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冬權(quán)
1949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訪問蘇聯(lián)。在抵達莫斯科車站時,受到蘇聯(lián)黨政領導人布爾加寧、莫洛托夫等的熱烈歡迎
1949年12月16日中午12點,蘇聯(lián)首都莫斯科雅羅斯拉夫車站的大鐘準時敲響。隨著鐘聲的響起,一列火車也在車站月臺上慢慢停穩(wěn)。
車外,蘇聯(lián)部長會議副主席莫洛托夫、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米高揚、蘇聯(lián)元帥布爾加寧等蘇聯(lián)黨和國家高級領導人,還有11個東歐和亞洲國家的外交官,都在迎接著一個人的到來,這個人就是第一次到蘇聯(lián)訪問的中共中央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
這是56歲的毛澤東第一次踏上外國的土地,并在外國的土地上同外國領導人握手。
毛澤東訪問蘇聯(lián),在他自己的計劃中,是早就列上的。
還在1947年初,毛澤東就曾提出訪問蘇聯(lián),同蘇共領導人研究一些問題。斯大林先是表示同意,電報說:“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布)中央委員會認為他不宜就莫斯科之行走露任何風聲。如果毛澤東也認為應該這么做,那么我們覺得以通過哈爾濱為佳。屆時若需要,我們可以派一架飛機迎接?!?/p>
但半個月后,斯大林又來電報建議推遲,說:“鑒于即將舉行的戰(zhàn)役,鑒于毛澤東若離開會對戰(zhàn)事發(fā)生不良影響,我們認為暫時推遲毛澤東的出行為宜。”
1948年4月,毛澤東到達華北解放區(qū)的河北阜平后,又積極準備去蘇聯(lián)。4月26日,毛澤東致電斯大林,決定準備去莫斯科,就政治、軍事、經(jīng)濟和其他重要問題同蘇共中央商量和請教。斯大林于29日復電同意,但5月10日又來電,說:“鑒于您所在地區(qū)的事態(tài)發(fā)展,尤其是傅作義已經(jīng)開始進攻蔚縣,也就是說,您來蘇途中擬經(jīng)過的三個地區(qū)都在火線上。我們擔心,您的出行會影響事態(tài)的進程,況且您路上也不太平。有鑒于此,不知您是否應推遲來蘇?!?/p>
1948年7月4日,毛澤東又一次電告斯大林,擬近期動身去蘇聯(lián)。10天后,斯大林回電說:因蘇共中央領導同志要赴各地征糧,建議推遲到11月底。
1948年11月,為紀念十月革命31周年,歐洲共產(chǎn)黨和工人黨情報局機關刊物編輯部邀請毛澤東為其撰寫一篇文章。
毛澤東認為這是斯大林對中國革命的重視,于是寫了《全世界革命力量團結(jié)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一文,指出:面對“威脅全世界的美國帝國主義及其在各國的走狗們”,“一切國家的革命力量必須團結(jié)起來,必須組成以蘇聯(lián)為首的反對帝國主義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
這是毛澤東首次在世界外交舞臺上旗幟鮮明地亮出即將誕生的人民共和國的外交旗幟,引起世界輿論界的廣泛注意。斯大林對此非常滿意。
1949年1月14日,斯大林致電毛澤東說:“目前你留在中國是很必要的。如果你愿意的話,我們可以立刻派遣一位政治局的負責的委員到你們那兒去?!?/p>
3天后,毛澤東復電斯大林說:“我決定暫時不去莫斯科。我們十分歡迎你們派一位政治局的同志來中國,……可以和我們中央書記處五個同志一起談許多問題(目前主要是政協(xié)問題、聯(lián)合政府問題、外交政策問題)。”“假如你們同意這樣做,來的時間以本月底或下月初為適宜?!?/p>
就這樣,1月31日,就在北平獲得和平解放的同一天,化名安德列夫的米高揚乘飛機從大連抵達石家莊,隨后乘汽車轉(zhuǎn)赴西柏坡,見到了毛澤東。
