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玉航
阿祥騎著自行車,嘴里無意識地哼著不知名的歌,破舊的車輪就像一個失調(diào)的鐘表一樣載著他駛向回家的路,日子也像時鐘一樣,在阿祥生命的履歷上彎彎曲曲地畫著不規(guī)則的圈。
阿祥有種不祥的感覺——自己的車好像要被壓垮。阿祥瘦瘦的,壓根兒不可能把車壓壞。難以用數(shù)字計量的重量來自他書包里的試卷——語文36,數(shù)學16,英語50,歷史、地理、政治、生物……沒有一科成績可以讓他的自行車變得輕松。
阿祥有點懷念小學的時光,那時與同學打打鬧鬧,成績也還可以。大家在陽光的沐浴下意氣風發(fā)地走進教室。他不記得今天自己是怎么走出教室的,對,是從后門出來的,狼狽不堪!
現(xiàn)在教室分為前門和后門。從前門進的人都是老師的寵兒,全班的希望,這是阿祥可望而不可即的;從后門進的都是比較“那個”的人,阿祥已經(jīng)從這道門跨了無數(shù)次。他突然好想從前門進一次,可他不敢。有一次,當他抱著書包在前門躊躇著往里看時,無意間掃到班長的目光,他仿佛從那道光中看到了嘲諷。于是,他裝作不在意的樣子,拉拉校服的拉鏈,走向后門,一閃而過……
阿祥仰頭對天苦笑了一下,風吹著他那雜亂的頭發(fā),不,確切地說是一叢草。他想抱怨上天對他的不公,可是天空湛藍,陽光明媚,似乎沒有什么過錯。與老天無關,他決心要改變這種命運。
“這么晚了,快睡吧!”奶奶走進來對阿祥說?!昂?,馬上就睡。”阿祥放下手中的書,把奶奶送出房間。等奶奶睡下,他又悄悄地拿出課本……
又一個夜晚,阿祥有點興奮地說:“奶奶,明天我想從前門進?!薄鞍??什么?”忙著收拾的奶奶似乎沒有聽明白。阿祥看著成績單:語文89,數(shù)學80,英語92……他一遍又一遍地念著這些數(shù)字。這天晚上,阿祥失眠了。
第二天,阿祥很早到校,他來到教室前,站在前門口,教室的門虛掩著,他長出了一口氣,拉了拉校服的拉鏈,突然,像踢球射門那樣沖進教室,教室里人不多,似乎大家對于阿祥的進入也沒有感覺到什么意外。
阿祥回頭看了一眼那扇門,這時他才發(fā)現(xiàn):原來,前門一直開著……
(指導教師? 張秀云)
【評點】
文章以小小說的形式,娓娓講述了主人公阿祥通過自身的醒悟與努力,取得進步的心路歷程。全文以物象“門”貫串始終,看似是在講述阿祥由后門走向前門的經(jīng)過,實際是在表述阿祥通過努力,找回自信的過程。意猶未盡的收尾堪稱本文的點睛之筆,既照應了題目,又含蓄地彰顯出本文的深刻立意:人生中的每一扇門都是自由敞開的,關鍵看你能否找到真正想要的大門,并一往無前地走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