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zhí)行|吳穎 高婷
擁有廣袤土地、壯美山川、綿延的海岸線,擁有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擁有各民族獨特又交融的多樣風情,這就是我們的祖國。每一個中國人都愛著這片出生于斯、成長于斯的土地。
當孩子逐漸長大,從懵懂無知開始好奇地打量自己的生長環(huán)境,慢慢地體會和理解愛是什么的時候,我們應該集學校、社會和家庭的合力,幫孩子認識自己的祖國,扎下深愛祖國的根。其實,認識祖國,以祖國為傲,也能讓每一個孩子更好地成長,在未來走向世界舞臺時更有底氣和自信。
讓孩子認識祖國、熱愛祖國不是一句空話,當我們足夠了解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并在他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意識地播撒和傳遞愛的意識的話,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就會種下愛家人、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種子。
“六一”兒童節(jié)時,空后藍天幼兒園的舞臺上,一曲小提琴合奏《我和我的祖國》讓全場觀眾沸騰,大家不僅聽到一曲優(yōu)美、技術嫻熟的合奏,而且能感受到孩子們在演奏時的真情投入,他們分明能理解“每當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渦”的含義,他們完全沉浸在與祖國母親的依偎和訴說中。
其實,舞臺僅僅是一種展現(xiàn),讓孩子認識祖國、熱愛祖國的教育一直融于空后藍天幼兒園的日常教學和活動中。如何將愛國教育做到潤物細無聲,做到讓孩子真正理解和踐行?我們采訪到了薛小麗園長,她和我們分享了空后藍天幼兒園里的孩子們是通過哪些活動認識祖國以及激發(fā)出愛國情懷的。這些活動其實也可以在家庭中開展,或者是家庭配合幼兒園更好地進行,這需要父母首先有這樣的意識。
愛國,從愛的教育開始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那么小,談愛國是不是早了點,而且,怎么能讓孩子明白愛國是怎么一回事呢?
薛小麗園長認為這并不難,而且也可以做得實實在在,不過這需要根據孩子的身心發(fā)展一步步來,讓孩子懂得愛、懂得感恩是第一步——愛媽媽、愛家人,能感恩身邊的人,再下一步,可以讓孩子去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和民族,感受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這些都是愛國教育的重要基石。
空后藍天幼兒園的愛國教育是通過一個個主題活動來完成的,主題相同,但是小班、中班和大班的活動設計卻不同,對孩子培養(yǎng)和引導的重點也不一樣。
活動舉例:你是我的大英雄
今年三八婦女節(jié)的時候,幼兒園進行了這樣一個主題活動,目的是引導孩子了解愛并學會表達愛,學會感恩。結合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幼兒園的不同班級設計了不同的活動形式。
小班:媽媽是我的大英雄
小班孩子的年齡比較小,活動形式相對簡單,是以孩子最熟悉的媽媽為切入點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認為的大英雄其實就是自己的媽媽。老師會提供一些引導,讓孩子理解什么是愛,比如媽媽每天送我上幼兒園,每天給我做好吃的,每天抱抱我、親親我,這些都是愛的體現(xiàn)。然后,老師會告訴孩子愛是相互的,所以讓孩子自己思考他能為媽媽做些什么,比如給媽媽一個擁抱,對媽媽說“我愛你”,幫媽媽拿拖鞋、梳頭發(fā),幫媽媽做家務,等等,教孩子用力所能及的行動去表達對父母的愛。
中班:值得尊敬和感謝的人都是我的英雄
中班孩子的動手能力增強了,理解力也增強了,因此在這個活動中,他們對媽媽愛的表達形式也更多。老師還引導著孩子們更多地去關注自己身邊的人,比如奶奶、姥姥、幼兒園的老師、社區(qū)里為大家服務的阿姨等等。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對她們表達愛和感激,比如為奶奶唱首歌、送給老師一幅畫、給社區(qū)的保潔阿姨送一瓶水。除了自己的媽媽,身邊還有哪些人值得尊敬和感謝,是中班“大英雄”活動中對孩子引導的重點。