1949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訪問蘇聯(lián)。在抵達莫斯科車站時,受到蘇聯(lián)黨政領導人布爾加寧、莫洛托夫等的熱烈歡迎
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毛澤東向米高揚介紹了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談到了革命勝利后所要建立的新的國家政權(quán)問題,恢復生產(chǎn)和進行經(jīng)濟建設問題,軍隊整編問題,民族資產(chǎn)階級和私營工商業(yè)問題,少數(shù)民族問題和民族政策問題,尤其談到了中國的對外政策。
毛澤東說:我們這個國家如果比作一個家庭來講,它的屋內(nèi)太臟了,柴草、垃圾、塵土、跳蚤、臭蟲、虱子什么都有。解放后,我們必須認真清理我們的屋子,把那些臟東西通通打掃一番,好好加以整頓,等屋內(nèi)打掃清潔、干凈,有了秩序,陳設好了,再請客人進來。朋友們走進我們的門,建立友好關系,這是正常的,也是需要的。對我們探頭探腦,想把腳踏進我們的屋子里的人是有的,不過我們暫時還不能理睬他們。至于帝國主義分子,他們抱著不可告人的目的,一方面想進來為自己抓幾把,同時也是為了攪渾水,我們不歡迎這樣的人進來。
這就明確地告訴了米高揚:我們將先和蘇聯(lián)等國家建交,其他反共的帝國主義國家,則要等一等再說。
“掃凈屋子再請客”,這一形象的比喻,成為新中國成立初期對外建交的一個指導方針。這一方針的含義是:必須肅清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特權(quán)和影響,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建立新的關系。
米高揚的這次密訪對于毛澤東和斯大林之間的接近,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和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兩個共產(chǎn)主義政黨之間的溝通,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民解放軍占領國民黨政府首都南京后,建立新中國已迫在眉睫,中共中央同蘇共中央直接交換意見,取得蘇聯(lián)對新中國政治、經(jīng)濟、外交各方面工作的了解和支持,成為更加迫切的事情。
1949年5月中旬,毛澤東把劉少奇從天津火速召回北平,委托他率領中共代表團秘密訪蘇。6月中旬,在代表團出發(fā)前,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同劉少奇等人一起商定了代表團訪蘇的工作方針。
劉少奇一行于6月26日到達莫斯科后,第二天就見到了斯大林,劉少奇向斯大林遞交了毛澤東的親筆信。會見后,劉少奇等人致電毛澤東,通報會見情況,并就貸款形式等問題請示毛澤東。毛澤東復電分別予以指示。
1960年11月5日-12月9日,劉少奇率中國黨政代表團訪問蘇聯(lián)。圖為劉少奇、鄧小平、彭真、楊尚昆、廖承志、劉寧一同赫魯曉夫在莫斯科
7月11日晚,斯大林又一次會見了劉少奇一行。在談到毛澤東非常關心的1945年蘇聯(lián)同蔣介石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問題時,斯大林說:1945年簽訂的中蘇條約是不平等的,因為那時是同國民黨打交道,不能不如此。這個條約等毛澤東來莫斯科時解決。
關于毛澤東來莫斯科的問題,斯大林說:中國政府成立、兩國關系建立后,毛澤東就可以來,如果毛澤東還不便來,蘇聯(lián)可以派代表團到中國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在天安門上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權(quán)領土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
