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敬翔
摘 ?要 ?5G是當下互聯網時代中最熱門的話題,不只是因為其數據傳輸速率快、延遲低,更重要的是5G技術的普及將影響人們的學習、生活、社交等領域的方方面面,將革新媒體產業(yè)和互聯網產業(yè)。媒介新形態(tài)是指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介形態(tài),5G時代的媒介形態(tài)將是物聯網、AR和VR、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結合,將使社會產生深度變革的全媒體形態(tài)。
關鍵詞 ?5G;媒介傳播;物聯網;全媒體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17-0012-03
媒介技術形態(tài)的變化依賴于通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縱觀近十年來的媒介技術變化,每次技術的升級都必定帶來媒介傳播的劇變。麥克盧漢說:媒介即訊息。傳播工具與傳播技術的性質以及開辟新技術的可能性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訊息,而不同的工具與技術又會催生各個時代不同的具體傳播內容。
1995年,得益于中華電信的積極引導,我國正式告別了曾在1987年廣東全國運動會上正式開始使用的1G移動通訊系統(tǒng),進入2G的通訊時代,使移動通信的保密性大大增強,同時實現了手機上網,至此,互聯網進入微端手機,互聯網資源成為可移動資源,手機聊天,網絡新聞等文本媒體迅速發(fā)展。2009年,3G網絡正式獲準實現商用,移動流媒體技術迅速發(fā)展,手機電視、手機音頻、手機視頻,等移動流媒體服務飛速發(fā)展,媒介傳播開始由電腦轉向移動微端,受眾的媒介接觸習慣也逐步改變。2014年,4G網絡正式獲準實現商用,其相當于2G移動電話數據傳輸速率的萬倍,相當于3G網絡傳輸速率的20倍,最大傳輸速率超過100Mbps。由于其網絡頻率寬,通信、兼容性、智能性好,使得即時通訊網絡社區(qū)、網絡視頻、網絡新聞客戶端、網絡直播、手機游戲等迅速崛起,成為新的媒介傳播頻道。2018年3月,國務院發(fā)布的《“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中明確指出,積極推進5G發(fā)展,在2020年啟動5G商用,4月,華為取得世界第一張5G產品CE-TEC證書(歐盟無線設備指令型式認證),5G普及指日可待。5G無線網絡的理論傳輸速率為10 Gbps,是4G網絡的100倍,且功耗低于4G,而其實際網速約為4G的12倍,一部1G大小的高清電影,0.8 s左右即可下載。
由于5G網絡擁有如此快速的數據傳輸速率,更是能夠與最新的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AI(人工智能)、云計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4K乃至8K技術等完美結合,將其普及。即將到來的5G時代,不僅僅依靠PC端、手機、平板電腦等4G時代的媒介,而是會催生例如聯網無人機、穿戴設備、家電家具等一批進一步滿足受眾需求的新興媒介,真正達到“萬物互聯”“萬物皆媒”的“物聯網”時代。新興媒介的出現必定意味著媒介傳播將會發(fā)生變革,變革的走向,是有跡可循的。
1 ?媒介傳播方式變革
1.1 ?物聯網+產品矩陣
根據IBM的定義,物聯網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通過傳感器將物接入互聯網,實現物與物之間的信息交換與通信①。物聯網是以互聯網為根基的,但其用戶端則拓展到了日常生活中任意的物品之間,即發(fā)展出“本地網”。施拉姆認為,傳播至少有三個要素:信源、訊息和信宿。在本地網中,每個終端既是信源、又是信宿,且在充當信宿的同時又充當信源,數據交互并且協同工作。而本地網又通過互聯網相連,在新技術的支持下廣泛運用于生活的各個角落例如安全生產、智能交通、環(huán)境監(jiān)控、智能家居、健康監(jiān)測等。