大班:英雄故事講起來,英雄精神傳下去
大班孩子對媽媽的感恩活動可以開展得更加豐富,比如在節(jié)日當天成為幼兒園的小禮儀員,站在門口迎接媽媽們的到來,為媽媽們送上一束自己親手做的花,說一句“阿姨您辛苦了,祝您節(jié)日快樂”。大班老師在活動中應更注重引導孩子關注每一位值得尊重的媽媽,而不僅限于自己的媽媽。除此之外,大班孩子需要關注真正的英雄,用講故事或表演節(jié)目的方式向英雄致敬。其實,孩子講的或展現(xiàn)的英雄故事可能很簡單,是他能記住的英雄們在生活中的一些細節(jié)和小事,但這是孩子們第一次關注英雄,第一次反復地說出他們的名字,第一次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他們的故事,這是重要的英雄精神教育的“第一次”。讓孩子逐漸了解那些為中國的今天奉獻出自己的熱血甚至生命的英雄,是認識祖國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這個主題活動只是空后藍天幼兒園許多主題活動中的一個,但是充分展現(xiàn)了幼兒園愛國教育的理念:愛國,要從會愛開始。一個愛家庭、愛家鄉(xiāng)的人,也會成為一個愛自己祖國的人,因為愛是一種相通的情感。
在小班里,孩子們逐漸意識到是爸爸媽媽帶給自己生命,辛辛苦苦地撫養(yǎng)自己長大,但是,幼兒園更多的教育重點還是培養(yǎng)孩子學會表達對父母的愛和支持。比如孩子們知道給爸爸媽媽端杯水、親親爸爸媽媽是一種愛的表達;而在幼兒園好好吃飯、好好睡覺,身體好、心情好,能讓爸爸媽媽安安心心地去上班,也是對爸爸媽媽的愛和支持,而且是自己在間接地為祖國做貢獻。
在中班,愛的教育會立足于愛家鄉(xiāng)教育。因為空后藍天幼兒園的特殊屬性,使得這里的小朋友的家鄉(xiāng)在祖國各地,幼兒園正好借此開展活動,請孩子講一講自己家鄉(xiāng)的故事,可以去向爸爸媽媽了解家鄉(xiāng)的知識后進行介紹,也可以是小長假回鄉(xiāng)探親后講講自己的見聞,每個孩子在講述后都會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并且引以為傲。在分享的過程中,老師還會選擇有代表性的城市帶領孩子們深入了解。比如中班有一個孩子來自內蒙古自治區(qū),老師就在幼兒園里布置了一個內蒙古風情角,讓這個小朋友帶領小伙伴從蒙古族服飾、草原特產、內蒙古的歷史傳說等各個方面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孩子越早認識到除漢族外的其他民族的璀璨文化,也就能越早學會尊重、欣賞和包容多民族文化的特點和可貴之處。
大班的孩子,經過了愛家庭、愛家鄉(xiāng)的啟蒙教育,他們對愛的理解會很快升華,這個時候告訴他們“祖國像媽媽一樣”“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他們便能很快地理解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和情緒,并且有真情實感,因此在這個時候,愛國教育已是水到渠成。
活動示范:走出去和走進來
如果想在孩子的心中種下“我是中國人,我愛自己的祖國”“我為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的種子,就需要帶孩子多角度地認識祖國,走出去近距離地體驗和感受祖國的強大與昌盛;走進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孩子浸泡其中,感受魅力。
走出去:種下一粒愛國的種子
● 帶孩子參觀軍事博物館,一起聆聽抗美援朝一級戰(zhàn)斗英雄王海帶領其飛行大隊與美國空軍在空中激戰(zhàn)的故事,并且實地觀看王海當年駕駛過的功勛飛機,了解這架飛機上9顆星星的含義。當孩子聽到一顆星星代表被擊落的一架敵機時,便形成了簡單卻深刻的認知:這架飛機真厲害,我們的飛行員好勇敢,他就是我們的大英雄。
