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p>
摘 要:基于中國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心智教育可視化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型的工具應用于課堂,對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和效率,加速兒童心智發(fā)育并不斷完善自我方面具有重大的意義。
關(guān)鍵詞:核心素養(yǎng);心智教育;可視化思維;工具;意義
近年來,“心智教育”可視化思維導圖進入我們的視野?!靶闹恰彼烤故鞘裁茨兀看騻€比方——假如,我們把大腦視為一臺計算機,那么心智便是“操作系統(tǒng)”,當然,世界上目前還沒有這么高級的操作系統(tǒng)——不只是功能強大,更主要的是它具有極強的“自我完善”意識和能力。心智之所以高級,是因為它足夠復雜,能夠?qū)⒅R精加工后進行重新建構(gòu)。作為基層教師,必須實實在在地認識到心智教育的強大價值,才能在自己的課堂中完善并高效使用。
一、心智教育有助于提高兒童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
基于中國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我認為“學會學習”和“科學精神”是心智教育發(fā)展必須攻克的首要任務。布魯納倡導“發(fā)現(xiàn)法”和“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是心智教育的理論支撐。當學生拿到一本書、一個單元、一篇課文、一個知識點時,他們不僅僅局限于被動等待老師講解和分配學習任務,而是通過自主探究,按照問題—假設—驗證—總結(jié)—提高的流程進行學習,在利用可視化工具—學科思維導圖后,學生由之前的課堂小組探究問題變?yōu)楦又鲃拥卦谡n前進行知識的二次建構(gòu),通過行為、運用策略搜集并獲取有用信息,完成目標。今天對優(yōu)秀的施教者的定義已經(jīng)不再是張口孔孟老莊,提筆《詩》《書》《禮》《義》《春秋》,最可怕的是當你講到一,學生已經(jīng)“百度”到八了。
今天,是一個信息遍地的時代,如何運用科學有效的策略搜集并使用信息達成目標決定著學習的效率,而效率影響著學生學習的速度??梢暬季S導圖就是這樣一個高效又趣味化、孩子們樂于接受的形式。根據(jù)國考試題,能清晰地看到國家在選拔人才方面的導向——速度之戰(zhàn)。行測需要你在120分鐘內(nèi)能完成140道題,所以誰能做得又快又對,對考生來說是一種考驗。于是就有了“得速度者得行測,得行測者得天下”一說。這就傳遞給我們這樣的信息:你一定要跟得上這個世界的節(jié)奏。“高速”并不意味著浮躁和敷衍,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在兒童心智尚未發(fā)展成熟和健全的前提下,如何以“科學精神”創(chuàng)造科學方法,高效率有質(zhì)量地完成學習。這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學生心智必須達到的起點,必須攻克的難題。
二、心智教育加速兒童社會化
馬克思說過:“人是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蹦敲矗鍪潞妥鋈四膫€更重要?從小,長輩教我們:一個人要品行端正,品行不正,難成大事。然而,幾千年后的今天,我想質(zhì)疑:一個人人品再好,什么都做不了,有什么用?同時,再來思考:一個人做事做得再好,德行出現(xiàn)問題,事情能做好多久?
舉一個離我們最近的例子,在班級里,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優(yōu)異,但是自私霸道、嫉妒心強;有些孩子雖成績平平,但他樂于助人、誠實守信、尊重長輩,作為老師,我們當然傾向于喜歡后者,因為我們堅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立德樹人”,但是當家長和上級向我們要成績,并和我們個人利益掛鉤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取舍?所以又回到“做事和做人哪個重要”這個問題。我認為:做人和做事從來都不是沖突的,“做人”是為了用正確的三觀指導“做事”,做事是為了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三觀,更好地做人。也就是心智教育中一個人從原欲層到升華層的過程。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這個過程。一個真正做事的人,他的品質(zhì)不會低劣到哪里;一個好好做人的人,他做的事情也不會太差勁。學生學習的過程亦如此,他們通過小組自主學習、查閱資料、搜集信息這些途徑學會如何社會合作、責任擔當、參與競爭、提出可操作性意見,建立健康的人際交往模式,身心健康地生活,使學生的心智發(fā)展速度加快,更加成熟,進而用成熟的心智去指導實踐,讓事情做得更好。
三、心智教育幫助學生完善自我
中國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出人文底蘊和實踐創(chuàng)新。所謂“人文底蘊”,是在傳統(tǒng)文化中修身養(yǎng)性,是不斷地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心智教育提倡的持續(xù)深度創(chuàng)新地學習將跨越奧蘇貝爾成就動機理論中的三種內(nèi)驅(qū)力(認知內(nèi)驅(qū)力、自我提高內(nèi)驅(qū)力、附屬內(nèi)驅(qū)力),走向更深更高更遠的天地,使學生由為生存而學習到為生活而學習進而為生命而學習,這也是高自尊人格形成的路徑,為不斷發(fā)展自我能力和發(fā)展品格而學習;同時,可視化思維導圖是需要教師結(jié)合自身實踐創(chuàng)新性運用的一個工具。我認為:心智的發(fā)展要比思維導圖更加重要,它就是“樹根”,思維導圖只是一個可以用眼睛看到的將學生的思維分析過程和結(jié)果繪制在紙上的呈現(xiàn)工具,如何科學地運用好這個工具,做一個智慧的施教者,是我們在實踐中要摸索的。有句話說得好:“善于分析自己勞動的教師才是一名優(yōu)秀的老師?!蔽覀儾粌H要擁有學習力、智慧力,更要有強大的反思力和大格局意識,將我們的學生培養(yǎng)成擁有長遠眼光、成熟心智、中國靈魂的完整而幸福的人。
樹之華茂,重在根基;人之高級,重在心智。
參考文獻:
劉濯源.思維可視化:心智型教育技術(shù)破繭而出[J].中國信息技術(shù)教育,2015(21).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