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穎
風箏能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高高飛翔,都是因為有一根線牽著它,掌控方向,給它力量。
我爸爸常說,我們兄弟姊妹是他制作出來的風箏,他是一個努力讓風箏高高飛翔的人。但這個放風箏的人,曾經(jīng)也是熱愛自由飛翔的“藝人”。
臺灣電視史上第一部連續(xù)劇的男主角,就是我爸爸林德雄扮演的。他和金馬獎影帝陳松勇先生一起主演了這部閩南語的電視劇《阿公店》。那時臺灣還只有臺視一家電視臺,所以1971年,這部六十集的電視連續(xù)劇讓我爸爸爆紅了好一陣子。當時他的風頭,一點也不遜于我剛出道的時候。
爸爸說那時民風樸實,有熱心觀眾把黃金包成紅包,往臺上扔,運氣好的能被砸好幾個包。還有一次巡演,他一上臺發(fā)現(xiàn)前兩排只有一個人坐著,后面卻人擠人都快打起來了。他就問旁邊的工作人員是怎么回事,工作人員說,就是第一排那位小姐,把前兩排的票全買了,算是包場看你。
……
爸爸做過好多工作:開過舞蹈教室、洗衣店、便利店、餐廳,也做過貿易生意。他點子多,待人好,又超級努力,雖然也被騙過幾次,但整體上生意做得還不錯。后來有了我們,他精力的一部分又分配到了我們身上。
想到小時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爸爸天天送我們上學。我們家五個小孩,每一個小孩上學,爸爸都是親自送的。我們兄弟姊妹年齡間隔還蠻大,又上不同的學校,所以他一直都需要起得很早。送我和哥哥弟弟的時候他最累。那時他身兼父職與母職,白天在外面賺錢養(yǎng)家,晚上回來還得做家事、教我們功課,每天都很晚才睡。第二天一早,又要早起,把孩子們一個個送到學校。
如此夜以繼日,一年又一年,直到我們兄弟姊妹中,最小的一個都上了高中,他覺得已經(jīng)很安全,可以完全放心了,這才停止了接送。
爸爸總覺得自己因為忙于事業(yè),陪伴我們的時間太少,所以只要是他能付出的照顧,就一定親自做到;上學之后,我們每天能夠在一起的時間就更少了,所以他特別珍惜上學放學路上這段家人相處的寶貴時間。
爸爸從小學、初中開始,一直送我到高中,之前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家長就應該接送孩子。后來慢慢長大了,才知道別的同學家根本不是這樣的,學校也并沒有這樣的要求。
上華岡的時候我對爸爸說不要再送我了,可是爸爸堅持,原因是:他怕我偷騎摩托車。
華岡藝校在陽明山的山巔,他既擔心我偷騎摩托車可能出危險,又擔心我萬一被學校抓到了記過,所以干脆就堅持自己開車送我進學?!菚r候我弟弟都不用送了。不過我只讓他送了一年,后來就住校了。
這個放風箏的人對“風箏”特別有一套,比較能因材施教。坦白講,我小時候不是很會念書,我們兄弟姊妹里除了我,每個人都是大學畢業(yè)。爸爸看我學業(yè)沒有其他同學出色,但是總能收到很多情書,他就由此推斷我人緣好,送我上了華岡,預備將來進演藝圈。
他鼓勵每一個小孩按照各自的特長發(fā)展,秉持“不打罵,不強求”的“愛的教育”原則,甚至研究出了一套針對五個孩子不同性格脾氣的不同教育方法。比如對我這種沒有得到教訓堅決不放棄的人,他就會讓我先去嘗試,只要不是有很大危險或問題的,他都放手給我嘗試的機會,他知道事前阻攔我是沒有用的,只能讓我自己在一次次失敗中學習成長。
(大浪淘沙摘自《我對時間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