● 帶孩子爬長城,當抵達“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豐碑時,老師擔心孩子們太累,提議不再往上爬,但是孩子們都說:“不,我們能堅持到底?!钡群⒆油瓿砷L城之旅時,不僅擁有了自己爬上長城的驕傲感,領略了長城的偉岸,更能體會到中華民族頑強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 給孩子講國旗知識,帶孩子們學唱國歌、看升國旗、參觀國旗護衛(wèi)隊。當孩子們看到國旗護衛(wèi)隊和三軍儀仗隊踢著正步走向天安門廣場,當看到國旗冉冉升起的時候,每一個孩子的身板都挺得直直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很有激情地唱響國歌,自豪感油然而生。
● 空后藍天幼兒園是部隊幼兒園,因此有著獨特的使命,也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幼兒園會在八一建軍節(jié)等特殊的日子帶領孩子們走進軍營,走近人民解放軍空軍,一睹他們的風采和英姿,也讓孩子們認識到是誰拋舍了自己的小家,守護著“大家”及國家的安危,認識到中國有這樣一支有力量的軍隊在守衛(wèi)祖國的藍天。
薛小麗園長告訴我們,讓孩子認識祖國、進行愛國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故事層面,一定要讓孩子“走出去”、看得見、摸得著。有場景式的體驗,有具體的情感可以抒發(fā),才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國家繁榮昌盛的今天多么來之不易,今天的中國有多強大。
走進來,多方位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空后藍天幼兒園開展了很多和茶文化有關的活動,從跟茶相關的故事入手,讓孩子全面地了解和學習茶詩、進行茶經誦讀、學習茶席設計及茶禮儀等,再學習辨別茶葉、親手泡茶。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歡這一系列活動,甚至有些平時調皮得一刻也停不下來的孩子,一旦進入茶活動,就能安安靜靜地持續(xù)一個多小時完成整個步驟,讓老師和家長都非常驚訝。也許中國孩子的內里,有一份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連接的自然記憶吧!給孩子走進傳統(tǒng)文化的機會,就能讓孩子很快記憶復蘇,享受其中。孩子其實不宜飲濃茶,而泡茶過程又十分繁復細致,泡出的好茶多是敬給父母、師長,在這個過程中,愛和感恩的教育又自然地融入了。
●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也是經典的舞臺表演藝術。舞臺表演一向是空后藍天幼兒園的辦園特色和傳統(tǒng),因此幼兒園會邀請專業(yè)的老師指導孩子學習京劇、上臺表演,這也是最好的讓孩子走進京劇世界的方式。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而幼兒園讓孩子下的功夫,不僅是表演技藝上的功夫,更是了解京劇這種中國獨有的傳統(tǒng)文化的功夫,是從小培養(yǎng)文化自信的功夫。在學習京劇的過程中,也會涉及其他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比如幼兒園里學京劇的孩子一定會去故宮看看古代建筑,感受古人的生活方式,也一定會泡茶、懂茶……從一道門走進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會發(fā)現(xiàn)內里觸類旁通,博大精深。
● 美食文化也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幼兒園通過一些親子廚藝活動,讓孩子知道好吃的豌豆黃和山楂糕是怎么做出來的,是怎么成為北京的特色小吃的,讓孩子從美食的角度認識家鄉(xiāng),了解祖國。
● 還有一項更有趣的活動,是拍著籃球說古詩詞—運動的歡快節(jié)奏與那些朗朗上口的詩詞碰撞出了火花,孩子們都非常喜歡。這是項獨創(chuàng)之舉,讓孩子們得以在運動中學習,更是一扇以獨特視角領悟古詩詞之窗,讓孩子們充分理解古詩詞的節(jié)奏、韻律之美。
薛小麗園長認為,必須讓孩子走進傳統(tǒng)文化,而不是走馬觀花,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它、愛上它、傳承它,并理解到中華文化之精髓在于幾千年來文明史不曾間斷,從而引以為傲,增強文化自信。
認識祖國,愛國教育,不止步于幼兒園
