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開華
在科幻電影《黑豹》中,黑豹的家鄉(xiāng)瓦坎達可以開啟一個透明的防護罩,把瓦坎達完全罩住,外星入侵者很難突破保護罩。這看起來很有科幻感和未來感,但其實,地球一直以來都像瓦坎達一樣,被類似的保護罩保護著。
“槍林彈雨”的太空
太空就像一個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危險并非來自橫沖直撞的小行星、殘暴的外星生物或邪惡的帝國戰(zhàn)艦,而是來自小到看不見、摸不著的高能粒子。高能粒子如炮彈般以接近光的速度疾馳,轟擊其路徑上的任何東西,這就是宇宙輻射。宇宙中的高能粒子的穿透力比醫(yī)用X光強得多,宇航員的宇航服、衛(wèi)星的外殼都可以被它們穿透。當宇航員進行太空行走時,他們雖然什么感覺也沒有,但這些殺人粒子正高速轟擊他們的細胞。太空中的人類飛行器也曾多次被破壞。2009年,國際空間站上的三臺俄羅斯飛行計算機全部墜毀,宇宙輻射應(yīng)該就是破壞者。
最強的宇宙輻射來自太陽風。太陽風是由太陽上層大氣射出的超高速帶電粒子流,較強的太陽風不僅會傷害宇航員、破壞航天器,也會干擾地面上的通訊設(shè)備。
如果地球沒有保護,地球生命將無法生存。
輻射如何傷害人體?
輻射就是擴散中的高能粒子,它們高速穿透生命體時,會破壞被擊中的細胞,切斷DNA。人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接受的輻射量越大,患癌的概率就越高。輕微輻射下,機體可以通過自身的代謝過程對受損傷的細胞或組織進行修復,這夠不成傷害;如果人體接受的輻射超過安全劑量,患變的概率就會增加,如,醫(yī)院里的單次X光片輻射量不大,但拍得過多就要小心了;如果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接受高強度輻射,人會患輻射病,出現(xiàn)嘔吐、出血、身體潰爛等癥狀,甚至死亡,原子彈爆炸、核電廠事故產(chǎn)生的輻射就會對人體造成這種傷害。
地球的三層防護盾
高能粒子的牢籠——地球磁場
地球磁場由地核形成,磁力線從南極出發(fā)延伸至北極,形成包圍著地球的巨大磁場,指南針指著相同的方向,正是因為地球磁場的磁極在南北極。當太陽風刮向地球或其他宇宙粒子飛向地球時,地球磁場會將高能粒子捕獲,并把它們囚禁在特定的區(qū)域。
這些特定的區(qū)域像一大一小兩個(有時會出現(xiàn)第三個)甜甜圈,以地球為圓心嵌套在一起,圍繞在赤道周圍,它們被稱為“范艾倫輻射帶”,以發(fā)現(xiàn)者范艾倫命名。范艾倫內(nèi)部輻射帶位于地球表面以上約650~6500千米之間的區(qū)域,外部輻射帶則位于約13000~60000千米之間的區(qū)域。在范艾倫帶內(nèi),每平方厘米都有上百萬顆粒子在移動,包括質(zhì)子、中子和離子。
地球磁場通過這種方式阻擋了99.9%的有害輻射到達地球。
地球的“防彈玻璃”
在離地球表面大約11000千米的地方,大約是范艾倫輻射帶外層的內(nèi)邊緣,有一個看不見的屏障,這個屏障明晰而穩(wěn)定,無論多么厲害的粒子,即使是太陽風刮過來,也無法被撼動,粒子飛到屏障時就像子彈撞上了防彈玻璃。只要在離地面11000千米以內(nèi)飛行的人造設(shè)備都會得到這個屏障的保護。
但是,這個屏障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還無法確定,有人認為,這與圍繞地球的另一層物質(zhì)——等離子體層(也叫“內(nèi)磁層”)有關(guān)。等離子體層由低能粒子所組成,像一團看不見的云圍繞著地球,也許是在它的某些作用下形成了這個屏障。
為我們防曬的臭氧層
大氣層離地球表面越遠越稀薄,外圍并沒有明顯的界線。大氣層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礎(chǔ)之一,其中阻擋紫外線的是臭氧層,臭氧濃度較高的區(qū)域離地面約15至35千米。紫外線是一種很強的輻射,臭氧層通過吸收和反射,將大部分紫外線阻擋在外。不過,當我們在烈日下活動時,照射到我們身上的紫外線還是會對我們的皮膚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如果防護不夠,會讓人曬傷,患皮膚癌和眼疾的概率增高,因此,我們還是要注意防曬。
原來,地球被如此精巧的防護盾嚴密地保護著,才有了地球生命的繁榮和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這究竟是大自然偶然的杰作,還是有更高級的智慧生命刻意設(shè)計呢?
給太空探索帶來的麻煩
地球磁場將高能粒子阻擋在外,保護了地球,但人類不甘心只呆在地球上,探索太空的野心越來越大,需要在太空執(zhí)行的任務(wù)越來越多,尤其是未來載人登陸火星,或其他深空探索。太空飛行器有時必須穿越輻射帶,宇航員需要在太空中生活較長時間,傷害會變得明顯。不過目前數(shù)據(jù)還太少,不夠科學家有效評估宇宙輻射對人體的傷害程度。據(jù)估計,在星際中旅行一年,人體內(nèi)1/3的DNA會被切斷,這使癌癥的發(fā)病率急劇升高。
太空工程師們一直在想辦法對抗宇宙輻射,一方面可以讓太空飛行器繞過輻射帶的密集區(qū)域飛行;一方面加強飛行器,尤其是載人艙的防輻射功能;當然還有宇航服需要合理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