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
當天,外交部部長周恩來向各國政府發(fā)送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第二天,蘇聯(lián)政府就發(fā)來照會,決定與新中國建交,并互派大使。蘇聯(lián)成為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外國政府。
當機要秘書把蘇聯(lián)建交照會送到毛澤東手里時,毛澤東看后,興奮得情不自禁地破例同機要秘書握了握手。當天,他又親自起草了關于中蘇建交的新聞稿,由新華社于10月3日向世界宣布。
中蘇建交,帶動了一批新民主國家同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一個月內(nèi),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朝鮮、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先后與新中國建交。新中國獲得了極其寶貴的國際支持。
11月9日,毛澤東決定準備于12月初動身去莫斯科,斯大林很快表示歡迎。之后,毛澤東著手進行訪蘇的具體準備工作,連準備送給斯大林的禮品,他都親自過問。
毛澤東一行訪問蘇聯(lián)帶去的禮物有:(1)湘繡斯大林像1幅;(2)瓷燒斯大林像2幅;(3)中共中央送的絲織斯大林像2幅;(4)瓷燒帶有斯大林像的圓盤10個;(5)上等瓷器的西餐用具一套共190多件;(6)中共中央送給斯大林的銅底燒瓷盤1對;(7)特制景泰藍茶具兩套共10件;(8)清代瓷花瓶1對;(9)象牙雕刻大花瓶1個;(10)象牙雕刻大寶塔1尊;(11)象牙雕刻大龍船1只;(12)象牙雕刻圓球大小共3個;(13)象牙雕刻女英雄像1對;(14)象牙雕刻八仙一套共8件;(15)水晶雕刻小鼎1對;(16)祁門紅茶70箱;(17)綠茶30箱;(18)龍井茶750公斤,三種茶葉共3000公斤;(19)白菜、蘿卜、大蔥、梨子、橘子等共1.5萬多公斤。
這些禮物共分裝了兩火車皮。此外,用飛機專送的還有巨幅湘繡斯大林像一件、毛澤東題字的湘繡壽幛一幅、沙田柚子、潮州橘子等。
12月6日凌晨2點半,毛澤東乘坐的專列由北京開出,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出國訪問。
此行的隨行人員有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陳伯達,中共中央俄文編譯局局長師哲,毛澤東秘書葉子龍,中央辦公廳警衛(wèi)處處長汪東興,軍委辦公廳秘書處工作人員陳秉忱等人,陪同者有蘇聯(lián)駐中國大使羅申,蘇聯(lián)專家組負責人柯瓦略夫。另外,東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富春、鐵道部部長滕代遠、公安部副部長楊奇清、外交部蘇聯(lián)東歐司司長伍修權(quán)等人從北京上車一直送到邊境。
經(jīng)過十天的長途旅行,毛澤東到達莫斯科后,先好好休息了半天。當晚10點,毛澤東前往克里姆林宮,拜會蘇聯(lián)領導人斯大林。
會見安排在斯大林辦公室的小會客廳里。斯大林對會見毛澤東格外重視,他一般不到門口迎接外賓,但這次破例地率領陪同人員,在會客廳門口等候。
一見面,斯大林緊握著毛澤東的雙手,端詳了一陣,高聲贊嘆道,你很年輕、很健康嘛,很了不起。毛澤東回答說,斯大林同志也很健康呀。
賓主入座后,斯大林對毛澤東由衷贊嘆說:偉大,真?zhèn)ゴ?,你們?nèi)〉昧藗ゴ蟮膭倮?,你對中國人民的貢獻很大,你是中國人民的好兒子。
聽到斯大林這樣熱情而崇高的評價,在過去曾多次受到從蘇聯(lián)留學回去的黨內(nèi)教條主義者打擊的毛澤東自嘲地說:“不,我是長期受打擊排擠的人,有話無處說。”斯大林接著說,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