空后藍天幼兒園的李書記反復強調,一定要跳出圈子看問題,提高站位,才能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所以空后藍天幼兒園的愛國教育從不止步于幼兒園,而是努力融合包括家庭、社區(qū)乃至整個社會的愛國教育。
幼兒園的很多活動都是親子活動,需要由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比如參加升旗儀式,很多家長都表示在參與此類活動的過程中很受教育和洗禮,因此特別支持幼兒園這方面教育的開展,家園的默契配合,也讓愛國教育成效更佳。
幼兒園也積極將自己的資源和經驗分享給周圍的社區(qū),帶領社區(qū)一起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進行好德育教育,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充分踐行全民共享發(fā)展理念。
書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橋梁,同樣也可以通過書讓孩子認識自己的祖國。因此,讓孩子看什么樣的書,以及有什么樣書去幫助孩子認識祖國至關重要。一些好的童書,可以讓孩子對中國的認識更系統(tǒng)、更多元、更立體。
敖德是一位資深的童書出版人,他的“耕林童書館”近幾年有幾本童書非常搶眼,比如《中國通史》《坐著火車去拉薩》。在一般人想來,這些題材都能撰寫出好幾百萬的文字,如果定位是給孩子看的,至少也要出版十幾本才能達到讓孩子認識中國歷史、認識西藏拉薩的目的。但實際上,敖德和他的團隊只把它們做成了兩張2.4米的長卷圖,并且經過巧妙的構思,讓孩子的認識達到了更多元、立體和有趣的目的。
《中國通史》:認識“活”的中國歷史
受到英國作者克里斯托弗·勞埃德《墻書》的啟發(fā),敖德聯(lián)手勞埃德和中國學者們將中國800萬年的歷史濃縮在了一張墻書里,但是,他把自己以及兒子上學時都不喜歡死記硬背的歷史年代弱化了,他認為只去強調年代的歷史是被割裂的歷史,他希望讓孩子真正認識的是全面、系統(tǒng)、動態(tài)的中國歷史。
動態(tài)的中國歷史
在這份認識中國歷史的墻書中,有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與世界歷史發(fā)展進程的對比。比如,中國在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當時世界各地的文明思想也百花齊放,被后人稱之為軸心時代;中國處于大唐盛世時,歐洲正處于中世紀的黑暗時代。通過這樣的對比設計,孩子認識到的中國歷史不再是孤立存在的,《中國通史》也不再和《世界通史》是兩本毫無關聯(lián)的教材,而是變成了一段活生生的歷史,它存在于世界歷史車輪的滾滾前行中,它有過不可一世的輝煌,也有過裹足不前的衰敗。這種認識方式,給孩子的是一種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視角和思維方式—一個民族的處境和命運在整個世界歷史中是不斷地變動著的,今天的我們以及周圍的世界,還在不斷變化,這樣的視角和思維方式也才能使知識“動”起來,讓認識更深刻。
氣候,歷史的另一個秘密導致歷史上的中國不斷分裂與統(tǒng)一的背后重要因素之一,居然是氣候的變化——中國歷史經歷過4個小冰河期,每次冰河期的氣溫下降都導致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最終入主中原、改朝換代。中國歷史也是一部農業(yè)文明與游牧文明的沖撞史,但每次沖撞的契機都是天氣原因,這可能是很獨特的一個認識中國歷史的視角,于是,這本《中國通史》中用5000年平均氣溫變化條幫孩子認識到這個秘密。
中國歷史中的秘密還有很多,敖德在《中國通史》中埋入了1000多個歷史人物,200多場戰(zhàn)爭,60多部典籍……他特別希望這里面的每一個設置都能引發(fā)孩子的探索興趣,繼續(xù)去追問中國歷史中隱藏的“為什么”,敖德認為這些“為什么”才是讓孩子真正認識中國歷史、認識祖國的好契機。
歷史不是單獨的學科
歷史和地理密不可分,也和中國古代科技的發(fā)展息息相關,這也是敖德讓孩子們認知中國歷史的初衷:歷史不是一個單獨的學科,而是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是跨學科的。因此在《中國通史》中,不僅有中國版圖的變化,更是將上千個人物和事件由長城和長江兩條主邏輯線進行了布局,孩子有了這樣的地理概念和思維框架后,就能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國歷史的命脈,認識中國歷史。
