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有為云:“寸字方筆之碑,以《龍門造像》為美?!北蔽糊堥T造像是書法藝術的瑰寶,《牛橛造像記》是《龍門二十品》之一,筆者對《牛橛造像記》的用筆規(guī)律和結體特點進行梳理剖析,重新審思《牛橛造像記》在北碑中的價值及地位。
關鍵詞:牛橛造像記;龍門四品;魏碑
一、《牛橛造像記》歷史背景
《牛橛造像記》又稱《尉遲造像記》,龍門二十品之一,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立。正書,七行,行十六字,高100厘米,寬34厘米,是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氏為亡去的兒子牛橛所造。
《牛橛造像記》的碑文字體是屬于端方峻整,風格俊逸,結體緊勁之中又開張舒展的一品。其拓片的版本有八種,均處于不同時期,其中國家圖書館藏本是現(xiàn)存最完整最精良的整幅全拓。
二、《牛橛造像記》結構特點和用筆規(guī)律
《牛橛造像記》采用陰文雕刻,體勢峻拔方整,刀筆犀利,運筆熟勁,筆畫精進挺峭,頗少造像刻石之匠氣。從字形結體來看,其字形趨扁,神態(tài)寬博,左右舒展,情趣活潑,意境高古,無矯揉造作之態(tài);從章法布設來看,整篇行列工整,自然一致,字字井然有序,相互顧盼,無突兀惹眼之處。包世臣在《藝舟雙楫·述書下》中說:“字有九宮……每三行相并,至九字又為大九宮,其中一字為中宮,必須統(tǒng)攝上下四旁之八字,而八字皆有拱揖朝向之勢。”[1]《牛橛造像記》的整體面貌似乎略見其意——行列間字與字左右輕微跳宕擺動,形成大九宮收緊的態(tài)勢。同時,字內輕重協(xié)調統(tǒng)一,點畫雅意可掬,看的岀雕刻者秀雅的書法情趣和刀筆神隨的雕刻技能。
下面將從造像記中擇取典型的部首或筆畫,從點畫形態(tài)、刀刻風格等方面對《牛橛造像記》的用筆及結體進行分析:
長橫畫的起筆、收筆多回刀斜入,呈方筆尖角;起筆分量略重于收筆,中段運筆部分稍細,勁挺之余略帶柔韌,陰陽合宜。切割橫畫、分割橫向空間通常左長右短;長豎畫起筆形成斜切面,上重下輕,垂筆作懸針之狀;撇捺組合中,長撇中段稍細,末端收筆略微上翹;捺畫起筆偏細,捺腳筆鋒凌厲尖銳。撇捺組合在一起顧盼相生,輕重協(xié)調,干練勁健;橫折處重頓或虛接,外輪廓線大多形成鈍角,有凌厲果斷、爽朗峻拔之風;點不欲小,但無冗贅之累,刻得宛如切削,棱角鮮明。左右點畫上沿線均向下凹陷,筆勢凌厲且富有動態(tài)感。
三、審思《牛橛造像記》的地位與價值
對于《牛橛造像記》的品評論述并不多,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將《牛橛造像記》放置在《龍門造像》中進行臨習順序的先后排序: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碑品第十七》中將《牛橛造像記》列為能品上,并指出:“《丘穆陵亮夫人尉遲造像》體方筆厚,畫平豎直,宜先學之。次之,《楊大眼》骨力峻拔。遍臨諸品,終之《始平公》?!盵2]另有啟功先生在《論書絕句百首·卅二》自注曰:“龍門造像題記數百種,拔其尤者,必以始平公為最,次則牛橛,再次則楊大眼。其余等諸自鄶。”[3]不同的學者根據自己的判斷指出學習魏碑的不同路徑,而《牛橛造像記》是學習魏碑繞不開的一個。
第二類是將《龍門二十品》進行優(yōu)劣排序:清末民初學者徐珂在《清稗類鈔》中將二十品的順序列為:“狄楚青藏精拓魏龍門二十品《龍門二十品》者,匯合魏碑二十種,皆精拓,為魏碑中巨觀.一魏靈藏,二優(yōu)填王,三云陽伯,四高樹,五長樂王,六侯太妃,七始平公?!盵4]
第三類是圖像類:民國初期陳彬龢所著《中國文字與書法》一書中,將《司空公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橛造象記》列入附錄二的正書重要碑目中[5];民國報刊《興亞書報》第十二期第二卷的卷首插圖選自《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造像記》局部。①從整體上看,在保留下來的清代及民國的書家評論中,《牛橛造像記》的學習和書寫實踐價值是多于史料價值的。
《牛橛造像記》在《龍門二十品》中,質量上乘,屬于莊重典雅,氣脈貫通的品類,雖不在《龍門四品》之列,但其藝術價值不在四品之下。在臨習此碑需把握住整體溫潤峻秀的氣勢,其橫略細,豎略粗的特征,長撇舒緩而不遲滯,雙點呼應絕不能輕率信筆。筆者認為,學習魏碑,在臨習過《始平公造像記》之后,再轉臨此記,將于厚重之中討取峻骨妙氣之趣,從而去魏碑樸拙粗獷而得秀雅暢達之致。故攻北魏,《牛橛造像記》著實為一記不可僭越之佳品。
參考文獻:
[1]包世臣.《安吳四種》見《藝舟雙楫》卷十二《述書下》[M].1888.
[2]《續(xù)修四庫全書》見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卷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啟功著.論書絕句·注釋本[M].趙仁珪,注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7.
[4]徐珂.第九冊·鑒賞類[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84.
[5]陳彬龢.《中國文字與書法》見《重要碑目·附錄二·正書》[M].上海:商務出版社,1931.
[6]茹桂主編.美術辭林.書法藝術卷[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
[7]閻文儒,常青.龍門石窟研究[M].書目文獻出版社,1995.
[8]陳朝陽.龍門四品雜談.黃易與金石學論集[M].故宮出版社,2012.
[9]宮大中.“龍門二十品”及其相關問題的再思考[J].中國書法,2012(03):58-67.
[10]盛東濤.《龍門二十品》的風格類型及其品評[J].中國書法,2016(12):62-74.
[11]宮大中.關于《尉遲造像記》原拓與原碑的思考[J].中國書法,2016(16):156-164.
作者簡介:楊雪銘,中央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