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瓊 北京鐵城建設監(jiān)理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 100855
如今,我國鐵路事業(yè)飛速發(fā)展,極大的方便了國民日常生活。而在鐵路工程建設中,時常會遇到軟基問題,軟基不可直接作為鐵路路基,必須采取措施加以處理,直到地基承載力能夠達到設計和規(guī)范的要求。
某擬建鐵路工程C 標段正線總長約21.3km,起訖樁號DK39+511~DK64+000。經(jīng)前期地質(zhì)勘察,軟基分布范圍包括以下四段:DK39+7511~DK41+272;DK43+091~ DK44+860;DK46+130~ DK57+850;DK58+500~DK59+300。因軟基不具工程性質(zhì),鐵路運營時易產(chǎn)生不均勻沉降,影響正常運營和運營安全,故需采用合理技術(shù)措施加以處理?,F(xiàn)圍繞本工程實際情況,對其軟基處理技術(shù)應用做如下深入分析。
(1)檢查并復核施工范圍內(nèi)的所有水準控制點與導線,然后使用水準儀和全站儀測量并確定換填部位及深度,使用白灰灑線,防止超挖與欠挖。
(2)填料為細粒土含量在10%以內(nèi),且滲透系數(shù)不低于1.0 ×10-3cm/s 的粗或巨粒土,注意細砂不可作為軟基換填材料。
2.2.1 清淤
采用機械設備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開挖到和設計深度相距30-50cm 的部位,然后采用人工進行清底。清淤應干凈徹底,為后續(xù)施工奠定良好基礎(chǔ)。將淤泥挖除干凈后,利用自卸汽車將淤泥運輸?shù)街付ǖ攸c存放,避免對周圍環(huán)境造成破壞與污染。完成清淤后,若坑底部存在滲水,需在基坑的周圍開挖臨時排水設施,然后用水泵將積水抽干[1]。以上工作完成后,由監(jiān)理工程師進行檢查,經(jīng)檢查確認合格后,方可進入到下一道工序。
2.2.2 填前處理
當自然橫、縱坡超過1:5 時,需在底面開挖臺階,其寬度應達到3m 以上,并在臺階的頂部設置向內(nèi)傾斜的斜坡,坡度按2%-4%控制。
2.2.3 分層填筑
回填施工按照路基填筑基本要求實施,在回填過程中應以平行線為依據(jù)對填料的標高進行分層控制;填料的攤鋪和碾壓都應分層進行,松鋪厚度一般控制在30cm 以內(nèi),攤鋪的寬度應比設計寬度大50cm。
填筑方法為橫斷面全寬和縱向分層。如果原地面存在高差,應從最低處開始向上分層填筑,對填料進行運輸時,需要對卸料的密度進行嚴格控制,采用方格法將方格畫好之后,開始卸料。在填筑區(qū)段卸好一層料之后,利用推土機和挖掘機將其攤鋪整平,使整個攤鋪面做到平順且均勻,確保之后的壓路機輪可以與攤鋪面充分接觸,保證碾壓效果。另外,在碾壓之前,要對粒徑在15cm 以上的石塊進行解小[2]。
2.2.4 碾壓
填料需使用振壓機碾壓,在壓實過程中,應先碾壓兩側(cè),再碾壓中間,碾壓的路線為縱向平行,使碾壓反復進行。一般第一遍碾壓采用靜壓方式,之后先慢后快,從弱到強,壓路機行駛速度不能超過4km/h。壓路機的橫向接頭需保持0.4-0.5m的重疊,保證碾壓的均勻性,無死角與漏壓[3]。碾壓可將石料之間的密實狀態(tài)作為質(zhì)量判定標準,當完成碾壓后表面沒有明顯的標高差,且壓實層的頂面保持穩(wěn)定,無下沉與輪跡時,則可判定碾壓合格,填料處于密實狀態(tài)。碾壓完成后,先進行自檢,確認合格后由監(jiān)理工程師進行抽檢,經(jīng)抽檢合格后對上一層進行填筑與碾壓。
圖1 鐵路軟基水泥攪拌樁施工工藝流程
鐵路軟基水泥攪拌樁施工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1)水泥為普硅水泥,用量按55kg/m 控制,水泥漿的水灰比設計確定為0.45-0.55,在制備水泥漿的過程中,需摻加適量的外加劑,如三乙醇胺和石膏[4]。
(2)根據(jù)施工要求準備好各類機械設備,同時在機械設備使用前還要進行調(diào)試與標定,確認其處在最佳工況。
(3)本工程水泥攪拌樁的直徑為0.5m,長度在6-8m 范圍內(nèi),樁間距為1.3-1.4m,現(xiàn)場按照正三角形進行布置。