《坐著火車去拉薩》:在一次“紙上搭乘”中認識中國
這本墻書依然是采用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從北京坐上火車,沿京藏鐵路一路向西,穿越大半個中國,最后抵達拉薩的時空全景圖。但是敖德介紹到,在2.4米的畫卷中,可不僅僅是讓孩子認識到可以坐著火車去拉薩那么簡單,而是通過精心的設計展示了我國自華北到西南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生物及相應的人文景觀的變化等,“埋”下了幾百個知識點,讓孩子在“紙上乘車”的過程中,認識到祖國從東到西的地貌、風景、民族、建筑等等多個方面。
從大海到高原,了解祖國東西地勢走向
雖然京藏鐵路的起點在北京,但是這本書特意把畫面延展到山海關所據的渤海,就是給了孩子一個概念,什么叫“海拔”,我們國家的東西地勢是怎樣的走向,和渤海灣相比,青藏高原的海拔位置大概在哪里,等等,這可能是即使帶孩子坐火車去拉薩也難以了解的,墻書利用了它的優(yōu)勢,給孩子展現(xiàn)了中國東西方向的階梯地勢。
從窗外的風景,了解中國的幅員遼闊
最有意思的是,在《坐著火車去拉薩》這本書的最上方,有一組窗外的風景圖,敖德告訴我們這都是根據火車路過的風景進行的寫實繪畫。為了出版這本書,他們親自坐了好幾次這趟車,選擇了火車途經不同地貌時的窗外風景展示給孩子,有城市,有草原,有丘陵,有湖泊,有冰川……孩子在這一幅幅窗外風景的變化中,能夠對“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這句話有具體的認識。
《中國服飾通史》:認識細節(jié)之美背后的時代變遷
這本即將出版的墻書幫孩子留意的是中國文化中的細節(jié)之美——服裝、配飾、首飾、發(fā)飾、鞋、妝容、鎧甲、樂器、武器等等。這本書將呈現(xiàn)從先秦到今天的服飾,其中“埋”入了很多件博物館中的精美館藏文物——它們都將恢復“美貌”被穿戴在人物的身上,孩子將看到中國最早的扇子、用金絲縫制的腰帶、精美的珊瑚配飾、世界上唯一的一把五弦琵琶……敖德介紹說,中國每個朝代的服飾不同,反映的是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紡織業(yè)及工藝發(fā)展水平、國力的強弱、民族的融合以及諸多方面的情況,可以由小見大,讓孩子從一個很小的細節(jié)去理解其背后宏大的時代特點,這也是他認為的可以讓孩子認知中國的一個獨特視角。
當然,這本書究竟還能從哪些方面去認識中國,尚且是個謎,也許出版之后會有更多的驚喜等著孩子。
敖德說,他所做的這些出版工作的努力,也許并不足以把全部的中國文化展現(xiàn)在孩子面前,但是這樣前所未有的宏大敘事講述方式、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搭建,可以給孩子留下一些脈絡,今后他們可以順著這些脈絡繼續(xù)去探尋,一次次地重新認識自己的祖國,更加熱愛這片歷史悠久又充滿希望的土地。
從看到自然物種的分布,增強生態(tài)中國的意識
這本書記錄和展示了京藏鐵路沿線地區(qū)有代表性的自然物種,比如介紹了:阿拉善駱駝以高大健壯而聞名,身高可達3.5米,兩個巨大的駝峰格外顯眼。這種駱駝體力充沛,擅長馱運貨物,是名副其實的“沙漠之舟”。孩子在了解了祖國物種資源豐富的同時,也能思考如何保護好這些物種的生活環(huán)境,如何保護好我們的生態(tài)資源。
從服飾到風俗,領略中國的民族風情
選取了京藏鐵路跨越的8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中9個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介紹了他們的服飾、生活習俗、文化、工藝等等,比如介紹到:天鵝琴的背后有一個英俊小伙子與一只美麗天鵝的動人傳說,它是裕固族的傳統(tǒng)民間樂器,可惜在戰(zhàn)亂中失傳已久。近年來,人們正在努力“復活”天鵝琴。
每個孩子都曾夢想變成一只鳥,這本書就是借助一條貫穿中國東西的鐵路,幫助孩子用鳥瞰的方式認識祖國,在汲取豐富知識的同時,更具備了立體、多次元看待事物的眼光。也許這樣的認識方式,讓中國版圖在孩子的心目中將不再是一張平面圖,而是有高低落差、有不同的風貌、有世代生活其中的人和物種、有生活場景、有春花冬雪、有歌有舞。
