好相反,雖然也是用移動設備或者是變焦來實現(xiàn)鏡頭變化,但它所表現(xiàn)的則是將拍攝對象從一個近鏡頭推向大環(huán)境,其運用的目的就是交代主體的環(huán)境。搖鏡頭則是通過鏡頭的上下擺動或者是左右擺動,來實現(xiàn)拍攝工作。搖鏡頭通常僅僅變換著鏡頭方向,攝像機位置不會發(fā)生變化。
(二)構圖技巧的運用
構圖應該遵循著觀眾的審美和需求,要講究畫面的均衡、對比、節(jié)奏等特征,首先,要做好合理安排主客體,突出整體,交代環(huán)境。其次,要做好畫面均衡感,運用好白平衡的調節(jié)作用。再次,做好畫面對比,人物、景物、環(huán)境不同以及色彩明暗不同都可以用于對比。在攝像過程中,要把握好構圖原則,把握好拍攝節(jié)奏。
(三)無剪輯拍攝的運用
無剪輯拍攝最早源于電視新聞的拍攝,這種拍攝方法以高效而被廣泛的應用。無剪輯拍攝主要是指拍攝者要有一個蒙太奇意識,能夠全面的把握拍攝的總體思想。從而有計劃的、有目的的去拍攝相應的鏡頭。它的要求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展示盡可能多的鏡頭。這種拍攝方式對于后期制作是非常友好的,能夠減少后期制作時間,提升工作效率。此方法的運用有一定的難度,拍攝者要有一個很強的統(tǒng)籌思維能力,要快速的整理相應活動的順序,合理安排相關鏡頭,避免廢鏡頭出現(xiàn)。拍攝者要明確自己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拍攝方式,運用何種技巧,展現(xiàn)什么樣的構圖,實現(xiàn)什么樣的效果。無剪輯拍攝的運用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拍攝者的拍攝水平。
結論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影視藝術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人們的藝術欣賞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人們的藝術欣賞水平的提升進一步的推動了電視攝像技術的發(fā)展,電視觀眾對于電視節(jié)目的要求的提高高,也推動了攝像工作者進一步的提升自身的拍攝技術。此文分析了電視攝像技術以及其相應的運用,希望能夠給予相關工作者一定的建議,更好的發(fā)展電視攝像技術,更好的發(fā)展中國影視。
參考文獻:
[1]李育林. 電視攝像技術與藝術實驗課程教學方法探究[J]. 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1,(4):137-138.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1.04.44.
[2]喬瑞華. 色溫與電視攝像技術中的黑、白平衡調整[J]. 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07,(4):46-48.doi:10.3969/j.issn.1672-1438.2007.0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