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明 甘甜
幾個高中生說著鄉(xiāng)音出演《牡丹亭》,最終來到了國家保利大劇院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劇院演出,備受矚目。來自才子之鄉(xiāng)撫州市臨川三中的孩子們萬萬沒想到,高一才開始接受舞蹈教育,居然一跳就跳到了北京。
依據學生和學校特點,打造辦學特色。在撫州市的一所城郊中學——臨川三中,為了避開區(qū)域內重點中學的鋒芒,學校走出一條“文化+雙學特色”之路,以實現錯位競爭、特色發(fā)展。
擁有半個多世紀辦學歷史的臨川三中一度是當地名校,也曾有很輝煌的歷史,優(yōu)質生源蜂擁而來。改變始于本世紀初,臨川教育集團(臨川一中、臨川二中、撫州一中)的成立,幾乎把考分高的生源都吸引了過去,未考入集團學校但分數稍高的考生也幾乎都被吸引過去了。
“臨川三中高中一度面臨生源銳減、質量滑坡的困境,成了‘沒落的貴族?!泵奋娝窃?015年調到臨川三中任校長的,他介紹說,“一來就發(fā)現學生和教師都比較消沉,學生基礎差、厭學情緒較重,教師失落感強,教學缺乏熱情。”
通過普通高考模式來和強大的教育集團競爭有點不現實,學校根據學生特點,找尋符合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之路?!俺藸幦“延袧撡|的學生送入本科院校外,我們更需要創(chuàng)建特色,多元發(fā)展,讓更多孩子找到適合他們的成長之路?!痹诜止芙虒W的黨支部副書記劉貴祥看來,找準學生的興趣點,孩子們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學校開始探索“文化+雙學特色”辦學新路子:將高中分為普通班和雙學特色班兩種,雙學班除了開設文化課程以外,還根據學生的愛好,分別開設美術班、音樂舞蹈班和體育班;成立課余文學、藝術、機器人等興趣小組,圍繞當地豐富的“紅色、綠色、古色”資源,在校內組織各類主題活動和戶外研學活動,在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同時,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生態(tài)文明教育和傳統(tǒng)道德教育。
特色化辦學并非易事?!白钪饕倪€是缺乏專業(yè)的教師隊伍?!备毙iL吳平文坦言,“學校里農村孩子居多,要他們到外面學習專業(yè)的音樂、美術等,費時、費錢,我們努力讓他們在校園內接受專業(yè)的特色教育?!?/p>
學校根據學生興趣,成立各色雙學班,通過專門招聘一批、社會聘請一批,將當地有影響、有口碑的特色教師“搜入囊中”,通過合作辦學的形式,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音樂、舞蹈、美術等特色教師隊伍。
舞蹈專業(yè)畢業(yè)的吳思是音樂舞蹈班的專職教師,除了完成正常的授課外,還有意跟蹤每一屆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情況。她介紹說:“去年我們引進了兩位雙學班的畢業(yè)生回校就業(yè),今年我們了解到有10名畢業(yè)生將返回撫州,也在持續(xù)跟蹤,積極引導他們回校就業(yè)。”
“回想高中學習的過程,并沒有最初想象的那么輕松,好在尊重自己的喜好,考上了理想的學校。”說這話的雷震,研究生畢業(yè)后回到學校,成為雙學班的音樂老師,并為學校譜寫了校歌。
幾年實踐下來,學校的辦學特色也逐漸顯現。
“2016年我們只有二三十個孩子考上本科,2017年翻了一番,2018年已經有154名孩子考上本科,其中大多是雙學班的學生。”梅軍水介紹,辦學特色凸顯后,學校也逐漸找回昔日的榮光,學生數也由接手時的3000人增加到4300人,下學期預計將達到5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