墊場戲唱完后,斯大林決定書歸正傳。他客氣地問毛澤東:“你來一趟不容易,那么,我們這次應該做些什么呢?”毛澤東含蓄地說:“恐怕是要經(jīng)過雙方協(xié)商,搞個東西,這個東西既好看、又好吃。”蘇聯(lián)人聽不明白。其實,毛澤東指的是要簽訂新的條約。
毛澤東這次訪蘇的目的,除了要同斯大林就中蘇兩國間重大政治與經(jīng)濟問題進行商談,參加斯大林七十壽辰慶?;顒?,參觀蘇聯(lián)的經(jīng)濟建設等,重點是處理1945年中國國民黨政府同蘇聯(lián)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前夕,即日本天皇裕仁宣讀終戰(zhàn)詔書的前一天,1945年8月14日,蔣介石領導的中國國民政府和蘇聯(lián)政府簽訂的。
根據(jù)這個條約,蘇聯(lián)占有中國長春鐵路一切權(quán)益,旅順口軍港也由蘇軍占用。作為新的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毛澤東當然希望廢除以前的這個損害中國主權(quán)和利益的不平等條約。
當毛澤東提到條約問題時,斯大林說,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討論并作出決定。需要講清楚,是應當宣布保留1945年締結(jié)的蘇中友好同盟條約,還是應當聲明將對它進行修改,或者現(xiàn)在就對它作相應的修改。
他又說,大家知道,這個條約是根據(jù)雅爾塔協(xié)定締結(jié)的,這個協(xié)定規(guī)定了條約的主要內(nèi)容。這就意味著,這個條約的簽訂,可以說是取得了美國和英國的同意的??紤]到這個情況,我們在自己的小范圍內(nèi)已決定,對這個條約暫不作任何修改,因為即使對某一條款的修改,也會在法律上給美國和英國以口實,他們會提出也要修改有關千島群島、南庫頁島等條款的問題。
斯大林的這一番話,頗讓毛澤東感到意外。因為幾個月前劉少奇訪蘇時,斯大林曾表示過這個條約是不平等的條約,待毛澤東來莫斯科時解決這個問題。
毛澤東說,照顧雅爾塔協(xié)議的合法性是必要的,但中國社會輿論有一種感想,認為原條約是和國民黨訂的,國民黨既然倒了,原條約就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斯大林則退一步說,原條約總是要修改的,不過大約要過兩年。
毛澤東又婉轉(zhuǎn)地以試探口氣問斯大林:為了解決條約問題,是否需要外交部部長周恩來到莫斯科來。
斯大林說,除非有別的事情需要周恩來來,否則不用。
這次會談共進行了兩個小時,共談了和平的可能性,條約、借款、臺灣及毛選出版等問題。蘇方參加會談的有莫洛托夫、馬林科夫、布爾加寧及維辛斯基等四人,還有翻譯費德林。中方除毛澤東外,只有翻譯師哲參加。
12月21日,毛澤東應邀出席莫斯科慶祝斯大林七十壽辰大會。毛澤東在慶祝會上首先致辭,這在13個外國代表團中,禮遇最高。
在毛澤東熱情簡短的祝詞中,會場三次起立,給以長時間的鼓掌。祝壽祝過了,毛澤東又想到了條約。
第二天他主動找到蘇方人員,希望再次同斯大林見面,會談中蘇條約等問題。
12月24日,毛澤東與斯大林舉行第二次會談。會談在斯大林住的別墅里進行,從當晚11點半,直到第二天凌晨5點,共進行了五個半小時,雖然談了很多問題,但斯大林只字不提中蘇條約問題。當毛澤東提議由周恩來到莫斯科,以履行有關條約手續(xù)時,斯大林也不同意。
斯大林在條約問題上的冷淡態(tài)度,令毛澤東難以忍耐。因為毛澤東此次訪蘇的主要目的就是簽訂新約。
一天,他忍不住對蘇方人員發(fā)火說:你們還要保持跟國民黨的條約,你們保持好了,過幾天我就走。我現(xiàn)在的任務是三個:吃飯、拉屎、睡覺。
這時,繼緬甸與新中國建交后,印度也承認新中國,英國也想承認新中國。這個國際新動向,促使斯大林認真對待毛澤東的要求。
正巧,這時英國通訊社放風說,斯大林把毛澤東軟禁起來了。消息一出,蘇聯(lián)方面大為緊張。為了戳穿謠言,經(jīng)雙方同意,1950年1月2日,毛澤東發(fā)表了一個答塔斯社記者問。
記者問:您在蘇聯(lián)將逗留多久?