萬物互聯必然帶來的是大數據產業(yè)的繁榮。在信息化時代,數據越發(fā)繁雜無序,但其價值也是十分可觀的。抓住機遇,培養(yǎng)大數據思維,也是每個媒體工作者理應努力的。大數據必然催生出新的產業(yè)、應用、模式、平臺,而無論是傳統(tǒng)媒體,還是新媒體,都應該建立產品矩陣,認清自己的產品在矩陣中的位置,秉承“內容為王”,實現從“提供者”向“服務者”的轉變,通過多種渠道,建立多種商業(yè)模式。在滿足信息化時代人們需求的同時,獲得一定的商業(yè)效益。
1.2 ?用全媒體思維服務龐大的受眾群體
根據CNNIC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8.29億,全年新增網民5 653萬,手機網民達8.17億,全年新增網民6 433萬,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8.6%??梢?,在我國網民占比即將突破60%大關的今天,又適逢5G網絡即將投入運行使用,我國網民的數量將在2020—2025年迎來一輪新的峰值。除日常上網的網民外,未來我國5G傳播的受眾還將包括直接或間接使用到智能產品的人群。在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數下,傳統(tǒng)媒體的改革勢在必行,新媒體在法律和道德層面的監(jiān)督治理體制也亟待
完善。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fā)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全媒體不斷發(fā)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tài)、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fā)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zhàn)?!盵1]“全程、全息、全員、全效”揭示了未來全媒體的傳播方式,即全媒體的傳播是任何時間空間、無處不在的、打破虛擬現實空間的、連接所有數字化資源的、能夠實現各種場景效果的傳播,而全媒體則是一個覆蓋全方位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龐大的受眾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還是“傳播者”;既是“編碼者”,又是“譯碼者”,還是“釋碼者”。
1.3 ?高效生產,精準投放
5G與AI(人工智能)技術的聯姻,將在未來大幅提高內容生產效率,無論是內容采集,還是內容生產,AI的介入都將帶來巨大的變革。早在2008年,一款名為“谷歌流感趨勢”(Google Flu Trends)的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結合的產品,工程師們假定患上流感的人可能在搜索引擎中搜索特定的關鍵詞獲得流感相關信息,并以此收集分析,匯總并預測流感的爆發(fā)時間和爆發(fā)地點,該產品曾提前數周成功預測了全美范圍在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大爆發(fā)。另外,新聞機器人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它們是設計出來的智能計算機程序,該程序可以依照人工智能算法,合并輸入端的關鍵詞數據進行新聞報道寫作,雖然其還存在諸多問題,但依然無法阻擋它們風靡全球。
算法在信息投放分發(fā)領域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依靠算法投放新聞和廣告已屢見不鮮,“信息找人”已經基本實現,但其算法的輸入數據不可謂之準確。5G時代,傳感器等交互性設備全面升級,及時反饋系統(tǒng)對用戶行為的捕捉有望到達生理層面,身體體征甚至激素變化和視覺停留時間等身體的細微變化都會被精準捕捉,伴隨著人工智能算法的迅速更新升級,信息投放更為精準,并將同時避免形成“信息繭房”。
2 ?媒介呈現形式的變革
2.1 ?沉浸式
從1G到4G的迭代,通訊技術事業(yè)推動了社會意識的變遷,受眾對網絡交互性的需求愈發(fā)加強,如果說1G需求聲音通訊,2G需求日常交互,3G需求視頻交互,4G需求多人交互,那么5G需求的則是更加全面的沉浸式交互。2019年的兩會報道首次使用了5G傳輸,在5G技術的加持下,VR、AR技術廣泛使用,打造“沉浸式新聞”,如人民日報的《AR看兩會》、央視網的《全景沉浸看報告》、人民網《全息3D強影看兩會》等,通過數據可視化、智能化包裝,最大程度上讓受眾置身于新聞環(huán)境中。
