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星,王欣星,興美丹
(1.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遼寧 沈陽 110847;2.沈陽科技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7)
公正世界信念(Just World Belief)是由美國心理學家Lerner[1]最早提出來的概念,指的是:人們相信世界是公正的,在公正的世界中,所有都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即是一個人遭受到不幸也是其應得。研究表明[2]公正世界信念對大學生有著重要的適應功能,可以幫助個體減少焦慮并且提高主觀幸福感。
認知靈活性(Cognitive Flexibility)指的是個人自由的改變認知以應對不同刺激或環(huán)境變化的能力[3]。研究表明[4]認知靈活性偏低的個體常常伴有心理疾病的癥狀,如抑郁和強迫,而認知靈活性偏高的個體與自我經驗不和諧和自我刻板呈顯著的負相關[5]。
相倚性自我價值(Contingencies of Self-worth)是自尊研究的一個較新穎的領域,Crocker[6]認為相倚性自我價值描述的是個體獲得自我價值的一些領域,也就是當某些特定生活領域中的事件具有成敗意義的時候,它們對個人自我價值判斷的影響程度。依此理論Crocker等人編制了相倚性自我價值量表(Contingencies of Self-worth Scale)[7]經過王欣星等人[8]的翻譯和信度效度檢驗,制作了該量表的中文版。
從概念上分析,公正世界信念的產生是個體用認知來適應外在世界的一種表現(xiàn)和結果。而以往雖然有許多研究關注公正世界信念和自尊的關系,可是內容多為公正世界信念與自尊的整體水平[9],并少有關注自尊來源(相倚性自我價值)與公正世界信念關系。本研究希望通過實證研究來分析認知靈活性和相倚性自我價值對中醫(yī)藥大學生的公正世界信念的影響,從而為大學生的心理咨詢和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一)研究對象。
在沈陽市某中醫(yī)藥大學,從該高校的四個年級中(一年級至四年級)各抽取本科學生90人,共360人作為被試,回收有效問卷339份,其中男生106份,女生233份。
(二)研究工具。
1.大學生公正世界信念量表[10]。共19個項目,5級評分,3個因子,包括終極公正、內在不公和內在公正,3個因子的得分相加為量表總分,量表總分的分數(shù)越高,代表著被試持有越強的公正世界信念。
2.認知靈活性問卷[11]。共20個項目,5級評分,兩個維度,包括可選擇性和可控性。兩個維度的得分相加為量表總分,量表總分越高表示認知靈活性程度越高。
3.相倚性自我價值量表中文版[8]。共30個項目,7級評分,6個分量表,包括自我價值來源于他人肯定、自我價值來源于外貌、自我價值來源于競爭、自我價值來源于學習成績、自我價值來源于家庭支持和自我價值來源于美德,分量表得分越高,意味著自我價值來源于此方面。
(三)數(shù)據(jù)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一)公正世界信念、認知靈活性和相倚性自我價值的相關矩陣。
由結果可見,公正世界信念與可選擇性、可控性以及認知靈活性總分呈顯著正相關;公正世界信念與自我價值來源于家庭支持和自我價值來源于美德顯著正相關;公正世界信念與自我價值來源于競爭、自我價值來源于外貌、自我價值來源于學習成績和自我價值來源于他人肯定四個維度呈顯著負正相關。(見表1)。
表1 認知靈活性、相倚性自我價值和公正世界信念的相關矩陣
注:*P<0.05,**P<0.01,下同
(二)認知靈活性和相倚性自我價值對公正世界信念的預測。
在用8個預測變量預測效標變量(公正世界信念)時,5個預測變量進入回歸方程,即可選擇性、自我價值來源美德、自我價值來源于外貌、自我價值來源于家庭支持和可控性對公正世界信念的預測有顯著作用,5個變量可以聯(lián)合預測公正世界信念31%的變異量(見表2)。
表2 認知靈活性和相倚性自我價值對公正世界信念的多元回歸分析
本次研究表明,在認知靈活性的兩個維度里,可選擇性和可控性對公正世界信念的正向預測作用最明顯。針對于此,在高校里的具體心理工作中,可以在課堂或課外開設拓寬大學生的思維層次的講座和訓練;一旦大學生面對困難的時候,應當鼓勵和激發(fā)其用更多的解決方案去化解,以及幫助大學生確立困難終究會被克服的信念。用這些手段來增強大學生的公正世界信念,使其在校園里和將來走入社會后有著更強的適應和應變能力。
本次研究也表明,相倚性自我價值里自我價值來源于美德和自我價值來源于家庭支持對公正世界信念的正向預測作用最強,自我價值來源于外貌對公正世界信念的負性預測作用最強。美德和家庭支持雖然是兩個維度,但在高校的心理教育活動中可以同時培養(yǎng)。比如孝敬父母的典型宣傳活動,這些具體的活動既有助于學生美德的培養(yǎng)也增進了學生和父母的溝通,從而為提高學生的公正世界信念起到積極的作用。自我價值來源于外貌是現(xiàn)在許多大學生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所以在具體的心理教育活動中,可以開展針對性的“外貌”專題活動,使學生明白外貌只是自我價值中的一個部分而并非全部,盡量使其自我價值建立在美德和家庭支持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