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晟
摘 要 與傳統(tǒng)斜拉橋橋塔不同,本斜拉橋采用拱形橋塔。本文以該橋為例,介紹半橢圓拱形塔斜拉橋的設計。針對結(jié)構的特點建立空間有限元模型,結(jié)構計算分析表明:該橋各主要構件受力、剛度及整體穩(wěn)定性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該橋的成功建設可為同類橋梁設計和施工提供范例。
關鍵詞 斜拉橋;拱形橋塔;π型截面;橋梁設計
1工程概況
本項目位于安徽省臨泉縣城南新區(qū),是臨泉縣城未來發(fā)展的主要方向,以高品質(zhì)居住、公共服務為主的城市新區(qū)。
橋梁位于縣城南北向中軸線主干道上,是南向入城的門戶。橋梁跨越公園景觀水系,景觀要求較高。
橋梁采用獨塔斜拉橋,跨徑組合:2×84m,橋塔采用拱形結(jié)構,截面為多邊形,從根部到塔頂截面逐漸變化,塔與梁固接。拱形門整個結(jié)構線性流暢,結(jié)構美觀,有拱門迎賓的感覺,橋梁建成后,與公園景觀相融合,必將成為臨泉地標性建筑[1]。
2主要技術標準
(1)道路等級:城市主干道;
(2)設計行車速度:60km/h;
(3)設計荷載:城—A級,人群荷載為4.0kN/m;
(4)橋梁橫斷面布置:3.0m人行道+4.5m非機動車道+4.0m拉索區(qū)+23.0m機動車道+4.0m拉索區(qū)+4.5m非機動車道+3.0m人行道,全寬46m;
(5)設計洪水頻率:防洪排澇水位33.7m;
(6)橋梁結(jié)構設計基準期:100年;
(7)設計安全等級:I級;
(8)地震設防標準: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對應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橋梁設計按照7度設防;
(9)通航條件:不通航。橋下可滿足公園小型游船通行[2]。
3橋梁結(jié)構設計
3.1 橋梁總體設計
橋梁全長175m,主橋采用2×84m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塔梁固接,橋塔采用橢圓形拱形塔,主梁采用π型截面,橋面全寬46m,橋梁與河道正交。橋下凈空滿足公園小型游船和人行綠道通過要求。
3.2 橋梁結(jié)構設計
(1)主梁。橋梁上部結(jié)構主梁采用π型截面,雙邊梁中心處高度2.568m,標準段寬度3.0m,主梁分別在端支點和中支點加寬處理,主梁寬度從3.0m變化到5.5m。
全橋橫梁分為三種,主墩處中橫梁、橋臺處端橫梁及拉索區(qū)中橫梁,橫梁頂面1.5%橫坡。主墩處中橫梁橫橋向長度46m,高度4.0m,寬度4.0m,底面水平;橋臺處端橫梁橫橋向長度46m,高度2.77m,寬度1.8m;拉索區(qū)中橫梁橫橋向為倒梯形,頂面寬度46.0m,底面寬度38.0m,順橋向厚度0.55m。橋面板厚度28cm厚,為單向板。
主梁按照全預應力構件設計,橫梁按照預應力A類構件設計。
(2)主塔。主塔采用拱形獨塔,布置在兩側(cè)分隔帶上,塔高54.5m,塔身設置鞍座以便拉索順利通過,主塔順橋向從根部5.5m變化至塔頂?shù)?.5m,橫橋向?qū)?.5m,塔間距離27.0m,塔上斜拉索理論豎向間距2.0m,橫向雙排布置。
(3)斜拉索及鞍座。本橋拉索布置為空間雙索面,兩側(cè)雙排布置共計52對拉索,主橋梁上基本索距5.8m,塔上索距為2.0m。拉索傾角為26.4度~55.6度。
鞍座采用矩形分絲管形式。
(4)下部構造。橋墩采用矩形實體墩,縱橋向橋墩尺寸5.5m,橫橋向單支墩厚4.5m,雙墩間距27.0m,墩高6.5m;墩下為承臺接群樁基礎,承臺厚度5.0m,頂部1m厚度為棱臺,頂面尺寸為6.5m×6.5m,下面4m為等截面,平面尺寸為18.6×18.6m;承臺下為16根直徑2.0m鉆孔灌注樁基礎,樁基按摩擦樁設計。
橋臺采用常規(guī)的U型,蓋梁為矩形斷面。橋臺承臺厚2.0m.橋臺承臺下接14根直徑為1.5m鉆孔灌注樁基礎,樁基按摩擦樁設計。
(5)支座和伸縮縫。支承采用球型鋼支座,支座型號為QZ 150000GD/DX、QZ 12500DX/SX。
伸縮縫采用單元式多向變位梳齒板伸縮縫,伸縮縫型號為KF160。
(6)橋面鋪裝。橋面鋪裝為4cm厚細粒式改性瀝青+6cm厚中粒式瀝青混凝土+8cm厚C40防水砼。
(7)接地防雷系統(tǒng)。塔頂安裝一套主動式早期預放電避雷系統(tǒng)。
(8)抗震措施。橋臺和主墩梁底處設側(cè)向抗震擋塊。在伸縮縫處,梁與臺、梁與梁之間設置緩沖橡膠塊。
4結(jié)構分析計算
4.1 模型建立
采用Midas來驗算分析主橋縱向受力情況。
采用橋梁博士來驗算分析主塔橫梁、拉索區(qū)中橫梁、橋臺處端橫梁。其中拉索區(qū)橫梁區(qū)分最大和最小索力計算。
4.2 主要計算結(jié)論
計算按有關規(guī)范對各種作用進行不同組合,對結(jié)構的持久狀況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持久狀況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短暫狀況構件的強度和剛度分別進行了計算,結(jié)果表明,橋梁各項指標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主要指標如下:
(1)主梁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驗算。正截面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滿足強度要求,主梁(半跨)彎矩及抗力包絡圖如下:
(2)主塔驗算?;窘M合作用下主塔彎矩包絡圖如下:
主塔最不利截面計算配筋率0.2%,設計配筋率0.33%。最大裂縫0.145mm。
5結(jié)束語
本橋拱形橋塔在結(jié)構上仿生于“蛋殼受力”的力學原理,提煉于生活中簡單事物,賦予橋梁設計之中。針對結(jié)構的特點進行計算分析,該橋各主要構件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該橋的成功建設可為同類橋梁設計提供范例。
參考文獻
[1] 周先念.橋梁方案比選[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7:51.
[2] 劉志林,王似舜.斜拉橋設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