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陽
【摘 要】建筑工程是現今的熱門行業(yè),隨著建筑工程的不斷開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但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材料與人員素質問題,使得在工程進行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污染現象,使得周邊的環(huán)境在竣工之后也一直處于被污染的情況之下。為了保護環(huán)境,使得工程在竣工之后也能夠保障良好的環(huán)境,在施工過程中應該積極應用綠色施工思想,建立起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體系,從而保障環(huán)境,真正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文章當中便對于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體系的建立原則與影響因素及對策進行研究。
【關鍵詞】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體系;構建原則;評價指標
1.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體系的建立原則
1.1實用性
建立指標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因此指標建立的過程中的實用性和實踐性非常重要,評價體系所包含的指標中有的可以直接量化,而有的只能間接量化,針對那些無法進行直接量化的指標進行科學化分析法實現定性量化。假如不能找到比較合適的量化考核指標標準,則應當進行相應的目標評價,達到間接賦值量化的目的,保證指標可以進行比較分析。另外,指標的選取還應當考慮數據的難易度和可靠程度。
1.2系統(tǒng)性
綠色施工是復雜的系統(tǒng)性工程,應當對其進行合理的層次劃分,分解成多個子系統(tǒng)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在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過程中應當直接分析其特點,選擇相對具有強烈代表意義的典型性問題,有效的避免出現重復問題,盡量避免或是簡化現場操作的繁瑣程度,保證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和全面性。
1.3可持續(xù)性
評價指標應當體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全面落實環(huán)境保護和資源節(jié)約的指導思想。指標體系的設置上要體現預防為主的理念,通過合理的規(guī)劃與設計,使建筑施工的全過程盡力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減少能源的浪費,從源頭上杜絕環(huán)境負荷的加重,指標體系不包括最終的污染治理問題,將環(huán)保概念貫穿在建筑工程的前期和中期。
1.4動態(tài)性
依據時代特征情況,評價體系應伴隨整個時代的進步不斷的發(fā)展變化。綠色施工評價體系其實就是一個動態(tài)概念,在此概念中它時刻的關注著人類和社會的發(fā)展,不斷的改進和發(fā)展,及時的應對新出現的問題和發(fā)展趨勢,積極響應,為綠色施工健康有序的發(fā)展提供一個良好的保障。
1.5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定性分析具有邏輯性,而定量分析具有準確性,兩者各有優(yōu)勢,單獨使用其中一種會使結果缺乏可信度,因此我們要在定性分析中加入定量分析,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研究結論更加科學嚴謹。
2綠色施工評價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
對施工的影響因素有很多,需要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2.1環(huán)境保護
建筑施工周期長,資源消耗量大,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必須在施工前做好充足的籌備工作。施工方是否具備先進的技術工藝、使用環(huán)境友好型耗材以及引進全新的綠色管理模式是綠色施工能夠實現的核心所在。
2.1.1噪音污染:在施工過程中設備會產生一定的噪音,而且這些噪音具備較強的突發(fā)性,對當地居民造成很大的噪音污染。
控制對策:必須使用低震動、噪音小的機器,采取隔音措施,力求將噪聲污染控制在當地噪音污染的限值范圍內,減少對周圍居民的傷害?,F場應設噪聲監(jiān)測點,并實施動態(tài)監(jiān)測。
2.1.2大氣污染:建筑施工會造成強烈的揚塵污染,這種現象非常普遍,施工現場的揚塵污染來源廣泛而且諸如場地平整和混凝土攪拌等引發(fā)的揚塵問題無法規(guī)避,因此控制起來存在一定困難。
控制對策:應當在施工過程中,杜絕實施粗放式的施工模式,加強項目管理,有效的控制項目施工中造成的揚塵污染。設定嚴格的揚塵排放控制指標并且實時監(jiān)測,采取遮擋措施抑塵,并采用噴霧設備降塵等。
