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紅霞,吳牽峰,朱黎明
(1.鄭州頤和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河南 鄭州 450000;2.鄭州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成年人腰腿痛最常見的病因之一,目前初發(fā)者多給予藥物或物理治療,雖見效快、鎮(zhèn)痛效果迅速,但容易復發(fā),長期服用還有一定的毒副作用[2]。中醫(yī)治療“腰痛”歷史悠久,針灸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已被證實具有疏經活絡、化瘀止痛等功效,溫針灸能促進針刺發(fā)揮散寒溫經、疏通經絡作用;報道稱,活血通絡湯具有活血化瘀、止痛通絡等作用[1]。本研究通過前瞻性對照試驗,旨在探討溫針灸聯(lián)合中藥內服治療LDH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1)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 骨科分冊》[2]中LDH的診斷標準;(2)入組前無手術或藥物治療史;(3)年齡18~60歲,病史<3個月;(4)認知能力正常,知情同意,且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1)患病節(jié)段有外傷史或侵入操作治療史;(2)合并心腦血管、肝腎疾??;(3)排斥針灸或中藥治療;(4)合并其他引起疼痛或全身炎癥反應疾??;(5)合并腰椎滑脫、結核等其他脊柱疾病。
選擇2016年2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4例LDH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采用西藥與推拿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活血通絡湯聯(lián)合溫針灸治療,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提示有可比性。
表1 兩組LDH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
對照組采用西藥與推拿治療??诜租挵菲看?粒(0.5 mg),3次/d;口服雙氯芬酸鈉緩釋片,1次/d,每次1粒(0.1g),連續(xù)服用4周,若癥狀緩解迅速,可適當減少用量。推拿治療:(1)牽拉按壓:俯臥位下,常規(guī)推拿放松腰骶部肌肉,助理行雙下肢牽引,主治醫(yī)師按壓腰椎責任椎體后突部,二人動作統(tǒng)一,助理雙下肢牽拉同時主治醫(yī)師雙手瞬間用力向下按壓,每次治療重復4~5次。(2)定位旋轉:患者坐于腰椎旋轉復位椅,固定下肢,患者左手盡量伸向右側腹部,右手反之,身體略前屈;主治醫(yī)師右手拇指按壓責任腰椎節(jié)段偏側棘突旁,左手按扶患者右肘部并瞬間用力向左推動患者身體,待棘突有錯動感或聞及“咔嚓”聲即可。每周2次,連續(xù)治療4周。
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活血通絡湯聯(lián)合溫針灸治療。主穴選大腸俞、關元俞、腎俞,配穴為昆侖、承山、陽陵泉、環(huán)跳、委中(腧穴均取雙側)。取俯臥位,根據(jù)不同穴位選擇適合長度針灸針,直刺腰部腧穴,進針1.2-1.5 寸;斜刺環(huán)跳,進針2-3寸;直刺陽陵泉、承山、委中;進針1.2-1.5 寸;直刺昆侖,進針0.6 寸。采用捻轉提插法直至針刺得氣。在兩側腎俞穴、大腸俞穴、關元俞穴針柄處插2.0 cm長艾條,艾條與皮膚距離約 2 cm。點燃艾條,穴位出現(xiàn)持續(xù)溫熱感覺為宜。針灸每天1次,治療5 d后休息2 d,連續(xù)治療4周?;钛ńj湯:丹參、當歸、雞血藤各15 g,川牛膝、橘絡、莪術、石菖蒲、炙甘草各12g,威靈仙、紅花、三棱、青皮、制草烏各10 g,木瓜、制川烏各8 g,風寒阻絡加麻黃8 g,桂枝10 g;肝腎虧虛加白芍 15 g,桑寄生各10 g;濕熱郁滯加蒼術12 g,黃柏 10 g。每日1劑,煎煮至400 ml,早晚一次,連續(xù)服用4周。
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價[3],功能障礙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ODI)評價[4];炎性因子水平:治療前后抽取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清后采用ELISA快速檢測試劑盒檢測IL-6、CRP、TNF-α水平。綜合療效[5]:治愈:直腿抬高>70°且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顯效:癥狀顯著緩解,直腿抬高>70°,生活、工作無明顯影響;好轉:癥狀有所改善,直腿抬高近70°,活動受影響;無效:不及以上標準或癥狀、體征加重者。前三項為治療總有效人數(shù)。
治療后,兩組ODI指數(shù)和下肢、腰部疼痛VAS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兩項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治療后,兩組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顯著下降,治療后觀察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觀察組中,治愈14例,顯效18例,有效1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9.36%;對照組中,治愈8例,顯效15例,有效13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76.59%。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LDH患者的功能、癥狀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表3 兩組LDH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LDH是引發(fā)腰腿疼痛的主要疾病之一,初發(fā)者臨床建議行保守治療[6]。本研究對照組患者給予西藥口服治療,口服甲鈷胺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同時予以推拿治療。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6.59%,療效尚好。然而觀察組無論在總療效率,還是ODI指數(shù)、VAS評分等功能、癥狀指標的比較上,其改善效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活血通絡湯聯(lián)合溫針灸治療能夠有效提升臨床療效。
我們分析溫針灸治療LDH的機理,針刺腎俞穴能溫腎助陽、通絡止痛、活血疏經;針刺大腸俞穴、關元俞穴能溫化寒濕;針刺環(huán)跳穴主通經活絡;針刺陽陵泉能去痙止痛、舒筋壯骨;委中屬膀胱經合穴,針刺其能可疏通足太陽膀胱經之經氣;針刺承山穴可刺激脛神經,對下肢疼痛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7]。而溫針灸能促進針刺治療效果,更好地發(fā)揮溫經散寒、疏經通絡、祛瘀止痛、祛風除濕之功效?;钛ńj湯中,當歸、丹參等具有調經活血、消腫止痛功能;白芍養(yǎng)血、平肝止痛;雞血藤可活血舒筋,治療風濕痹痛療效較佳;川牛膝、莪術等可活血止痛、祛風除濕;炙甘草不僅能止痛益氣,還能調和藥性;木瓜強筋骨,利腰膝;諸藥共奏活血化瘀、除濕散寒止痛之功[8]。在加減用藥方面,風寒阻絡者加麻黃、桂枝解表、清里、通絡;肝腎虛者加白芍、桑寄生補肝腎;濕熱郁滯者加蒼術、黃柏清熱燥濕?,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活血通絡湯多味中藥均有消炎鎮(zhèn)痛作用,如白芍提取物白芍總苷能抗炎、鎮(zhèn)痛以及抗血栓作用[9];雞血藤總黃酮具有抗炎活性,能降低骨折關節(jié)炎大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等[10]。本研究治療后,觀察組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也證實了這一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