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宿遷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2. 成都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
徑向滑動軸承工作平穩(wěn)、可靠、無噪聲,應用非常廣泛,國、內(nèi)外為此進行了大量優(yōu)化設計方面的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以足夠的承載量系數(shù)為目標,以軸襯直徑、軸頸直徑和軸長為設計變量[1-2];或以功耗最小為目標,半徑間隙和黏度為優(yōu)化設計變量進行單目標的優(yōu)化設計[3];或以承載能力最大、發(fā)熱量最小、摩擦因數(shù)最小為目標,寬徑比、相對間隙、潤滑油動力黏度為設計變量[4-5]。其設計流程一般為工況、結構參數(shù)→承載量系數(shù)→最小油膜厚度→表面粗糙度[6-7]。齒輪泵作為一種應用廣泛的液壓元件[8],徑向滑動軸承在其上的采用也很普遍,且為該泵失效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對泵用的這對徑向滑動軸承,除部分的間接研究外[9],尚無相關文獻的直接報道。鑒于此,本研究旨在由全流體潤滑條件和已知的綜合表面粗糙度,即通過相對于傳統(tǒng)設計的逆向過程,即為表面粗糙度→全流體潤滑的最小油膜厚度→承載量系數(shù)→結構參數(shù),以期達成提高齒輪泵軸承-軸頸工作壽命的目的。
圖1為泵工作時的軸頸位置,軸承和軸頸的連心線與外載荷0.5Fr(載荷作用在軸頸中心上)的方向形成一定的偏位角。 其中[10]:
(1)
式中,D,d為軸承直徑、軸頸直徑;Δ,δ為其間的直徑間隙、半徑間隙;e為偏心距;γ=e/δ為偏心率;hmin為最小油膜厚度;Cp為承載量系數(shù);b為軸寬,φ=b/d為寬徑比;η為潤滑油在軸承平均工作溫度下的動力黏度;Fr為從動軸上的總徑向力;ω為角速度。
動態(tài)Fr下,泵用滑動軸承設計目的,是保證其間始終處于一個較好的潤滑狀態(tài),以期獲得更長的軸承壽命。全流體潤滑是最理想的一種狀態(tài),要實現(xiàn)這種狀態(tài),即要求hmin>3σ,其中,σ為軸承-軸頸的綜合表面粗糙度。
圖1 徑向滑動軸承的幾何參數(shù)
泵用軸頸與常規(guī)傳動用軸頸相比,外載荷相對要小很多,加上泵結構上設置的減少徑向力措施,常使外載荷會更小。
若軸承是在非承載區(qū)內(nèi)進行無壓力供油,且設液體動壓力是在軸頸與軸承襯的180°的弧內(nèi)產(chǎn)生時,則不同γ,φ的承載量系數(shù)值,如文獻[10]所示??紤]到齒輪泵的實際工況情況,γ∈[0.3,0.925],φ∈[0.5,2]間承載量系數(shù)的擬合多項式為:
Cfit(φ,γ) =a0+a1φ+a2γ+a3φ2+a4φγ+
a5γ2+a6φ3+a7φ2γ+a8φγ2+a9γ3+
a10φ4+a11φ3γ+a12φ2γ2+a13φγ3+
a14γ4+a15φ5+a16φ4γ+a17φ3γ2+
a18φ2γ3+a19φγ4+a20γ5
(2)
式中,a0~a20為多項式系數(shù)[10]。
從軸根部處最易破壞,由滿足的強度條件[11]:
(3)
式中,σw為彎曲應力;σ-1為彎曲疲勞極限;n-1為安全系數(shù);M為彎曲扭矩;W為抗彎斷面系數(shù)。得由強度條件決定的軸徑下限為:
(4)
由從軸根部相對寬度中心的撓度條件[11]:
式中,y為撓度;E為彈性模量;I為慣性力矩;[y]為撓度極限。得由剛度條件決定的軸徑下限為:
dmin,y=0.451{Fr/E[y]}·φ3
(6)
逆向優(yōu)化設計目的,在于期望一定條件下的最小油膜厚度越大越好,變形撓度越小越好,故采用式(7)所示的優(yōu)化模型。其中,OF代表目標函數(shù);OV代表設計變量;CC代表約束條件。
(7)
式中,[p]為許用比壓;[v]為許用速度;[pv]為許用pv值。注:在優(yōu)化程序的編制中,已考慮到軸徑的標準化圓整。
設計參數(shù)取出口壓力為3 MPa,進口壓力為0.1 MPa,轉速為3000 r/min,即ω=314.16 rad/s,模數(shù)2,齒數(shù)11,齒頂高系數(shù)為1.2,壓力角為20°,嚙合角為27.12°,齒寬為19.5 mm,df=18.0 mm,rfz=3 mm。η=0.09 Pa·s,σ=0.002 mm,[y]=0.01 mm,E=210 GPa,σ-1=95 MPa,n-1=1.5。[p]=8.5 MPa,[pv]=24 MPa·m/s,[v]=3.51 m/s。減少徑向力措施為30°的起始角和100°的終止角的進口側2齒密封,由此得出的總徑向力的峰值為Fr=1519.2 N[11]。
表1 優(yōu)化結果
優(yōu)化結果如表1所示。其中,d=dmax,且遠離dmin。y=2.73×10-4mm與Δ=2.364×10-2mm相比,相差2個數(shù)量級,說明軸頸的傾斜變形對承載量系數(shù)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1) 泵用軸頸直徑的優(yōu)化結果均采用由加工工藝和泄漏控制所決定的上限值,且遠離由強度和剛度帶來的下限值;
(2) 軸頸的變形撓度比直徑間隙差2個數(shù)量級,泵用軸頸的傾斜變形對承載量系數(shù)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3) 承載量系數(shù)的擬合多項式為全流體潤滑的逆向設計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