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鈴悠悠,沙漠茫茫,烽火臺剛勁嚴整……古絲綢之路上的一街一景躍然顯現。今年56 歲的甘肅定西市剪紙藝人付忠民用一把剪刀、一把刻刀,以及25 米長的一整張紙,耗時2 個多月,完成長卷《古絲綢之路全圖》。
定西剪紙是一種甘肅省的傳統民間剪紙藝術。2014 年11 月,定西剪紙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甘肅定西非遺剪紙傳承人付忠民創(chuàng)作《古絲綢之路全圖》,創(chuàng)下世界紀錄協會“最長剪紙長卷世界紀錄”。付忠民介紹說,作品寬0.52 米、長達23.38 米,再現了綿延6440 公里,且橫貫50 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絲綢之路古道全貌。該作品創(chuàng)下世界紀錄協會“最長剪紙長卷世界紀錄”,日前頒發(fā)了紀錄證書。
他稱,自己手中的剪刀就是還原歷史的工具,自小看著奶奶做窗花,他便在一旁跟著折紙、繪圖、鏤空,“看得多了,學習就成了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隴中深厚的文化積淀,歷史傳統,民間故事,時代風物,都在奶奶的言傳身教下,得到系統全面的繼承。
自幼受父親做細木工木雕圖案啟迪,開始跟隨祖母學習剪紙技藝的付忠民,在立足傳統剪紙技藝的基礎上,日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將自然花卉和抽象幾何紋樣巧妙進行結合,創(chuàng)制了各種多姿多彩的吉祥圖案造型,對傳統人物、花鳥、山水等剪紙作品進行構思和技法革新。
2006 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拿自己多年積攢的作品參加當地剪紙大賽并獲獎,得到很大鼓勵。
自此,付忠民對于剪紙的熱愛一發(fā)不可收,他拿起家當,正式成為一名剪紙藝人。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其作品粗獷豪放,線條概括簡練,勻稱挺勁,加上他大膽的設計與構思,一幅幅以記載歷史文化為題材的剪紙作品從他手中誕生。
近年來,付忠民的創(chuàng)作以長卷剪紙為主,代表作品有《二十四孝》《七十二賢人》《百子團圓圖》等19 幅。其中他在2017 年創(chuàng)作了長達10 余米長的“民俗記憶”的長卷中,原汁原味地刻畫了當地家訓、家風、古建筑以及展現了黃土高原上勞動人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耕方式,多方位表現屬于西北的獨特民俗文化。付忠民稱“這是用剪刀丈量著黃土高原的旮旮旯旯”。
在談及《古絲綢之路全圖》的創(chuàng)作,付忠民說,他將印刻著古絲路繁榮景象的商貿通道與剪紙藝術相結合,讓其有了別具一格的表達,鏤空了張騫之后的所有時代。從中國古代都城長安出發(fā),經甘肅定西等地到達中亞、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到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連結亞歐大陸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的古絲綢之路惟妙惟肖地呈現在剪紙上。
為使作品更加逼真地反映絲路古道地貌,他大量搜集資料,去當地博物館考究,檔案館翻閱材料,網上搜集文獻,甚至還向專家“取經”。這條起自古代都城長安,經甘肅再到中亞、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等,以羅馬為終點的古代東西方文明交匯之路長卷正式開工了。
每天早晨天蒙蒙亮時,付忠民或伏案構思,或鉛筆勾圖打草稿,又或是剪刀上下翻動,一剪就是一整天,每天只休息5 個小時。他說:“剪刻興起之時,我仿佛隨著刀下的景象在沿途游走?!?/p>
“好的創(chuàng)作就是要達到忘我的境界,當創(chuàng)作者置身于作品之中,甚至與藝術融為一體時,才能更好地詮釋作品所要表達的意義,如此創(chuàng)作才稱得上‘有感情表達’?!备吨颐裆跏侵浴?/p>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定西剪紙省級代表傳承人,他說,剪紙是自己的表達方式,他想用這種形式珍藏歷史痕跡,傳承非遺文化。
付忠民坦言,這幅作品雖然展現了絲路古道全貌,但唯獨沒有人物出現,他打算之后繼續(xù)研究,了解絲路人文風情,明年再創(chuàng)作一幅“有人氣”的古絲路長卷剪紙。“記住鄉(xiāng)愁,就是讓人們記住原來的傳統文化、習俗。隨著時代變遷,很多習俗正在慢慢消失,希望能通過剪紙喚起更多人對文化符號、民間藝術的重視?!备吨颐窠邮苊襟w采訪時如是說,希望能用剪紙留住這些民俗記憶,不斷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國經典非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