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要命”與“要臉”,常成為人生的兩難抉擇,歷來讓人糾結(jié)不已,難以兩全其美。咋辦呢?要說也很簡單,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兩利相權(quán)取其重,啥重要就留啥嘛??墒请y就難在,不同人的心里,命和臉哪個更重要是有爭議的。你覺得生命高于一切,失去了生命,臉還有啥價值;我認為臉面重于泰山,沒有了名譽,還有何顏面茍活于世?
齊景公帳下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是要臉不要命的,視榮譽高于一切,因而留下“二桃殺三士”的典故;成了階下囚的勾踐,是要命不要臉的,以一國之尊,為人奴仆,聽從驅(qū)使,忍氣吞聲,低三下四,甚至不惜嘗糞便以討好吳王。
子路是要臉不要命的,即便是砍殺到你死我活之際,也要講究儀表顏面,一絲不茍,留下最后一句話是“君子死,不免冠”;韓信是要命不要臉的,為了活命,腆著臉分食漂母口糧,忍受胯下之辱,為天下笑也不在意。
項羽是要臉不要命的,本可包羞忍恥,卷土重來,他卻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拒絕逃生,毅然自盡于烏江,好在還有個知音李清照為他叫好:“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劉邦是要命不要臉的,為了逃命,不惜把兒女推到車下,不顧父母死活。即便后來當了皇帝,也很為人所不齒,成了李宗吾《厚黑學》的男一號。
普希金是要臉不要命的,為了維護自己和妻子榮譽,與人決斗,死于槍下,俄羅斯“詩歌的太陽”就這樣慘然隕落,年僅38歲;同是著名詩人,錢謙益是要命不要臉的,食言投降,甘為犬馬,被人說成是“兩朝領袖”,乾隆皇帝也諷刺他“平生談節(jié)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jù),文章哪有光?”
平心而論,富人、名人要更注重臉面,即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因為他有這個條件,當然,不要臉的富人、名人也不在少數(shù)。窮人、普通人則更看重活命,所謂人窮志短,馬瘦毛長,連飯都吃不上,饑腸轆轆,還要什么臉面?“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人,不能說沒有,鳳毛麟角而已。
愛美的人也多是要臉不要命的,他們?yōu)榱艘粡埬?,拼命減肥、美容、整容,舍得大筆花錢,不怕動刀動剪,雖不時耳聞整容失敗死人的消息,但仍擋不住整容大軍的前仆后繼,浩浩蕩蕩。在他們眼里,“生命誠可貴”,但是“臉面價更高”,這是不含糊的。
虛榮心強的人是要臉不要命的,有學生為買蘋果手機、筆記本電腦,在同學面前有面子,居然不惜賣腎、賣血,也是冒著生命危險。依我看來,這是最沒有意義的,但人家可能甘之如飴。
也有人視名譽如生命,不惜為之獻身。中國乒乓球第一個世界冠軍容國團,在非常時期,慘遭迫害,被誣陷是“特務”,憤而以自盡抗爭,其遺言就是“我愛名譽勝過生命”。容國團的“要臉不要命”,大多數(shù)人可能都做不到,但要尊重這種選擇,因為這是人生悲劇,也是生命壯歌,人的尊嚴,人生價值,生命意義,都在這里得到了最大升華。
當然,一般來說,人生在世,不大容易碰到要臉與要命的矛盾,更多的還是要臉與要錢,要臉與要官,要臉與要名的矛盾,也都有一個如何取舍,孰輕孰重的問題。金錢、官位、名氣都很重要,但要靠正途去獲取,憑實力去爭,不能寡廉鮮恥,不擇手段,不能厚顏無恥,投機鉆營,毫無顧忌地把臉面丟在地上踩。如果那樣的話,即使你撈到錢財,身居高位,出了大名,也會被人罵為“不要臉”,頂風臭十里。
《詩經(jīng)·相鼠》有云:“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边@話罵得夠狠的,不要臉的人聽了不知會不會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