(4)施工開始前先對施工范圍內(nèi)的障礙物進行清理,再用推土機將場地的表面整平和壓實。
(5)檢查并復核施工范圍內(nèi)的水準點、基準點與基軸線。將基準點標好以后,做好相應的編號及標志,予以妥善保護。借助全站儀對樁位邊線實施測定;施工范圍內(nèi)存在的每個樁都要做好測量定位,使用木樁將其標記清楚,最后做好測量與記錄,為后續(xù)檢查復核奠定基礎(chǔ)。
(6)正式開工前設置數(shù)量符合要求的試樁,以此確定適宜的操作參數(shù),如泵送的時間、攪拌機提升速度與復攪深度等,并對攪拌的均勻性進行驗證,掌握下鉆及鉆頭提升阻力等實際情況,同時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3.2.1 樁機就位
(1)安排專人對樁機就位進行指揮,在移動樁機之前,先對樁機的周圍進行檢查,確認是否存在障礙物,當有障礙時,應立即排除。樁機移動到指定位置后,對其定位情況進行檢查,若發(fā)現(xiàn)較大偏差,應立即調(diào)整和糾正[5]。
(2)樁機的就位必須保持平穩(wěn)和周正,樁機的攪拌頭、動力頭和樁位中心必須處在同一垂直線,攪拌頭定位偏差應控制在5cm 以內(nèi),而垂直偏差應控制在1%。
3.2.2 預攪下沉
(1)使用鋼絲繩把攪拌機吊于起重機上,然后用膠管進行連接,確認攪拌機運轉(zhuǎn)正常后,開啟電機,松開鋼絲繩,由攪拌機的自重開始對土層進行切削下沉。
(2)在施工過程中,應使用電流監(jiān)測表對下沉速度進行嚴格控制,通常情況下不能超過0.38-0.75m/min。
3.2.3 水泥漿制備
預攪下沉過程中,用拌漿機根據(jù)設計配合比進行水泥漿的拌制,待攪拌機下沉至設計要求的深度后,向集料斗內(nèi)灌入泥漿。
3.2.4 噴漿攪拌提升
待攪拌機下沉至設計要求的深度后,對攪拌頭進行上提,再啟動灰漿泵,使水泥漿進入到地基當中,在漿液流動至噴漿口處后,按照0.3-0.5m/min 的速度在噴漿的同時對攪拌機進行提升。
3.2.5 重復攪拌
將攪拌機提升到設計確定的加固深度后,將集料斗中剩余的水泥漿都清除干凈。為了使水泥漿與軟土之間的攪拌達到均勻,需要在攪拌頭提出后再次旋轉(zhuǎn)進入軟土層中,到設計確定的加固深度后,二次提升,并在提升的過程中向地層中壓入一定量水泥漿。
3.2.6 清洗
攪拌完成后,向料斗中添加一定量的水,啟動灰漿泵,對管路中殘留泥漿進行清洗,到基本干凈為止,防止管路中的泥漿干硬造成堵塞,影響后續(xù)正常使用。
3.2.7 樁機移位
將攪拌機提出到地面上以后,將電機關(guān)閉,再把樁機移動到下一個樁位,對以上步驟進行重復,完成下一個樁的作業(yè)。
3.2.8 技術(shù)要求
(1)水泥和外加劑的類型、質(zhì)量與規(guī)格都必須滿足設計要求。
(2)在成樁之后,樁徑應達到0.5m 以上,樁間距的偏差應控制在10cm 以內(nèi),且垂直度的偏差應控制在1.5%以內(nèi)。
(3)在成樁28d 后進行抽芯取樣以確定無側(cè)限抗壓強度,抽檢的數(shù)量應達到總數(shù)的2%,同時不能少于3 根,當抗壓強度在1.2 MPa 以上時,視為合格。另外,復合地基形成后,其承載力應達到150kPa 以上。
開鉆之前,先利用清水對管道進行清洗,同時檢查管道是否堵塞,管道中的水排除干凈后,即可開始下鉆。對于預攪下沉速度,采用電流監(jiān)測表進行控制,要求工作電流不能超過額定電流。在鉆機進入到軟土層后,電流將顯著增加,此時應放慢速度進行提鉆噴漿。因深度較大或土質(zhì)較粘而發(fā)生堵管時,應立即進行疏通。將管道疏通好以后,需要在上、下分別進行噴攪,避免發(fā)生斷樁。為提高樁頂?shù)膹姸?,每個樁均要在其下部實施復攪,樁底噴漿持續(xù)時間應達到30s 以上,確保漿液能夠到達樁頂處,之后再進行攪拌和提升。在成樁時,如果因故中斷施工,則需要把攪拌頭下沉到停漿點下部0.5m,確認供漿恢復正常后再進行持續(xù)攪拌和提升。另外,如果停機的時間達到3h 以上,則需要對管道進行拆卸清洗。
綜上所述,軟基是鐵路工程建設常見問題之一,施工中應根據(jù)工程實際情況,制定有效施工技術(shù)處理軟基。本工程通過對以上兩項技術(shù)措施的應用,順利完成軟基處理施工,并經(jīng)檢查確認質(zhì)量合格,處理后地基承載力達到設計與規(guī)范的要求。