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斌,李紅燕,閆 瓊,吳夢瑤
(西安交通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陜西 西安 710049)
網(wǎng)絡的普及為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特別是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拓展了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增加了學習的靈活性。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的簡稱,自2008年第一門MOOC上線以來,在國內外高校得到了快速發(fā)展[1]。MOOC滿足了人們簡單、快速、高效的快餐式學習需求,使學習者可以靈活安排時間,取得更好的學習效率,但MOOC也存在缺乏學習過程監(jiān)控,線上互動不及時,答疑功能不足等問題[2-3]?;旌鲜浇虒W(Blending learning)是傳統(tǒng)教學(Face to Face)與網(wǎng)絡化教學(E-learning)優(yōu)勢互補的一種教學模式,其目的主要在于幫助學生取得最優(yōu)化的學習效果[4]?;贛OOC的混合式教學實現(xiàn)了線上線下同步,彌補了單純線上學習的不足,使線上學生的知識學習和線下教學活動有機結合,可以使MOOC資源得以更好的利用,對于提升學習效率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有很多優(yōu)勢。有研究認為,這種形式可以將教師授課與學生探究式學習相結合,在學習方式上有學生自發(fā)、自主學習,課程資源可再生學習等優(yōu)勢[5]?;贛OOC的混合式教學把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優(yōu)勢和數(shù)字化或網(wǎng)絡化教學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要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1]。還有研究認為,混合式教學促進了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并且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科研創(chuàng)造能力,有利于學生擴大知識面、拓展思維空間[6-7]。
本研究按照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為例,結合線上MOOC學習內容,設計線下教學活動的內容和方式,并開展教學實踐,評價混合式教學的效果。
《大學生心理健康》采用線上理論學習,線下討論交流,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形式。本課程共32學時,其中線上視頻課程18學時,線上考試1學時,導學課2學時,見面直播課6學時,線下見面課4學時,線下考試1學時。導學課主要向學生接受開設本課程的意義、課程主要內容、混合式教學的組織方式等內容,并要求學生形成學習小組,為后期線下課程做準備。線上視頻課程以知識講授為主,通過單元測驗、線上考試督促學生鞏固知識;見面直播課是由網(wǎng)絡平臺邀請我國知名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及現(xiàn)場答疑,專家就學習、戀愛、人際等問題進行分析建議后,請同學提問,實現(xiàn)線上線下互動。線下見面課由本校教師組織,以小組討論及展示、解決問題導向的心理情景劇展演等方式吸引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線上考試以檢查知識點的選擇題為主,線下考試以運用心理健康知識解決自身問題的論述性題目為主,體現(xiàn)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成績分為四個部分:一是線上學習進度及單元測試,學生看視頻完成進度,并完成視頻中的問題及單元測試,網(wǎng)絡教學平臺自動以百分制計分,占總成績40%;二是平時成績,包括導學課、線下見面課出勤情況,線下見面課的討論、情景劇展演的表現(xiàn),由本校教師按百分制評分,占總成績的20%;三是線上考試,由網(wǎng)絡教學平臺執(zhí)行并自動按百分制計分,占總成績30%;四是線下考試,有本校老師出題閱卷,以百分制計分,占總成績的10%。
在線學習內容選用由國內知名專家授課的某網(wǎng)絡平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在線課程。課程內容包括緒論以及認知與探索、調適與應對、發(fā)展與提升三章四部分,內容涵蓋了心理現(xiàn)象介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認識自我及原生家庭、情緒調節(jié)、人際關系改善、學習動機和學習方法、塑造陽光心態(tài)、提升心理資本等方面。學生可通過電腦網(wǎng)絡或者手機APP觀看視頻課程,根據(jù)線上課程學習進度和線上考試成績評價學生學習情況。
線下教學包括四個環(huán)節(jié),兩個任務:四個環(huán)節(jié)是導學課、見面直播課、討論課和心理情景劇展示。兩個任務是按照建議的主題策劃、排演解決心理問題的情景劇,以及完成線下考試。
