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護理部,湖北 武漢 430033)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群工部,湖北 武漢 430033)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護理部,湖北 武漢 430033)
腦卒中是指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據(jù)報道,我國每年新增腦卒中患者約250萬例,在致殘、致死原因中居第一位[1,2]。絕大部分腦卒中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軀體功能障礙、語言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認知和心理,降低其生活質量,同時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在臨床上,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數(shù)量約占70%,遠多于出血性腦卒中患者[3]。有研究指出,腦卒中的高危因素主要有高血壓、糖尿病、房顫、血脂異常、吸煙、明顯超重或肥胖、運動缺乏、腦卒中家族史陽性等[4,5]。鑒于腦卒中的嚴重危害與負擔,腦心健康管理將預防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護理學相結合,通過干預來控制腦卒中危險因素,降低腦卒中發(fā)生率,改善腦卒中預后。我院于2007年開始對缺血性腦卒中高危病人進行腦卒中篩查,2018年在糖尿病專科設立專職腦心健康管理師,建立崗位職責,通過改變與加強糖尿病患者的傳統(tǒng)健康教育及管理模式,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早期、全程干預,提高患者對糖尿病并發(fā)癥(缺血性腦卒中)相關健康知識的掌握,提高患者相關知識和健康行為水平,積極預防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或延緩發(fā)生。
選取我院 2018年1月至 2018 年12月收治的 2 型糖尿病患者80例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確診為2型糖尿病患者,經頸動脈B超篩查有斑塊,合并或不合并有頸動脈狹窄,未進行過相關手術,溝通交流能力正常。按照數(shù)字隨機表法將其分為2組,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0例。試驗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51~ 68歲,平均(51.32 ±14.21)歲;對照組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 52~71歲,平均(52.12±12.41)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給予對照組患者糖尿病的飲食及預防并發(fā)癥的常規(guī)健康宣教。試驗組除由責任護士進行常規(guī)健康宣教的同時,經過嚴格腦卒中??浦R系統(tǒng)培訓的腦心健康管理師及時跟進,對患者進行多次個性化糖尿病及缺血性腦卒中相關疾病知識宣教,有針對性地給予藥物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并結合每周2次的健康大講堂講課、病患微信群進行討論、交流,對患者資料進行登記存檔,出院病人發(fā)放患者復診手冊,使患者充分掌握預防腦卒中的自我護理方法,早期發(fā)現(xiàn),及時就醫(yī),以降低腦卒中發(fā)病率及致殘率。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由腦心健康管理師建立患者《頸動脈超聲狹窄/腦心健康管理師工作記錄表》,詳細記錄患者相關個人信息、聯(lián)系方式、入院診斷、管床醫(yī)生、有無斑塊、頸動脈狹窄程度、有無手術、宣教情況、患者接受程度和需求。
2)針對患者病情,向患者進行個性化糖尿病相關疾病知識健康宣教,包括飲食、用藥、運動護理、戒煙、禁酒、保持良好生活習慣等。通過改善飲食來預防腦卒中,參照《中國腦卒中防治指南》,限制食鹽攝入量(<6g/d),膽固醇的攝入量每天應少于300mg,提倡多吃蔬菜、谷類,按病情適量進食牛奶、豆類、魚、禽和瘦肉等,改變不合理的膳食習慣,通過攝入谷類和魚、蔬菜、豆類和堅果,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量。加強用藥護理宣教,督促規(guī)范服藥。
3)針對性地制定、發(fā)放《腦卒中百問》等宣教資料,對患者講解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的高危因素、頸動脈斑塊或狹窄對于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的影響、腦卒中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等,講解糖尿病患者合并腦卒中的發(fā)病特點、糖尿病患者合并腦卒中后的臨床表現(xiàn)及預后,并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指導。
4)加強血糖監(jiān)測及管理,加強宣教。在缺血性腦卒中的一級預防中,控制血糖能減緩高血糖相關動脈硬化的發(fā)展,降低心腦血管病變的發(fā)生風險。
