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于低年級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特征,故低年級教學比較注重直觀教學。現(xiàn)今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借助課件,利用圖片、視頻等直觀形象突破孩子理解的難點。但是課件這樣的資源讓我們的課本資源失去了其插圖的自身價值,我們大可以最優(yōu)化地利用好課本插圖,不僅方便我們教學,更能培養(yǎng)孩子各方面能力。
關鍵詞:插圖;功能;訓練;使用
插圖,是指插附在文字中間幫助說明內(nèi)容的圖畫,是小學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具有形象性、直觀性、趣味性、啟迪性等特點,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正確認識插圖在課文中諸如營造語言情景、激發(fā)形象思維、陶冶審美情操等方面的作用,能夠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教學。
一、教材插圖的優(yōu)點及功能: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對于低年級來說,學習的興趣大于一切,如何讓孩子喜歡你的課堂是至關重要的。創(chuàng)設孩子喜聞樂見的情境,調(diào)動起孩子的學習熱情是低年級課堂最直接有效的途徑。我們看到了美麗的大海插圖,天空一片蔚藍,海面上空有展翅的海鷗,沙灘上有嬉戲的孩童……這是一篇關于大海的識字,一年級的孩子都喜歡大海,但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去過大海,都有切身體會。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走進文本呢?設置一個美麗的大海旅行計劃,去過大海的孩子會勾起他的美好回憶,沒有去過的孩子也有了一次虛擬的大海行。孩子們能在老師的帶領下跟著插圖,邊觀察邊回憶邊想象,學習熱情異常高漲。他們暢游海洋,快樂學習,少了很多的拘謹,多了很多的歡聲笑語。
2、突破難點,幫助理解
低年級孩子對于課文中的關鍵詞理解可謂一大難點,我們不能用單純的講解來說明,那樣太生澀,孩子不易消化理解。形象直觀的圖片是孩子們最容易接受消化的。它是我們最理想的教學資源,在這樣的資源下,我們不必再擔心孩子的視野是否狹窄,孩子是否有足夠的想象力。《東方明珠》一課中有這樣的句子,“夜晚,塔上的燈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庇卸嗪每?,那究竟會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光靠這簡單的一句話,孩子們并不能想象出那流光溢彩的畫面。而課文后面正好有兩張照片,正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對于沒有親身經(jīng)歷的孩子們來說,要理解香港夜晚的繁華,圖片就可以把他們帶到那個世界。而想象理解那流光溢彩,霓虹燈閃耀的“五光十色”就沒有難度了。
3、培養(yǎng)觀察力,訓練想象力
抓住并充分利用好課本插圖,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記得一次試卷上出現(xiàn)了一只布谷鳥的圖,有孩子寫成“小鳥”,但有很多孩子寫了“布谷”,極少的孩子寫了“燕子”。題目的正確率在我們的意料之中,雖然沒有全部填寫正確,但是我們看到了課堂看圖帶來的效果。在課本插圖中,同一副圖上出現(xiàn)過布谷和燕子兩種鳥,我們讓孩子在觀察的時候做過比較,所以當這樣的圖再次出現(xiàn)的時候,孩子的記憶被喚醒了,圖片上的細微區(qū)別他都能仔細辨認出來,因為這已經(jīng)成為了他的一種習慣。
有了會觀察的習慣,色彩紛呈的插圖還給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如果圖上的小動物們在笑,那孩子們一定會聯(lián)想到它們在想什么。而課堂上,我們也經(jīng)常抓住這樣的機會,引導孩子說,不僅說圖上有的,而且還說圖上沒有的。記得在執(zhí)教《騎牛比賽》時,孩子看到了我沒有看到的細節(jié)——牛鼻子里噴出的氣,我當時為之一振,立即發(fā)動孩子們想象牛的瘋狂,變靜態(tài)圖片為動態(tài)畫面。孩子們你一句,他一句,用了若干書上沒有的詞語句子來形容公牛的野蠻和瘋狂,很輕松就把這節(jié)課最難的句子理解了。
4、增強表達能力,進行美的熏陶