導學課的任務有四個,首先是讓學生了解本課程的重要意義,提起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其次是介紹課程的組織形式、考核辦法及線上學習操作流程,讓學生對課程有詳細了解;再次是完成學生分組,明確線下見面課的小組成員,并相互熟悉;最后是介紹本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以及各位專業(yè)教師,形成學生與咨詢中心教師的聯(lián)系。
見面直播課由網(wǎng)絡學習平臺組織,形式為一位知名專家在一個教室里現(xiàn)場授課并解答疑問,通過網(wǎng)絡技術讓其他學校組織學生觀看現(xiàn)場直播。每學期共有四次,我們每次都組織學生在符合條件的教室里觀看,因為選課學生很多,每學期在1 000人左右,而教室座位有限,為解決這個矛盾,我們要求學生課程學習期間至少有2次是到教室現(xiàn)場觀看,其他2次可以看網(wǎng)上直播或者回放。
討論課的主要任務首先是讓學生在小組內對線上學習的內容進行討論交流;其次是將運用所學知識對特定主題進行討論。本校教師根據(jù)線上課程內容,結合學生成長發(fā)展需要及關注的熱點,設計幾個討論問題請學生參與。
討論課的時間是在課程學習的中間,所以討論問題根據(jù)線上課程的前半部分設計。三個討論問題:第一,“我的自畫像”—描述一個最能夠代表自己的物體(動物、植物、物品等等),將“自畫像”畫在所在組內的白紙上,然后分享自己的三個心理特質;第二,談談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個家人;第三,你認為“愛”是什么?你理想中的戀愛狀態(tài)是什么樣子的?第一個討論問題結合線上課程中的“自我探索與人格成長”,通過對“自畫像”的解釋發(fā)現(xiàn)自我特點,促進自我探索。第二個討論題來自線上課程的“家庭關系與心理健康”,通過分享某位家人對自己的影響體會原生家庭在個體成長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三題來自線上課程“漫談愛情心理發(fā)展”,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愛,了解戀愛過程。
在課堂組織方面,所有選課學生以100人為一大組,一個大組在一個教室里上討論課,一位本校教師負責大組的組織和點評。大組內以8~10人形成小組,每組確定一名組長,組長負責組織討論,并在討論過程中組長要記錄大家對問題的觀點和疑問,討論結束后每組組長要上臺與全班同學分享本組的觀點。討論課的3個討論問題,鼓勵學生所有問題都討論,但只需對其中一個問題進行全班分享。這樣每個問題就有3~4組先后分享,在問題分享結束后,教師要對分享的內容進行點評,介紹相關知識,并糾正其中不準確的知識或者不正確的觀點。
心理情景劇展示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就某一個具體的心理問題通過情景劇完成問題展示、分析解讀及解決問題的過程。此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學習完所有在線課程之后進行。
在討論課結束之前,要求各小組抽取第二次線下見面課心理情景劇的主題。教師根據(jù)課程內容準備了10個主題:①大學新生適應;②情緒管理;③身邊的同學被診斷為抑郁癥;④宿舍人際關系;⑤學業(yè)不順利;⑥傾慕女神(男神),想追求;⑦不喜歡所學專業(yè);⑧失戀;⑨有同學處在心理危機狀態(tài)中,很痛苦;⑩迷戀網(wǎng)絡游戲。各小組抽取一個主題后在需要通過組內交流完成撰寫劇本、前期排練等工作。
第二次線下見面課由一位教師負責一個100人大組,請每個小組分別上臺展示本組的心理情景劇。要求組長在展示前簡單介紹一下前期準備情況,然后全組同學參與演示心理情景劇,展示結束后由一位同學向全班同學解釋想要展示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在心理情景劇展示過程中,有的小組專門配了音樂,用投影投出背景;有的小組詳細列出了就某個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由于缺乏專門的道具和場地,同學們因陋就簡,但都能全心投入,精心設計,巧妙展示,展示過程中不時引起大家的歡笑和掌聲。
某學期學生線上成績均分92.58,標準差9.01,線下成績均分78.24,標準差15.16,按照線上成績70%,線下成績30%計算,最終成績均分88.27,標準差8.47。線上成績和線下成績比較可以看出,學生對線上學習成績更好。線上成績由學習進度成績和線上考試兩部分組成,線上視頻觀看只要能按要求完成進度都可以拿到滿分,章節(jié)測試題與前面的章節(jié)內容緊密相連,一般也能得到高分,線上考試均為選擇題,是考察基本知識點的。較高的線上成績可以說明觀看視頻課程、完成章節(jié)測試題及期末考試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較好地掌握知識。
線下成績反映了線下課程的表現(xiàn)和出勤情況,以及線下考試的情況。討論課和心理情景劇都是比較靈活的內容,較難得到很高的成績,線下考試又是論述題,也同樣難以得高分,加之少數(shù)學生存在缺勤的情況,所以線下考試成績比較低。
為了評估混合式教學效果,在第二次線下互動課結束之前請學生完成調查問卷。問卷主要包括對線上課程、線下討論課及心理情景劇的滿意度,以及課程對本人成長發(fā)展的作用等。本次調查發(fā)放問卷1 000份,剔除其中基本數(shù)據(jù)缺失等情況后獲得有效問卷881份。其中男生占53.6%,女生46.4%;年級大一79.1%,大二16.8%,大三2.5%,大四1.5%;專業(yè):理工類58.2%,文史類20.3%,醫(yī)學18.2%。