5)注意控制飲食和體重,減少進食量和高脂肪食物的攝入。適度增加體力活動以預防腦卒中。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平穩(wěn)時要進行適量的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如散步、慢跑,輔以抗阻訓練。
6)向患者講解缺血性腦卒中溶栓時間窗的重要性,如果發(fā)現(xiàn)臉部不對稱、口角歪斜;肢體單側無力;言語不清、表達困難,立即撥打120到醫(yī)院啟動綠色通道就醫(yī)流程就診。
7)發(fā)放《出院患者復診手冊》,內容有每次復診日期,在出院后第1、3、6、12個月及其后每年復診一次;復診時注意事項;出院健康建議等。
8)落實延續(xù)性服務。腦心健康管理師要定期向患者電話回訪溝通,建立微信群等延續(xù)服務,答疑解惑,給予專業(yè)指導。延續(xù)性服務分4次:出院后 1周及出院后 1、2、3 個月,電話回訪了解患者在居家自我管理中遇見的困難并進行針對性解答;了解患者日常疾病自我管理具體情況,如飲食、藥物、運動、血糖監(jiān)控水平等,對患者存在的問題給予具體指導解決,必要時與醫(yī)師討論分析予以改進解決,對依從性差的患者與家屬進行溝通,希望得到家庭支持;第 3個月指引患者,調查患者復診情況及自我管理情況,持續(xù)自我管理措施改進。
腦卒中防治知識調查問卷及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的設計、評分標準見文獻[6],于干預3個月后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
試驗組患者對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認知、預防知識認知、早期癥狀認知、突發(fā)處理認知等得分及總得分均高于對照組,2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缺血性腦卒中知識得分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健康責任、運動鍛煉、營養(yǎng)、壓力應對、人際關系及自我實現(xiàn)等得分均高于對照組,2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健康行為水平比較
健康管理的目的是減少或者延緩疾病的發(fā)生,降低醫(yī)療費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并且延長其健康壽命。缺血性腦卒中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三高”特征,對人類的健康危害極大。在世界范圍內,腦卒中居于各類疾病死亡率的第2位,而在我國,腦卒中疾病死亡率高居第1位[2]。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糖尿病特別是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腦卒中的危險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其中,85%為缺血性腦卒中[7]。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對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認知、預防知識認知、早期癥狀認知、突發(fā)處理認知等得分及總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腦心健康管理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腦卒中知識水平;同時,試驗組患者健康責任、運動鍛煉、營養(yǎng)、壓力應對、人際關系及自我實現(xiàn)等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也表明腦心健康管理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行為水平,提高患者的相關依從性。
開展腦心健康管理應該從高危因素(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干預著手,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都可能引起腦卒中,包括出血性腦卒中和缺血性腦卒中,其中缺血性腦卒中有一部分就是心源性卒中?!靶摹钡慕槿胧且尰颊咧溃壳暗挠盟幹委煂窈蠹膊“l(fā)生、發(fā)展的阻斷作用。腦心健康管理師要從患者入院開始就應該介入進來,在全面評估基礎上,與主管醫(yī)生一起討論并制定患者健康管理計劃,指導患者健康飲食、生活習慣的調整和如何配合醫(yī)療康復。腦心健康管理師為患者建立《頸動脈超聲狹窄/腦心健康管理師工作記錄表》,向患者進行個性化糖尿病相關疾病知識及缺血性腦卒中知識的預防及發(fā)病癥狀和綠色通道就醫(yī)流程等健康宣教,指導患者飲食、用藥、運動護理、戒煙、禁酒、保持良好生活習慣等。幫助患者通過治療、護理控制好血糖,改善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加強隨訪,對患者疾病康復進行引導,提高其用藥依從性,讓患者體會到醫(yī)院對其疾病是全流程管理的,而不是僅僅局限在住院階段,有效預防和延緩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