“我和孩子每到中國的一個地方,都喜歡想象古人曾經怎樣地站在這里。我們用同樣的黑眼睛凝望著少有變化的自然風光,感慨著多有變遷的人文景觀,時而欣喜,時而感動。那是我想給孩子的中國文化之旅,也是開蒙之禮?!?/p>
采寫|肖巍
袁袁是“果媽藝術營”的創(chuàng)辦人,一聽到這名字,就知道她在做的事和兒子果果有關,成立這個機構也是源于她一直帶著果果在全國各地旅行,能明顯地感覺到孩子的成長與變化,想讓更多的孩子也能受益其中。
初見果媽,她告訴我?guī)Ч教幱螝v的初心:“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我心中一直有一個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在孩子去‘讀萬卷書’之前,盡可能多地帶他遍行祖國的大好河山?!?/p>
至于這個理念為何如此堅定,果媽說,其實起初她只是想帶孩子外出旅行,多增長一些見識,后來看到孩子在路上的成長著實令人驚嘆?!澳銜l(fā)現(xiàn),他對祖國的風貌、歷史、文化、民俗的認識越來越深入,這讓他由內而外地萌生出一種自信,甚至是油然而生了一種自豪感和驕傲。我覺得那是一個孩子在對自己身份、對自己的祖國不斷認同的過程。這在孩子的成長中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難得的事?!?/p>
6年時間過去了,走遍祖國各地的宏愿依舊未能實現(xiàn)。畢竟,這片廣袤的大地,可去的、該去的、想去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僅僅云南一地,果媽和果果就走了4次。作為親子游資深達人媽媽,她尤其熱愛當地的民族文化和博物館文化,樂意和我們來分享這4次不同主題的云南之行,從中我們不僅能看到一對熱愛旅行的母子的成長之旅,更能看到祖國的山河之美,民族風情之濃郁,包括中國歷史的厚度和廣度,也是能在游歷中去充分感受的。
第一次云南之行,感受地域之廣博
第一次云南之行是果媽、果爸一起規(guī)劃的,因為果爸的同學祖籍云南省普者黑,所以幫助他們設計了一條特別的線路:從昆明經由普者黑到蒙自紅河州,再到元陽和建水古城。這一路自駕,讓果果一家飽覽云南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別有一番收獲。
在普者黑,果果第一次感受到了喀斯特巖溶地貌的奇妙,水上田園、湖泊峰林、巖溶濕地、荷花世界、候鳥天堂,美景令人流連忘返。而在彝家水鄉(xiāng)之中,隨處都是穿著民族服飾的居民,背著竹簍走來走去,依舊保持著傳統(tǒng)的生活形態(tài),這也讓果果真切地認識到了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都可以保持著自己本民族的生活特色聚合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
到了蒙自紅河州,果媽一家還沿著中越邊境線走了一段,在那里留下了很多第一次,比如果果第一次看到了邊境線,第一次對“國土”“國界”這樣的詞有了具體的概念,第一次參觀了當地的歷史博物館,了解了當地的歷史故事,這也令果媽萌生了博物館主題游的想法,并在之后的游歷中得以實現(xiàn)。
有遺憾、有驚喜、有意外的第二次云南之旅
云南的魅力讓果媽很快啟動了第二次云南之行,這次是她一個人帶著孩子到云南的,所以線路設計得也相對簡單,只想帶孩子到昆明、大理逛一逛。
尋扎染而來
果媽按照計劃從昆明來到大理,一路找到了在紀錄片里曾看到過的周城。周城是一個原生態(tài)村落,村里家家戶戶都做扎染。她帶著果果參觀了幾個規(guī)模較大的扎染作坊,還覺得不過癮,就在村子里走街串巷。歪打正著地發(fā)現(xiàn)了一個設計別致的扎染作坊,老板娘是一位年輕的媽媽,從海外學成歸來,想要扎根家鄉(xiāng)發(fā)展扎染民族工藝。但遺憾的是,因為老板娘家族中有喜事,作坊停業(yè)了,果果無法親自動手做扎染。可是,母子倆卻被邀請去參加當地人的婚宴,果果無意中感受了一下云南大理的婚俗文化。
米軌的故事
