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嘉育
九年級(下冊·部編版)
第四單元:乘著音樂的翅膀
黑格爾說:“真正的創(chuàng)造就是藝術的想象活動。”乘著音樂的翅膀,學生們可以放飛想象,張揚個性,鍛煉創(chuàng)造能力,展開無限遐思:山水有歌,風雨有歌,歲月有歌,親情有歌,校園有歌……寫想象作文,要化抽象為形象,將生動的旋律寫得可觸摸、可感受,將音樂里的故事還原并娓娓道來。要注意幾點:一是快樂地聽,鼓勵人人參與,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哪怕只想到一個詞、一句話、一件事、一個人,也是可以的,可以想美好的事情,也可以想丑陋的事物。擴展音樂范圍,不局限于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曲子,還可以是自然界的各種聲音。二是大膽地想,張開想象的翅膀,只要是有創(chuàng)意的想象,都應予以鼓勵。三是無拘無束地表達,循序漸進地思考,自由自主地創(chuàng)作,允許學生自由選擇習作方式。
靜夜,月上柳梢頭。我坐在樹下,戴上耳機,閉上眼睛,與一首好歌相約。
歌聲悠揚,我心飛翔。“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優(yōu)美的歌聲讓我如醉如癡、浮想聯(lián)翩: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一位美麗的姑娘閃動著金色的衣裳,揮動著牧鞭……
那一年的春天,一個攝制組來到金銀灘草原拍電影。在碧波蕩漾的青海湖畔,當?shù)厍糸L的女兒薩耶卓瑪扮演牧羊女。那時金銀灘上有個說法:草原上最美的花兒是格?;?,而青海湖畔最美的姑娘是薩耶卓瑪。一身書卷氣的王洛賓穿上藏袍,跟著卓瑪趕羊群。兩個年輕人同騎在一匹馬上,晚霞中的側(cè)影婀娜多姿,王洛賓癡癡地望著她。卓瑪感覺到他火辣辣的眼神,羞澀地轉(zhuǎn)身舉起手中的牧鞭,輕輕打在他身上,然后跑開了。王洛賓木然地站在柵欄旁,傻傻地望著姑娘消失在夜幕中,輕撫著被牧鞭打過的地方。
電影拍完了,王洛賓該回去了。他坐在駱駝背上,一步一回頭地張望,一首歌好像早就寫好一樣在心頭悠揚:“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了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每天她拿著皮鞭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
后來,王洛賓成為“西部歌王”,他夢想留學巴黎音樂學院,卻一輩子沒踏上歐洲大陸,而他的作品《在那遙遠的地方》被巴黎音樂學院編入東方音樂課程教材。卓瑪呢,過早地去了那遙遠的地方,把美麗動人的故事永遠留在了歌聲里……如果你非要去尋覓一點芳蹤,那么在草原深處能看到薩耶卓瑪?shù)牡裣瘢簯驯е⊙?,目光深情而恬靜,以一種期待的神情眺望著遠方,那里是格?;ㄊ㈤_的地方……
曲終人散,今時,王洛賓和卓瑪都去了那遙遠的地方。那里的草原沒有風沙,那里的人兒不會分開,他們信馬由韁,想說就說想笑就笑,想走就走想唱就唱。
閑下來,他們可以俯瞰人世間,看誰又唱起《在那遙遠的地方》,那歌聲又打動了哪位美麗的姑娘……
吉林吉林市吉化第九中學
(指導老師 朱鳳艷)
點評
在世界各地,只要有華人的地方,都能聽到《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曲。本文帶著我們,乘著音樂的翅膀,一起聆聽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還有它背后動人心弦的故事。音樂故事講述得含蓄而婉轉(zhuǎn),點到為止,留下讓人回味與想象的空間。尤其是結(jié)尾部分的想象,拓展了意境和空間,把故事中的人寫活了。難忘的旋律,動人的故事,是本文的突出特點,作者用自己的語言去敘述,而不是照搬材料,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