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到了9月,大學新生就入學了。
大學生活很豐富,時間也較為自由。充分利用大學時光提升自我,接觸和學習各種知識,尤其是投資理財,是至關重要的。
因為在咱們國內,對孩子的財商教育是很落后的,在中小學階段,很少有學校專門開設理財、投資的課程。而且,現(xiàn)在進入大學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他們成長過程中,通常是兩代人三個家庭來照顧一個孩子,對孩子的需求基本上是有求必應。這就導致很多孩子沒有儲蓄和攢錢的意識,在花錢上更是沒有什么規(guī)劃。他們生活中聽得最多的,往往就是這句“好好學習就行,要什么跟大人說,錢的事不要你操心!”
到了大學,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生活,手里有了不少數(shù)目的金錢可以支配,如何合理消費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有的學生沒有養(yǎng)成好的消費習慣,大手大腳花錢,于是我們看到,由校園貸、裸貸引發(fā)的事件頻頻出現(xiàn),大學生成為套路貸的主要受害群體。
歸根結底,合理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金錢觀,對大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大學學財商,為時未晚,也不能再晚。
首先,需要家長的配合,就是生活費不要一次給的太多。
心理學上有個比較著名的實驗:把糖放在桌子上,告訴一群小朋友,如果能不吃桌子上的糖,下午會再給一塊。然后實驗員走開,觀察小朋友的行為。結果,大部分小朋友是無法忍耐到下午再吃的,會馬上吃掉。只有一小部分小朋友堅持到下午再吃,獲得了額外一塊糖的獎勵。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人性是不耐的。人性不耐論由美國經濟學家費雪提出,說明即使人們已經有了高度的時間觀念以及對未來的估計,卻還是傾向于“過好”現(xiàn)在而不是同樣地為未來著想。在投資理財上,表現(xiàn)為人們心理上或主觀感受上認為現(xiàn)在財貨優(yōu)于將來財貨的時間偏好。
股票投資為何難以堅持呢?正是因為它的投資周期長,需要堅持的時間長,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有這個耐心。
花錢也是如此。一次性拿到一個學期的生活費,對于“不耐”的學生來說,克制自己不花,是很困難的。一次性拿到生活費很容易就在前半段時間把錢花光。所以生活費一次別給太多,容易造成亂花錢,無節(jié)制消費。一般來說,一次給一個月生活費或者半個月生活費比較合適。為什么建議那些“月光族”強制儲蓄,也就是這個道理,因為“月光族”很多時候就是“不耐”的,在一個月的上半段就忍不住把錢花光了。除了強制儲蓄,“月光族”還可以在工資到手后,立即把這個月的開支分成4份,每周分配一份,這樣可以避免把錢很快花完。
對于大學生本人來說,要養(yǎng)成3個習慣。
其一,堅持記賬。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很容易忘記之前發(fā)生的事情。“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開銷都記錄下來,這樣就能清楚地知道錢花到了哪里。現(xiàn)在有很多記賬APP,用起來很方便。有了記賬的習慣,知道自己的開銷進度,知道錢花在了哪里,后面也更容易優(yōu)化。
其二,做好預算。做預算是比較高級的技巧了,很多家長都不一定有這個習慣。但我們知道,預算是很重要的工作,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項目,都要做預算,所以政府機構也好,企事業(yè)單位也罷,都有預算部門,專門擬定未來的收支計劃。
個人有做預算這個習慣的并不多。其實,養(yǎng)成了堅持記賬的習慣,就可以知道過去的時間段里,我們是怎么花錢的。針對這些已經發(fā)生了的賬單,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增加收入、節(jié)省開支的預算規(guī)劃。對學生來說,主要是砍掉不必要的消費、優(yōu)化必需的消費。
有人可能會覺得“砍掉消費項目”是非常困難的,該怎么辦呢?其實有一個小竅門挺好用的,就是用“為物品貼上生命標簽”這個方法。比如說,一杯星巴克咖啡=3小時生命,一件大衣=300小時生命等等,這樣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每一項消費的價值是多少,再問問自己這樣值得嗎?答案立即就出來了,會給你帶來很深的印象。最后熟練了之后,甚至可以比較精準的規(guī)劃出自己下個月的開銷是多少。
家庭開支預算的能力,其實是比較稀缺的能力,大部分家庭是沒有這個規(guī)劃的。有了合理的預算,可以讓家庭開支更合理,花更少的錢,享受更高的生活質量。
其三,嘗試理財。大學生手里錢并不多,那要不要去理財投資呢?是不是等工作之后手里有了錢再開始投資?其實不是的。投資理財越早開始嘗試越好,哪怕投入的錢少。
“紙上得來終覺淺”,學會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得親自去實踐,投入真金白銀體會一下市場的波動。投資這件事情,有沒有投入錢,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投入的錢多錢少,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學游泳不能不下水,投資理財也是如此?;鸨旧硗顿Y門檻低,幾十元就可以開始投資。可以用少量的資金嘗試定投等操作,積累經驗。等真正畢業(yè)開始工作,手里有錢,這時已經有了好幾年的市場經驗,還有可能經歷過一輪牛熊市了。這就比同齡人領先了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