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琴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對學生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閱讀是在語文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熟練應用閱讀技巧,達到提高閱讀量、增強閱讀能力、開闊視野、積累知識、豐富情感等教學目的,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個人文學素養(yǎng),為學生以后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文學基礎。新課標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提出新的要求,教學宗旨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探索閱讀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達到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讀書的益處是不言而喻的,好讀書應該成為每個人一生中都應該養(yǎng)成的習慣。小學階段的學生已經逐漸褪去稚嫩,開始認知大量的文字詞語,他們剛開始坐上遨游知識海洋的小船,小學語文教師是學生的掌舵人,他們是否能在書籍的海洋中自由前行,教師的責任重大。
一、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閱讀興趣不夠濃厚
目前小學生的閱讀內容往往都是由教師或家長進行挑選安排,多為文學名著,授課教師或家長在選擇閱讀材料時對學生閱讀的興趣度關注不夠。學生由于對閱讀材料缺乏興趣,往往在閱讀過程中覺得內容枯燥乏味而一目十行,只關注閱讀速度和閱讀數量,忽視閱讀質量,無法真正理解閱讀內容。由于缺乏引導,一些學生只是挑揀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內容閱讀,甚至只是瀏覽書本的圖片就算閱讀完畢,以完成任務的態(tài)度應付閱讀,這樣的不良閱讀形式,使學生無法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最后往往導致閱讀質量不高,也無法使學生培養(yǎng)起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家長對閱讀投入不夠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成員是否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會給小學生的閱讀帶來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果無法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閱讀環(huán)境,則難以感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據調查顯示,學齡前孩子的家長更注重選擇有趣的繪本材料來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但在孩子入學后,由于應試教育體制帶來的課業(yè)壓力,家長們更側重于把精力投入到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上,缺少對閱讀的引導與投資。此外,大數據時代淡化了人們對閱讀的需求,對文化的重視度不夠、投入不足,沒有形成良好的全民閱讀氛圍,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
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文字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也能間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其今后的生活與發(fā)展大有裨益。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采用靈活豐富的閱讀方式開展閱讀教學,以實現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高度重視,家校合作
學校和教師應該正確意識到小學語文閱讀對小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閱讀教學意識,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以多種渠道加大學生的閱讀量。例如將閱讀課納入教學計劃,充分利用學校的閱讀室、微機室等硬件資源,保證學生在校進行閱讀的質量和時間;在學校創(chuàng)建濃厚的讀書氛圍,在班級、校園建立閱讀角定期組織讀書活動,為愛好閱讀的學生設立獎項等,增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閱讀教學不僅是學校、老師的責任,也是家長的義務。家長要懷有敏而好學姿態(tài)積極參與到孩子的閱讀過程中,并與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密切關注孩子的成長需求,在閱讀方面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立足課文,延伸貫通
教師是課內閱讀教學的主導,在閱讀教學的關鍵處,教師要不失時機的自然引入所要拓展延伸的內容,使閱讀和課內教學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引導學生在課內課外的貫通融合中掌握閱讀的方式方法。比如:依托語文課文,將閱讀的材料與文本以捆綁的形式出現。這樣的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由一事一物看到幾事幾物的能力,通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了解分析和總結問題的方法,真正使閱讀教學達到拓展延伸的目的。
(三)尊重個性,激發(fā)興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材料的選擇直接影響教學實際效果。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并且思維還未發(fā)展成熟,教師除根據教材內容選擇相似材料外,還應根據小學階段的年齡特點,從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審美能力等方面出發(fā),合理選擇閱讀材料。在小學生閱讀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在閱讀初期就一味選擇文學名著閱讀,未必能夠達到閱讀的預期效果,反而容易使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相反,選擇一些篇幅短小、趣味生動或動畫題材的作品為突破口,則更容易被學生接受。除了文字性資料以外,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應用投影儀等制作一些有聲讀物、多圖片的讀物。對于不同學生,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喜好、理解能力和知識儲備情況,有的放矢的選擇具有個性化的閱讀材料。除了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閱讀以外,教師還應盡量做好授課計劃,在課堂教學中提前預留時間用于學生討論和指導,引導和幫助學生進一步挖掘閱讀材料的內涵和寓意,促進學生由過去的淺表閱讀逐步走向深入閱讀。通過閱讀材料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學習效率,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以讀促寫,落筆生輝
由于小學生的知識儲備量較小,寫作的內容通常比較單調或空泛,而提升小學生寫作水平最基礎的方法就是以讀促寫。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鼓勵學生充分調動自身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聯想能力,在文本中標注自己的所思所想,也可以摘錄文本中精彩的詞句和段落,整篇閱讀完成后,對文章進行回顧總結,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印象,也為日后寫作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通過博覽群書,學以致用的將獲得的知識轉化為生活中切實的體會感悟,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結束語
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正在伴隨時代的進步不斷革新,語文閱讀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也已經開始在小學教學階段逐漸盛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在鞏固小學生日常所學書本知識的同時,也實現了開闊學生視野的目的。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教師要善于思考,與時俱進,勇于革新,不斷為語文閱讀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王芳,宋遠航.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策略探索[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8,17(06):193-194.
[2]沈小虹.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10):184+242.
[3]馬英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延安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