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單身社會正成為一種空前強大、無可避免的社會變革。
“孤獨經濟”并不是中國特有的現(xiàn)象,我們的鄰居日本,甚至遠在歐洲的瑞典,都已經對此習以為常。
“孤獨經濟”的概念最早是2001年由美國經濟學家麥卡錫在《經濟學人》雜志中提出的。但那時,這個概念更多指 “單身女性經濟”: 她們是廣告業(yè)、出版業(yè)、娛樂業(yè)和媒體業(yè)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因為獨身而且收入不菲,她們是最理想的顧客。與其他階層相比,她們更有花錢的激情和沖動,只要東西夠時髦、夠奇趣,她們就會一擲千金。
但很快,“單身經濟”就憑借自己的實力摘掉了“女性”的帽子,單身男性也開始展現(xiàn)自己強大的消費力。無論衣、食、住、行,娛樂、社交、養(yǎng)老,單身經濟開始展現(xiàn)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比如在美國的置業(yè)群體中,大多數(shù)買家選擇獨立的單戶住宅,而不是聯(lián)排別墅或排屋或公寓,這既是因為經濟方面的考慮,也是因為大多數(shù)人都是單身購買,不需要那么多的使用面積。在社會福利保障完善的北歐更是如此,有數(shù)據顯示,瑞典、挪威、芬蘭以及丹麥,近45%的住戶都為獨居者。
獨居不代表獨身,大都市聚集了大量青年人事業(yè)發(fā)展所仰賴的資源和機會,這些獨自居住打拼的年輕人更注重自我表達,也更舍得花錢花時間。因此,面向單身人士的商業(yè)形態(tài)也越來越多。
據英國一項調查,單身者一年比已婚者多花5000英鎊,獨居一生的人要比已婚的人多花25萬英鎊。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的調查顯示,英國的單身公寓比例自1960年以來已經翻了一倍。
一個普通意大利家庭,每人每月吃喝的平均消費是187歐元,而單身人士則達320歐元。
在單身比例最高的瑞典,這里的年輕人50歲結婚都嫌早。有數(shù)據顯示,全瑞典單身獨居的比例高達51%,在他們的首都還超過了60%。
這一現(xiàn)象也在瑞典的房地產業(yè)得到了印證:即使是在土地緊缺的斯德哥爾摩,精心設計、物美價廉的單身公寓也四處可見。
并且,瑞典人似乎已經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一位在瑞典工作的英國人如此評價瑞典人:“瑞典人比其他國家的人更看重獨立性,我和很多瑞典人約會過,但往往是短期的,我期待更有意義的關系”。
熱愛獨身,也因為瑞典人在婚姻觀上更為開放和自由。一位在瑞典旅居多年的心理治療師觀察到,比起其他國家,瑞典人“可以戀愛而不同居,也可以有孩子而不結婚”。
在日本,孤獨是一種常態(tài)。
《單身社會》的作者克里南伯格就斷言:“單身社會正成為一種空前強大、無可避免的社會變革?!?blockquote>
有數(shù)據顯示,全瑞典單身獨居的比例高達51%,在他們的首都還超過了60%。
不過,說起“孤獨經濟”的集大成者,就不得不提我們的鄰居日本了。從傳統(tǒng)的四口之家到現(xiàn)在結婚率逐年下降,日本人的孤獨已經在世界上有了姓名,也催生了更完整的“孤獨經濟”。
在日本,孤獨是一種常態(tài)。
2011年,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出版了一本書叫《一個人的經濟:成熟市場也有大金礦》,提出了“一個人的經濟”,即一人獨自消費和體驗,除了狹義的單身消費,還包括一個人獨立消費的行為。
去過日本的朋友會發(fā)現(xiàn),那里的“孤獨經濟”十分發(fā)達,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單人消費的商店和場所,在拉面店,也有許多單人的隔間和座位,日本大東文化大學東松山校區(qū)的學生食堂,從2012年起就開始在食堂設置單人座位??梢哉f,“一個人吃飯”在日本,絕對不是一件會讓人感到尷尬的事情。
時間往回撥一撥,其實過去日本人并不孤獨,典型的人家一般擁有四口人——爸爸媽媽以及兩個孩子。也因此,日本電視臺播放的烹飪類節(jié)目中,每次示范菜單都是四人份。
但是現(xiàn)在,日本社會開始重新定義“家庭”的概念。根據日本國家人口與社會保障研究所的數(shù)據,目前,日本5300萬戶家庭中,超過三分之一是“單身戶”,這一比例預計到2040年將升至40%左右。
孤獨的原因有很多,日本長期的老齡化現(xiàn)狀,年輕人結婚率逐年下降,還有同樣嚴峻的少子化問題,讓單身人口不斷增加。
單身漢多了,“孤獨經濟”自然應運而生。不過,“孤獨經濟”的概念要更大一些,除了1800萬獨居人士,也包括渴望獨處時間的已婚人士和未婚同居人士、想要在午休時間逃離同事的勞動者。
“數(shù)據顯示,善于交際的人士也傾向于單獨活動。企業(yè)正在提供各種商品和服務,以迎合人們想要獨自享受活動樂趣的趨勢。這些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反映了這一趨勢的擴張性?!币按寰C合研究所的專家如此表示。
在日本東京居住著無數(shù)的單身獨居女性,她們是許多犯罪分子的目標。為避免悲劇發(fā)生,一家公司推出了一項有意思的產品名叫“窗簾上的 男 友”(Man on the curtain)。從外面看,就像是有人在家陪伴著自己, 造成并非獨居的假象,從而避免被犯罪分子盯上。