毛澤東答:我逗留時間的長短,部分地決定于解決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利益的各項問題所需的時間。在這些問題當中,首先是現(xiàn)有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問題。
當天,蘇聯(lián)各大報紙都刊登了毛澤東的這一答記者問。這表明,斯大林在考慮了各種因素后,已同意簽訂新的條約了。
1950年1月2日晚8時,莫洛托夫和米高揚二人到了毛澤東的住處,詢問毛澤東對中蘇條約等事情的意見。
毛澤東向他們詳細說明可以有三種辦法:
第一種辦法是,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這樣做有極大利益。中蘇關系在新的條約上固定下來,在中國國內(nèi),工人、農(nóng)民、知識分子及民族資產(chǎn)階級左翼都將感覺興奮,可以孤立民族資產(chǎn)階級右翼;在國際上,我們可以有更大的政治資本去對付帝國主義國家,去審查過去中國和各帝國主義國家所訂的條約。
第二種辦法是,由兩國通訊社發(fā)一個簡單的公報,只說到兩國當局對于舊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其他問題交換了意見,取得了在重要問題上的一致意見,而不涉及詳細內(nèi)容,實際上把這個問題拖幾年再說。這樣做,中國外長周恩來當然不要來。
第三個辦法是,兩國簽訂一個聲明,內(nèi)容說到兩國關系的要點,但不是條約。這樣做,周恩來也可以不來。
當毛澤東詳細分析了這三種辦法的利害之后,莫洛托夫隨即說,還是第一種辦法好,周恩來可以來。毛澤東又不放心地追問道:是否是以新的條約代替舊的條約?莫洛托夫肯定地說:是的。隨后,他們便一起計算起周恩來何時可以到、何時可以簽約、何時可以回國等。
他們還談到了毛澤東外出參觀和同蘇聯(lián)各負責同志談話等問題。當晚11時,毛澤東給國內(nèi)起草了一份電報,高興地通報了最新的情況進展:“最近兩日這里的工作有一個重要發(fā)展。斯大林同志已同意周恩來同志來莫斯科,并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貸款、通商、民航等項協(xié)定?!蓖瑫r指示國內(nèi):“請于五天內(nèi)準備完畢。希望恩來偕同貿(mào)易部長及其他必要助手和必要文件材料,于一月九日從北京動身,坐火車(不是坐飛機)來莫斯科,由董必武同志代理政務院總理。”
過了5個小時,1月3日凌晨4時,興奮的毛澤東又追加起草了一份給中央的電報,囑咐:“恩來同志出國來蘇須在政務院會議正式通過,并報告此行系為談判及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薄按送猓€應約集政府委員之在京者開一座談會作同樣報告。在兩次會議上,應指出這一行動將使人民共和國處于更有利的地位,使資本主義各國不能不就我范圍,有利于迫使各國無條件承認中國,廢除舊約,重訂新約,使各資本主義國家不敢妄動?!?/p>
1月5日晚9時,毛澤東在給中共中央的電報中,又細心地囑咐:“改訂中蘇條約等項問題在政務院會議及政府委員會討論時,請囑到會人員保守機密?!?/p>
在等待周恩來的這段時間里,心情好起來了的毛澤東開始到蘇聯(lián)各地參觀,并同蘇聯(lián)有關領導人進行接觸。
1月11日,毛澤東在中國駐蘇聯(lián)大使王稼祥的陪同下,到莫斯科紅場拜謁了列寧墓。毛澤東向列寧墓獻了花圈?;ㄈΦ木剮嫌弥卸韮煞N文字寫的是:“獻給列寧——革命的偉大導師。毛澤東。1950年1月11日。”
這一天,毛澤東還拜會了蘇聯(lián)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什維爾尼克。
1月15日,毛澤東到列寧格勒訪問,參觀了藝術(shù)館、基洛夫機器制造廠、衛(wèi)國戰(zhàn)爭中列寧格勒戰(zhàn)線的防御工事和十月革命時炮擊冬宮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晚上,還到基洛夫歌劇院看了一場芭蕾舞,劇目是《巴亞捷爾卡》。