2.1.3固體廢棄物:項目施工過程中造成的固體垃圾是一項重要的污染物,而這項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是生活垃圾和建筑廢料垃圾,其中所含的重金屬會污染存放土地,固體物的堆積會占據大量土地,破壞土壤結構甚至會造成土地塌陷等,其影響之大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控制對策:建立專門的垃圾回收站分類回收管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提高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率,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特別是有害化學品廢棄物應有專人負責回收分類銷毀,分類率達100%。
2.1.4土壤破壞:隨著項目的不斷推進,土地的淺層地質正在遭受嚴重的侵蝕,且由于地貌的變化進而影響到地表的覆蓋植被,有些不良建筑行為還對周邊耕地土壤造成巨大且無法想象的破壞。未經處理以及回收利用就排放的建筑廢水以及大量使用的化學藥劑中所含的有毒物質也會導致土壤污染。
控制對策: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時覆蓋砂石或種植速生草種,以減少土壤侵蝕;因施工造成容易發(fā)生地表徑流土壤流失的情況,應采取設置地表排水系統(tǒng)、穩(wěn)定斜坡、植被覆蓋等措施,減少土壤流失。
2.1.5水污染:項目施工過程中產生許多的廢舊垃圾和廢水,例如地基鉆探等產生的地層廢水,與工地中產生的建筑污水混合在一起,造成整個水體的污染,危害周圍居民的飲用水安全。
控制對策:現場道路和材料堆放場地周邊應設置排水溝,雨水、污水應分別
排放;現場廁所應設置化糞池,廚房應設置隔油池,并且化糞池和隔油池應定期
清理;工程污水應采取有機質分解、沉淀過濾等措施,達標后排放。
2.1.6光污染:此污染是最近幾十年才出現的新型污染,這是因為在項目的施工中很多工程都是夜晚施工,一些大型的探照和切割、焊接等都會產生很多火光。長期在光污染環(huán)境下作業(yè),容易造成施工人員視覺疲勞,情緒緊張,影響施工人員身心健康,同時,光污染影響了動物的自然生活規(guī)律,受影響的動物晝夜不分,使得其活動能力出現問題,引發(fā)不良生態(tài)后果。
控制對策:夜間進行切割焊接作業(yè)時,應用擋光設備;項目現場設置大型照明燈具時,應加裝保護罩,防止強光外泄。
2.2節(jié)材方面
2.2.1影響因素:
(1)由于施工管理不到位缺少專業(yè)的綠色施工職能監(jiān)管部門及人員導致工人在拆除建筑物體的工程中處理不當,很多時候野蠻操作導致可以再利用的建材受破壞,同時拆除的建筑材料不能妥當處理充分再利用。
(2)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對于需要填充的工程沒有選擇可再生資源,造成資源的浪費。
(3)在施工建材模板類型的選擇上不能精準的預測,造成原材料浪費和建材損耗。
(4)使用的鋼筋材料的連接方式不合理或是作業(yè)篷布置不妥當、周轉材料使用頻率低下等會造成一定的浪費情況。
(5)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由于采購地與建筑施工工地距離較遠,在運輸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損耗情況。
(6)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特別是大體積澆筑可能會造成較高的損耗率。
2.2.2控制對策:
(1)施工建材應選用綠色、環(huán)保、可循環(huán)使用的材料,采用新設備、新科技、新工藝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2)臨時設施應采用可拆卸,可回收的材料。
(3)建立廢棄物現場回收再利用制度,分類回收可利用的廢棄物,并直接應用于工程建設??刂朴嗔系漠a生,建筑余料應合理使用。
(4)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選取適宜的材料運輸方法和工具,降低運輸損耗率。
(5)應采用工具式模板和新型模板材料,優(yōu)化鋼筋等線材的下料方案,采用科學的連接方式,節(jié)約鋼材的使用。提高周轉材料的利用率。
結語
綠色施工指標數量非常多,但我們又必須充分而全面地進行分析,為避免漏掉和重復進行,所以我們要對指標進行排序和調整,以便確保綠色施工評價總目標與重復性指標對小目標的影響盡量小,希望能夠在項目工程管理過程中建立一個合理有效并且全面系統(tǒng)的指標評價管理體系,進而在此基礎上能夠更好的評價管理綠色施工過程。所以在體系建設當中應該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以免遺漏重要信息,影響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
參考文獻:
[1]彭麟.房屋建筑工程節(jié)能施工關鍵技術研究[J].價值工程,2018,37(32):199-200.
[2]張立娟,劉曉璐,喬春蕾,康春霞,喬麗艷.綠色浪潮背景下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體系問題及對策[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8,32(02):66-69.
[3]賈晨琛.施工全過程視域下綠色施工評價體系研究[D].南昌大學,2018.
[4]王小宇,陳英杰.醫(yī)院建筑工程綠色施工技術評價研究[J].建筑技術開發(fā),2018,45(09):32-33.
[5]張書鋒.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模型與體系研究[J].四川建材,2017,43(10):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