學生對本課程混合式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滿意度見表1??梢妼W生對線上課程學習、見面直播課內容以及線下見面課內容和形式滿意度均較高,而對見面直播課互動和提問以及考核方式滿意度相對較低。見面直播課采取的是教師在一所高?,F(xiàn)場講授并接受提問,有百余所高校通過網(wǎng)絡直播觀看視頻,學生的提問機會較少,每次課程僅有幾位同學有機會提問,其他同學無法通過提問解決自己的問題,所以學生滿意度不高。對考核方式,線上考試的時間限制較為嚴格,線下見面課和線下考試評分主觀性較強可能是學生不滿意的主要原因。
表1 學生對各學習環(huán)節(jié)的滿意度(%)
為了解學生對幾種教學方式的認可程度,設計了一道題問及學生對線上視頻學習、見面直播課、小組討論和心理情景劇幾種形式哪種更為喜歡,結果按學生的選擇率高低分別是(允許學生多選):線上視頻學習48.6%,心理情景劇47.9%,小組討論38.7%,見面直播課24.4%。可見學生對線上視頻課程的內容和形式更為喜歡,線下活動對心理情景劇更為喜歡。本課程線上部分的主講教師均為國內知名專家,課程內容質量高,加之較為靈活的視頻觀看方式是吸引學生的重要原因。心理情景劇比討論課更注重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與學生生活實際聯(lián)系更為緊密,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展現(xiàn)了自我,整個過程趣味性強,應該是令學生喜愛的原因。
對混合式教學的總體態(tài)度,我們設置了一個以后是否愿意選擇與本課程形式類似的選修課的問題,結果發(fā)現(xiàn)有84.3%的學生都愿意再次選擇這種形式,可見學生對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的方式的認可程度非常高。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采用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的形式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網(wǎng)上視頻課提供了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能夠讓學生很好地掌握知識,靈活的觀看方式也更符合大學生對網(wǎng)絡化學習的期待;第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不僅可以體現(xiàn)網(wǎng)絡時代新技術的便利,也可以讓學生與本校教師有較好的互動,并熟悉本校教師和本校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第三,線下討論課可以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在討論中既讓相關知識更為明晰,也讓同學間更為熟悉,可以在討論中迸發(fā)思想的火花;第四,心理情景劇讓學生體會到心理健康知識對其學習生活的作用,在設計內容和表演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非常直觀地感受心理問題的表現(xiàn)及解決過程;第五,線上考試鞏固了知識,線下考試體現(xiàn)出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兩者相得益彰;第六,網(wǎng)絡直播的見面課讓學生感受到知名專家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理解和認識,雖然答疑解惑的功能尚需改進,但也加深了學生對心理健康認識和理解。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是網(wǎng)絡時代的新生事物,相關研究和實踐并不多,以《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為內容的更少,本研究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但畢竟經(jīng)驗不足,對本課程混合式教學進行反思和總結,我們認為在以下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升:首先是應加強學生間、學生與本校教師的互動交流,雖然線下見面時間有限,但可以通過線上論壇、QQ群、微信群等方式加強聯(lián)系;其次,討論課的主題可以更加豐富,可以讓學生主動提出討論問題,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主動性;再次,心理情景劇的要求可以更加細致,展演條件可以進一步改善,如讓學生提前提交腳本,提前準備道具,對表演過程進行錄像等等;最后,網(wǎng)絡直播課環(huán)節(jié)的內容和形式應該進一步改進,比如可以在直播課時只是分析心理現(xiàn)象并引出問題,不在現(xiàn)場解答問題,而是由專家進行課后網(wǎng)上視頻解答,或者由本校教師現(xiàn)場解答。
盡管存在可以改進的地方,但混合式教學的優(yōu)勢還是顯而易見的。正是線上視頻課完成了知識講授,才可以給線下活動留出充分的時間,讓課程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讓《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對學生更有吸引力。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將不斷完善線上線下教學內容和方式,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