在大前研一看來,孤獨經濟的核心在于,“一個人生活最大的消費主張是,即使不便宜,也要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在年輕人中,他們多半去購買了一種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則注定了“一個人的經濟”囊括了各種消費場景和領域,背后不光是消費觀念的轉變,還有整個商業(yè)社會需要解決的商業(yè)難題。
單身人群使得日本的便利店迅速發(fā)展,因為單身人群只有一個人用餐,所以他們一般不去傳統(tǒng)的大型超市,而是會選擇離家近的小型便利店,從干凈整潔的廁所到琳瑯滿目的商品,從郵寄大小包裹到交納各種費用,一個便利店幾乎可以解決人們日常生活的全部需求,便利店還有許多一人份或小包的食物提供。
東京街頭的洗衣店則針對單身人群居住的單人公寓壁櫥狹小的特點,相繼推出了衣物保管服務,顧客只要支付同洗衣等額的費用就可以享受最長7個月的保管服務,而且儲存衣物的專用庫房還有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保證。東京一家店鋪從今年4月開張僅3個月就收到7.2萬件衣物保管服務。
單身人口增多的現(xiàn)狀,還影響到了家庭用具的設計。日本家居用品零售商“無印良品”2014年推出一套“小號”廚房用品,包括小號烤箱、煮飯器、電水壺和榨汁機,開始將單身獨居者納入其目標消費群。
就連婚慶服務業(yè),也能做單身人士的生意了。日本的攝影棚提供女性可以穿婚紗、拍單身婚紗照的活動。就連婚禮也有單身的。去年,東京一名31歲的女性在近30位朋友的見證下,舉辦了自己的單身婚禮,公開宣布自己的愛情——對自己的愛。
年輕時的孤獨可能更多包含著自由自在和隨心所欲,當年紀漸長,想要花錢買的服務則更傾向于精神方面的需求。
根據預測,到2050年,日本全國的總人口將降至1億,有人擔心日本未來將沒有足夠的勞動力。
還記得去年,日本游戲公司開發(fā)的《旅行青蛙》走紅網絡,游戲的主角是一只四處冒險的青蛙。玩家采集長在青蛙花園里的三葉草,為青蛙的旅行準備補給,使它能不斷獨自踏上旅途;而作為回報,青蛙會在旅行途中給玩家寄特產和照片。這款游戲在中國更為火爆,有玩家對《新民周刊》表示:“養(yǎng)了這只青蛙,感覺就像養(yǎng)了一個兒子,有的時候,它就是我,代替我去世界各處美好的地方玩耍,做著自己喜歡的事?!?/p>
“云養(yǎng)蛙”能夠給孤獨的人心靈慰藉,但網絡情緣畢竟缺點什么。為了排遣內心的孤獨感,日本人熱愛養(yǎng)貓養(yǎng)狗,其中養(yǎng)貓不需要帶出門散步,格外受到老人和上班族的喜愛。據說,日本鏟屎官每年要在貓身上花掉1.1萬億日元,貓咪為日本GDP貢獻超過2.3萬億日元,直接催生了“貓咪經濟學”。
更有甚者,近些年來,日本還興起“出租親人”的行業(yè),居然挺有市場。比如“出租媽媽”服務,這個“媽媽”除了能夠一手包辦煮飯、洗衣服、打掃等家務,還可以幫忙照顧小孩,甚至以媽媽的口吻聊天,讓客戶感受到家人般的親切感。
除此之外,日本還有獨居老人每次花費4萬日元租老婆孩子組建家庭,對抗內心的孤獨感,不過,“家人”立場之后,老人的心境也就無人知曉了。
因此,有商家認為“孤獨經濟”的亮點不在于“孤獨經濟”本身,而在于“孤獨經濟”所向往的“團圓經濟”,孤獨是有一種內在的需求,是尋找一種不孤獨的方式——給人們提供一些不孤獨的方式,比如一些團體活動,讓不認識的人接觸,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孤獨經濟”。
“我這個人是那種喜愛獨處的性情,或說是那種不太以獨處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兩個小時跟誰都不交談,獨自跑步也罷,寫文章也罷,我都不感到無聊。和與人一起做事相比,我更喜歡一個人默不作聲地讀書或全神貫注地聽音樂。只需一個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許多來。”
日本游戲公司開發(fā)的《旅行青蛙》走紅網絡,給孤獨的人心靈慰藉。
這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寫下的心聲。喜歡獨處,喜歡單身生活,也代表了當下許多日本年輕人的生活狀態(tài)。
一個人的空間無拘無束自由自在,這種感覺太好也讓日本的結婚率年年走低。日本一項調查顯示,不論男女,都十分在意結婚后自己能自由支配的錢會變少,而保持孤獨,則能夠專注于自己的興趣愛好,保持精神和時間上的自由。
結婚率下降的背后,日本的生育率持續(xù)下跌,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根據預測,到2050年,日本全國的總人口將降至1億,有人擔心日本未來將沒有足夠的勞動力。而單身人群面對沒有子女的未來,他們的晚年更多了一層不安全因素。
賺錢能夠解決一些問題,但規(guī)劃好財務還不夠,尤其是單身一族的消費結構相較家庭而言有很大不同,儲蓄傾向低,但邊際消費高,雖然充滿著很大的活力和生命力,但也暗含不穩(wěn)定、不確定的風險。有日本專家指出,單身人群在年輕有工作能力的時候經濟情況相對好些,但是在退休后就會面臨越來越多的困難。比如,60歲退休,65歲開始領養(yǎng)老金,那么60歲至64歲的5年里的收入為零,這樣的話想要在老年時期維持單身生活,年輕時至少要把這5年日常生活的開支準備好。
當然了,“孤獨經濟”不能和“孤獨社會”畫上等號,畢竟就算是結了婚,也有想一個人喘口氣的時候,“孤獨經濟”以不可逆的姿態(tài)席卷而來的時候,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