能夠利用好插圖,有目的地讓孩子們描述,不僅是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更多的是通過說提高了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因為是可視的,所以孩子樂意說,還因為是可視的,孩子樂意聽。表達能力好的孩子說得好,老師和其他孩子都會聽得津津有味。而表達能力欠佳的孩子,在一次次嘗試中,也會一步步放心大膽地說起來。當有一天他能把看到的用完整的語言敘述出來,那他的表達能力也就無形中提高了很多。在圖文并茂的語文書中,美的插圖,總能帶給孩子美的享受,無論是視覺的,還是用語言表述,孩子們都能快樂學習語文。
二、教材插圖的使用
既然課本插圖能帶給我們這么多的好處,那我們在課堂利用它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1、指導觀察方法,按順序觀察圖畫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插圖時,我們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觀察方法,不能虎頭蛇尾,丟三落四。在觀察單幅圖時,要注意從上往下,從左往右,亦或相反地順序觀察,要仔細嚴謹,不可粗心大意。如果出現(xiàn)的插圖是多幅的,那就要按照前后的順序,能夠把多幅圖串起來,連成一個有趣的故事(課文)。切不能抓住一個看一個,沒前沒后,看完后一點頭緒都沒有。
2、教會細節(jié)觀察,彌補課文描寫不足
觀察插圖,更多的時候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尤其是插圖的細節(jié)。在執(zhí)教《魯班和櫓板》時,我讓孩子對比了船夫的表情,孩子們在沒讀課文時就猜出來了,前者用力了,而后者很輕松。既然孩子們都能看到這個份上,那我在課文講解中就不必畫蛇添足了,課文中那些讀起來讓孩子云里霧里的句子,也就不必再過多解釋了。由此可見,用好了插圖,還可以彌補課文中某些描寫的不足。
3、發(fā)揮想象,補充畫面內(nèi)容不足
美的圖片通??梢约せ詈⒆拥拇竽X皮層,讓他們迅速進入聯(lián)想、想象。孩子可以在一幅圖的牽動下,想出很多,以至于可以組成一個連環(huán)畫。而編連環(huán)畫的過程就是訓練孩子想象的過程。記得在《我叫“神舟號”》一課中,我設置了一個問題:嫦娥姐姐回到家鄉(xiāng),看到家鄉(xiāng)有哪些變化?請你想象一下,用你喜歡的形式記下來。原本以為所有孩子都會續(xù)寫,結果卻有好幾個孩子交了圖畫作業(yè)給我。有的圖是單幅的,有的圖是連環(huán)的,絲毫不比續(xù)寫遜色。受此啟發(fā),在執(zhí)教《這兒真好》時,我讓孩子們把小動物們在美麗的地方的幸福生活補出來,孩子們興趣盎然,個個大顯身手。
4、根據(jù)需要刪繁就簡
課本插圖給我們的課堂提供了很好資源,可并不是每一幅插圖對我們的教學都有用。比如《北風和小魚》一課后面的一幅圖就可以省略不看,因為它對理解課文沒有多大作用,它只有一個渲染冬天環(huán)境的功能,而這一功能,孩子們自己在預習的時候就能看到。所以我們可以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選擇正確的識圖方式,將圖文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觀察、想象、語言表達、情感感悟甚至審美感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新課標《教材完全分析》?主編:王后雄?中國青年出版社
[2]?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P5?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蘇教版新課程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插圖及其運用研究》?作者:施娟
[4]?《視覺文化時代的文學策略》?作者:張永清?《求是學刊》2005年第3期。
[5]?《圖像時代:視覺文化傳播的理論詮釋》 主編:孟建、Stefan Friedrich?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6]?《語文課程與語文教材》?主編:顧黃初、顧振彪?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
[7]?《讀圖時代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作者:李培林?《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12期
[8]?《國外關于教科書插圖研究的述評》?作者:曾天山 《外國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作者簡介:李丹丹、江蘇、女、1984.5出生、本科學歷、泰州市教壇新秀,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戴窯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