5G時代的全媒體,可以通過技術支持提供4K、8K超高清晰度視頻,以及AR、VR的內容和包裝,受眾接收信息獲得的是沉浸式通感,通過深度的在場感的營造,能夠滿足缺席受眾的所有個性化需求。對于傳統(tǒng)媒體來說,打造全息視角,實現窺視式沉浸觀看,注重細節(jié)營造,將是未來5G時代節(jié)目的發(fā)展方向。
2.2 ?家庭式
“家庭性的基礎理念是電視媒體獲得信息廣泛傳播、內容深度浸潤的基本優(yōu)勢?!盵2]5G時代,由于視頻清晰度升高,交互性增強,未來的受眾有望實現由微端、網絡回歸到電視,而服務類的、教育類的、情感類的節(jié)目更適合闔家觀賞,比如《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根據央視索福瑞統(tǒng)計,十期節(jié)目的首播平均收視率高達1.608%。新媒體受眾中,中年、青年人居多,但傳統(tǒng)電視媒體可以抓住未來將要大批進入網絡的“黃發(fā)”與“垂髫”,打造全年齡段受眾的家庭節(jié)目。5G時代的電視不僅僅是傳統(tǒng)電視頻道與網絡電視的結合,它是一個突破微端視聽局限的大型終端。5G技術時代,電視機終端將沿著互聯網電視(OTTTV)的發(fā)展道路轉變?yōu)橹腔奂彝サ男畔⑵聊唬闯蔀楹A炕?、多類型的網絡媒介信息內容的播放設備[2]。同時它也將是一個家庭碰撞交流,獲得幸福感的重要來源。家庭性將成為未來電視向前發(fā)展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2.3 ?共享式
“云”的概念,可以總結為“提供資源的網絡,通過將軟件、硬件、數據等計算資源從本地遷移至云端,讓用戶不必花費高昂的時間和金錢成本購買、學習和使用復雜的本地硬件軟件資源及存儲數據,反而能夠通過成本較低的客戶端,對處于云端的功能強大的軟件、硬件和數據資源完成隨時隨地的
連接?!盵3]
當前的“云”,更多是使用“存儲+分享”的模式,登錄“云”下載信息資源到本地來滿足需求,本地終端需要編輯完成再上傳到“云”上。未來的5G時代,則是“共享”模式,萬物皆處于“云”中,其高速率和低延遲能夠保證所有數據的編輯處理都在云端完成。2019年1月,華為召開了云“5G Cloud VR”服務發(fā)布會,除了提供開發(fā)套件和開發(fā)者交流社區(qū)之外,在“Cloud VR”上,能夠直接將用戶開發(fā)的產品與運營商對接實現商用,或用于二次開發(fā)和集成。5G時代強大的共享“云”,不僅節(jié)約本地資源成本,降低本地能耗,并且能夠提高信息處理效率,使得大規(guī)模共同編輯、集體創(chuàng)作變得可行。但高便利和“共享”形式也會不可避免地帶來產權保護和隱私保護等種種問題,這些問題也是在呼喚行業(yè)法規(guī)的盡快出臺。
3 ?結束語
5G時代的媒介,不是僅僅指傳統(tǒng)媒體或新媒體,而是全媒體、“萬物皆媒”的物聯網。新時代的通信技術革新必定帶來傳播方式與呈現形式的變革。5G時代的媒介將隨時隨地伴隨人們,精準的服務性內容與“共享”理念使其充當生活必需品,“內容為王”的視頻產品與沉浸式互動使其成為學習工作娛樂的工具,全民直播與家庭性的回歸又使其成為構建關系的紐帶。只有精準把握5G大潮推動下的媒介變革方向,捕捉推動媒介變革的重要因素,才能真正占領5G高地,提高信息生產力。
注釋
①IBM,物聯網,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iot/iot01.html。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fā)展 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共同思想基礎[EB/OL].[2019-01-25].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125/c64094-30590946.html.
[2]李素艷,徐馳.5G互聯時代電視媒體創(chuàng)新方向探析[J].電視研究,2018(12):29-31.
[3]朝樂門,邢春曉,張勇.云端信息資源管理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0(4):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