在列寧格勒,毛澤東還驅(qū)車行駛在波羅的海的冰層上,并下車舉目遙望十月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喀瑯施達得要塞。
在一米多厚的冰面上,毛澤東高興地對蘇聯(lián)朋友說:“我的愿望是要從太平洋西岸的海參崴,走到大西洋東岸的波羅的海,再從黑海邊,走到北極圈,那時才可以說,我把蘇聯(lián)的東西南北都走遍了?!?/p>
1月17日,毛澤東從列寧格勒回到莫斯科。不幾天,周恩來等人也到了莫斯科。
1月22日,毛澤東帶著周恩來等人,同斯大林進行了第三次會談。
斯大林一開頭就說:我們必須對涉及中蘇關系的現(xiàn)有的條約和協(xié)定進行修改。因為原條約的基礎是反對日本的戰(zhàn)爭,現(xiàn)在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jié)束,日本已被打敗,因此條約就過時了。
這同他第一次與毛澤東會談時的說法有了根本的改變。
毛澤東說:我們應當通過條約和協(xié)定鞏固我們兩國現(xiàn)有的友好關系。在條約中,應當把保證我們兩國繁榮昌盛的東西固定下來,而且應當規(guī)定必須防止日本侵略的重演。這兩點是新條約同現(xiàn)有條約的根本區(qū)別。新的條約應當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軍事方面的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是經(jīng)濟合作。
毛澤東還提出,在新的條約中應當規(guī)定就國際問題兩國進行協(xié)商的內(nèi)容。斯大林痛快地說,當然要寫上這一條。
談完條約問題后,雙方又討論了中長鐵路、旅順口和大連等問題。會談進行得非常順利。
之后,又進行了新的條約和各個協(xié)定的起草工作。為了與過去的條約有所區(qū)別,新的條約名稱中又加上了“互助”二字。
1950年2月14日,新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和其他協(xié)定在克里姆林宮簽字。毛澤東和斯大林都出席了簽字儀式。周恩來和維辛斯基代表本國政府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關于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xié)定》《關于蘇聯(lián)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xié)定》上簽字。
盡管開始斯大林沒想搞這個條約,但毛澤東在涉及國家主權(quán)和民族利益的重大問題上,從不讓步。在毛澤東的堅持下,加上其他因素,毛澤東努力爭取的,現(xiàn)在終于實現(xiàn)了;斯大林開始不想給的,現(xiàn)在到底也給了。
儀式結(jié)束后,斯大林舉行招待宴會,慶祝兩國新條約的簽訂。毛澤東又邀請斯大林出席第二天在中國大使館舉行的答謝宴會。斯大林從不到克里姆林宮以外出席宴會。但這一次,他破了例。這也表明了他對毛澤東這位有骨氣、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國領導人的尊重。
在完成了一項歷史性任務后,1950年2月17日,毛澤東結(jié)束了對蘇聯(lián)的訪問,登上回國的專列,3月4日回到北京。
正像毛澤東在訪蘇回國后所說的: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新的中蘇條約,鞏固了兩國的友好關系,一方面使我們能夠放手地和較快地進行國內(nèi)的建設工作;另一方面又正在推動著全世界人民爭取和平與民主、反對戰(zhàn)爭和壓迫的偉大斗爭。
這就是毛澤東堅持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重要意義,也是毛澤東這次走出國門、握手蘇聯(lián)的重要意義。
(摘自中國文史出版社《毛澤東在1949年》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