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萌
種植過程是幼兒親近大自然的方式,也是幼兒關注、關愛生命的天性呈現(xiàn)。種植活動可以促進幼兒自然、數量、測量、空間、協(xié)作、規(guī)劃、表現(xiàn)、責任感、任務意識及審美等諸多方面的發(fā)展,在種植中學習即是在生活中學習。
幼兒園將班級自然角、戶外種植園地、圍墻周邊灌木叢、天臺空間等場地進行合理的開辟和改造。將幼兒園圍墻邊的灌木叢進行刪減,結合原有的種植園地,開辟了18塊種植區(qū)。
作為每個班級自己的種植區(qū)域,各班可以根據孩子們的興趣和需求種植適宜的農作物。根據“教學樓天臺空間的日曬充足”這個有利于植物生長的特點,我們在樓頂建造種植大棚,以滿足“多樣化種植”的場地需要,還在幼兒園圍墻四周鋪設了自來水管道,水龍頭除了可以供孩子洗手之外,也方便幼兒隨時取水澆灌植物,角落里放置一些家長收集來的缸、盆,來收集雨水,進行另一種方式的植物灌溉。園中有紫藤廊、葡萄園、小麥、玉米、油菜等根據季節(jié)種植的實踐性研究的農作物,還有其他時令的蔬菜、水果等。
為了便于幼兒在種植園里勞作、觀察和學習,我們根據幼兒的需要投放了水壺、水桶、鋤頭、籃子、雨靴和雨衣等,還有尺、放大鏡、紙筆等用以觀察記錄的工具,讓幼兒在做中玩、玩中學,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和同伴一起分享。
和諧、平等、互動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讓幼兒可以觀察到植物生長變化的過程,可以體驗親自動手種植的樂趣,感受到植物開花結果帶來的成功喜悅。
幼兒園種植園地資源豐富,蘊含著多種教育價值。我們要立足幼兒,發(fā)揮幼兒的主體,和幼兒共同探討種植活動的內容。在開始種植前,可以問問孩子喜歡種什么?想種什么?共同探討如何種?如何管理?制訂科學的計劃,可以大大提升種植活動的效率。那該如何選擇適宜的種植內容呢?
由于幼兒園豐富的植物為兒童的成長提供了最佳的探索場地與機會,幼兒園結合生命教育理念不斷深入研究、挖掘,追尋“真實”“有趣”的種植內容,促進幼兒快樂成長而衍伸諸多課程:“向日葵日記”“小番茄的故事”“油菜快快長”“遇見南瓜王”“紅薯記”“黃瓜成長記”等,滿足幼兒的興趣,拓展幼兒的經驗,鼓勵幼兒“動手中學習”“觀察中學習”“體驗中學習”,根據已有經驗,通過各種嘗試,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和挑戰(zhàn),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種植活動中,讓幼兒帶著情感去關注自己的成果,去呵護不一樣的生命。這才是真正的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的學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學習,才是真正的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進行的學習。
孩子是腳,課程是鞋。種植課程中孩子積極探索,并在認識、感受體驗中認識植物生長現(xiàn)象,增加屬于自己的經驗,期待孩子們在種植課程中呈現(xiàn)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