婚宴彌補了果媽的遺憾,也給果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次回到昆明,果媽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昆明鐵道博物館,這又給了果果一個小小的驚喜。這是讓果媽和果果至今記憶猶新的一個博物館。因為有著全國唯一的一段非常特殊的鐵軌。現(xiàn)在我們經常坐的火車,軌道寬度是1.435米,這是標準的軌道寬度,而昆明鐵道博物館里的鐵軌,叫作米軌,寬度只有1米。這是在1910年由法國政府修建完成的,為了向中緬邊境運輸抗戰(zhàn)物資。鐵軌從昆明蜿蜒至中越邊境小鎮(zhèn)河口,全長487公里,途經丘陵、草甸、平壩、高山、峽谷,經歷了近百年的沖刷和洗禮。但是,讓人興奮的是,這段鐵路竟然還在正常運行,雖然只有昆明北站到石嘴市短短的幾公里的一段。果媽毫不猶疑地購買兩張幾塊錢的老式火車票,帶著孩子坐在窄窄的綠皮車廂里,一邊望著窗外的風景,一邊和果果重溫在博物館里看到的這米軌承載的歷史,仿佛穿越回了百年前。
第三次去云南,感受西雙版納的潑水節(jié)
果果第一次知道潑水節(jié)是通過繪本。在讀完那本繪本之后,他對潑水節(ji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停地向媽媽追問,“潑水節(jié)在哪里?潑水節(jié)什么樣?我想去看看?!毕氲酱鲎鍧娝?jié)是在每年的4月,等果果上了小學就無法在那個時間段去感受了,于是當機立斷帶上果果啟程第三次奔赴云南,專門去感受潑水節(jié)。
潑水節(jié)是傣族的新年,大家會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只是,特意帶孩子感受潑水節(jié)的果媽沒想到,當地的潑水節(jié)真的是既熱烈又規(guī)矩,竟然不潑小孩!這讓興奮的果果覺得好不過癮,但又長了見識——原來不同民族的節(jié)日講究和風俗我們真的不了解,中國這片土地上我們可以去探索的未知領域太多太多了。不過沒關系,果媽和果果回酒店后互相潑盡興了。
第四次去云南:組團去看博物館
3次云南之行后,果媽經驗大增,于是實現(xiàn)自己最初的想法,為自己和好友規(guī)劃了一次云南博物館親子游,3組家庭結伴而行,在云南騰沖好好地游玩了一番。騰沖的交通不算太便利,車程較長,但是地方雖小,博物館卻豐富有趣。
地質公園博物館
到騰沖,國家火山地質公園博物館自然要去。博物館針對不同年代、不同的地質構造、不同的植被類型特點等,利用現(xiàn)代科技再現(xiàn)了火山奇觀,能讓孩子感受火山噴發(fā)、地熱形成的景象,仿佛身臨其境。之后再選一處適合孩子玩耍的溫泉泡一泡,非常愜意,還能讓孩子了解“地熱”到底是什么意思。
滇西抗戰(zhàn)博物館
騰沖有一座滇西抗戰(zhàn)博物館。果媽表示,那是一個很好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地方。在那里,詳盡地記錄了滇緬戰(zhàn)爭的那段歷史,博物館的旁邊還建有一座烈士陵園,安葬著當時犧牲于此的遠征軍。在博物館參觀了解了歷史之后,便可以到烈士陵園向這些遠征軍致敬。陵園的門口可以買到鮮花,令果媽驚詫的是,一向“摳門”的果果,竟然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了一枝花,獻在了一位和他年紀相仿的小烈士的墓前。
孩子的內心一定是被觸動了,才會有此舉動。果媽突然覺得,旅行中悄悄埋下的種子,不僅有孩子對祖國河山的熱愛,還有對為了這片河山獻出了鮮血和生命的那些人的熱愛。
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
騰沖的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在果媽看來也是必去之地。這所博物館的建筑本身就是藝術品,采用當地的杉木、竹子、手工紙為建筑材質,充分展現(xiàn)了當地的材料、技術和工藝。博物館的展覽部分包括6個展廳, 分別對應了造紙的不同工序。最令人驚喜的是,在博物館的一個角落還設立了一個繪本區(qū),來自捐贈的繪本整齊地擺放在那里。果果也在那里結識了家住博物館隔壁村落的一個小女孩。小女孩帶著果媽和果果等一行人進到村子里,這個村子家家戶戶都造紙、賣紙,民風古樸,質樸的村民耐心地手把手地帶著果果和他的小伙伴做手抄紙,讓孩子們體驗了古法抄紙制作工藝的魅力,感受幾百年傳承下來的手工技藝和匠人之心。
4次云南之旅,果媽和果果依然對云南充滿好奇,覺得還有很多尚未挖掘之處,更是對踏走中國的其他地域充滿期待。再次談起這些游歷,果媽說:“我有時候會忽然發(fā)現(xiàn)孩子的變化和成長,明白了他身上散發(fā)出來的那種文化底蘊和自信從何而來。所以,我和果果會一直在路上,因為,祖國的山河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